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让学生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会运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67页内容、第68页例1、“做一做”第1题和第71页“练习十五”的第1、2、3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写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方法。
引导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割补法,三角形是利用合拼法,把这些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1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1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上方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工人叔叔铺的草皮的大小就是圆形草坪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说说圆的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并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引导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1)提问:怎样求圆的面积?能不能把圆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他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小组内讨论,师提示用分割的方法。
利用学具操作: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个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剪开后拼一拼。
提问:看看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如果分的份数更多呢?你能发现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可以发现把圆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出示教材第67页上面的图加以说明。
(2)提问: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圆的面积怎样表示呢?
指名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长近似于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宽近似于圆的半径(r)。
小结: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3.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与圆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指名学生读题,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取信息。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师板书:
教师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与π相乘。
小结:若已知d,先用d÷2=r,求出r,再用公式来计算;若已知C,先用C÷π÷2=r,求出r,再用公式来计算。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2题。
4.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3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之前,让学生回忆以前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圆的面积公式,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