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9 20: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是在(   )
A.国民革命期间
B.红军长征期间
C.西安事变期间
D.重庆谈判期间
2.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目的仅仅只是为其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B.毛泽东决定与国民党谈判的出发点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C.谈判结果是双方签署“双十协定”,达成和平建国共识
D.在政治上获得主动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目的之一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大别山地区
D.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4.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是(   )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全面退缩,积蓄力量
C.主动出击,正面迎敌
D.建立敌后抗战根据地
5.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胜利的意义在于(   )
A.消灭了蒋介石的主力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6.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
A.声东击西    B.诱敌深入
C.调虎离山 D.迂回牵制
7.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制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
A.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D.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减租减息
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又做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
A.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0.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
A.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动撤出延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B.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C.百万雄师过大江,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2.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3.1949年1月,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北平 B.锦州
C.南京 D.上海
14.下列关于三大战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B.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
D.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决战
15.1949年4月南京解放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B.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D.统治中国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6.据资料统计,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超过1 000万人次。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7题10分,18题6分,19题12分,20题15分,21题9分,共52分)
17.(每空2分,共10分)填空题。
(1)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应邀参加重庆谈判是为了尽一切可能___________。
(2)1947年夏,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3)1948年9月打响的辽沈战役解放了_______全境。
(4)1949年4月20日打响的渡江战役,解放了_______,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
18.(6分)连线题。
重庆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保卫延安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辽沈战役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签订“双十协定”
渡江战役 彭德怀、贺龙
19.(12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s\do5(   图1        图2))
(1)图1、图2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在这两个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哪两个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4分)
(2)上述两个“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如何?其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4分)
20.(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力量对比变化情况如下表:
1946年7月 1947年6月 1948年8月
国民党 430万 373万 365万
共产党 120万 195万 280万
材料二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了出来。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材料三 蒋介石走投无路,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作为缓兵之计。4月,国共代表在北平谈判,双方议定了一个以八项条件为基础的《国内和平协定》。但是,国民党政府最后却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这样,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完全被揭穿了。
材料四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材料一反映了国共两党军队力量怎样的变化情况?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向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又指的是什么?(4分)
(3)根据国共双方实力的变化,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做出战略决战决策,先后发动了哪三大战役?(3分)
(4)材料四中的这段命令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下达的,那么它是在哪一年下达的?(2分)
(5)结合材料分析,下达上述命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情况如下表: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正规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受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装备支援 武器装备比较落后,以步枪为主
控制人口 3亿多 1亿多
控制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如下图:
材料三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下图为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材料二、三有何内在联系?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C 6.B 7.C 8.D 9.D 10.D 11.D 12.C 13.A 14.C 15.D 16.A
17.(1)争取和平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3)东北
(4)南京 台湾
18.重庆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保卫延安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辽沈战役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签订“双十协定”
渡江战役 彭德怀、贺龙
19.(1)西安事变,重庆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重庆谈判:国共两党就国内和平问题达成一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全面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该以民族利益、大局为重。(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0.(1)国民党军队数量不断减少,人民解放军数量不断增加;中原解放区。 (2)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4)1949年。 (5)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完全被揭穿。
21.(1)人民解放战争开始时,在实力对比上,敌强我弱。(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军,使人民解放军兵源丰富;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保证解放军打胜仗,最后夺取战争的胜利。(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官兵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