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态变化
温度
地上的积雪
树上的冰霜
空中的云雾
这些雪、冰、霜、雾都是水的不同状态,它们的产生和变化遵循什么规律呢?
情景导入
新课探究
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思考:这些物质的不同状态有什么特点?
固态
有一定体积
有一定形状
不流动
铁钉、冰块
液态
有一定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
流动
水、牛奶
气态
没有一定体积
没有固定形状
流动
空气、水蒸气
状态
体积
形状
流动性
举例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现象:冰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例:
冰化为水。
湿衣服变干。
樟脑丸变小。
固态清新剂变少。
水壶中的水慢慢变少。
是什么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温度的变化!
最热的地方
最冷的地方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用手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感觉一下它们的温度是否相同。
你认为用手的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可靠吗?
怎样准确判断物体或环境温度的高低呢?
冷水
热水
温水
冷!
热!
冷!
热!
实验表明,要准确判断物体或环境温度的高低,仅凭感觉是不可靠的。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实验用温度计的结构
玻璃泡
玻璃管
测温物质
玻璃外壳
刻度
摄氏温度
把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低于0℃用负数表示。
0
0℃
0℃
100
100℃
100℃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记作1℃
。
中国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新疆吐鲁番盆地
1975年7月13日
49.6
℃
黑龙江漠河
1969年2月13日
-52.3
℃
最高温度
110℃
最低温度
-20℃
量程:-20℃~110℃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1℃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
×
×
√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平视)
(俯视)
(仰视)
×
×
√
注意: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正确
偏大
偏小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看: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
一不:
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四要:
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质;
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质中;
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测量水的温度
测体温时
水银膨胀能______缩口升到直管内。
通过
缩口
读体温时
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______,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断开
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课堂小结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计
结构:玻璃管(刻度、单位
℃)、玻璃泡、测温液体
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
3.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前观察分度值、量程
测量: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录
随堂练习
1.下列情景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
B.点燃的蜡烛越少越短
C.玻璃杯被打碎了
D.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D
2.烧开水时,壶嘴会冒出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
)
A.水蒸气
B.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
C.热空气
D.白烟
B
3.图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个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
解:甲:8℃
乙:9℃
丙:18℃
丁:-4℃
4.一支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去,用它先后两次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C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