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5
声音的强与弱
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
1.5
声音的强与弱
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
刘老师
工作室
非洲鼓《逆战》
观
看
视
频
科学聚焦
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聚焦
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拍打就能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符,敲击非洲数,我们发现,轻轻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面产生的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科学探索
探索一: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
(1)将钢尺伸出桌面大约10厘来,
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
(2)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
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3)用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
1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2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3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小
弱
强
大
小
弱
强
大
小
弱
强
大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
幅度小;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
强,振动幅度大。
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
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探索二: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索
实验步骤
(1)在一块木板上钉4个钉子,将
橡皮筋均匀地围在钉子之间。
(2)轻轻拨动橡皮筋的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3)用力拨动橡皮筋的同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材料:四个钉子、一块木板、一根橡皮筋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
1
轻轻拨动橡皮筋
用力拨动橡皮筋
2
轻轻拨动橡皮筋
用力拨动橡皮筋
3
轻轻拨动橡皮筋
用力拨动橡皮筋
小
弱
强
大
小
弱
强
大
小
弱
强
大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科学探索
实验步骤
(1)将碎纸屑均匀地洒在鼓面上。
(2)轻轻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
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
(3)用力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探索三: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鼓、一些碎纸屑、一对鼓槌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声音的强弱
纸屑的变化
振动幅度
1
轻轻敲击鼓面
用力敲击鼓面
2
轻轻敲击鼓面
用力敲击鼓面
3
轻轻敲击鼓面
用力敲击鼓面
小
弱
强
大
小
弱
强
大
小
弱
强
大
轻微的跳动
被弹起很高
轻微的跳动
被弹起很高
轻微的跳动
被弹起很高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轻轻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
用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弱时,碎纸眉只能轻微地跳动,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小;
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强时,碎纸屑会被弹起很高,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大。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科学探索
研讨一: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
弱的关系吗?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我们可以打开一个音频的应用播放音乐,声音越强,显示声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科学探索
研讨二
1.我们轻轻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小;重重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大。
2.我们大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小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小。
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科学探索
3.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吊个乒乓球,乒乓球挨着旁边的音叉,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现乒乓球也跟着摆。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乒乓球的摆动幅度也变大。乒乓球的摆动幅度相当于振动幅度,说明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强度就越大。
研讨二
科学拓展
科学零距离
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描述声音强弱的量。
音量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大;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小。
声音的强弱等级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
音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课堂总结
1.5
声音的强与弱
板书设计
振幅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振幅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课题
声音的强与弱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重点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难点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播放视频《非洲鼓·逆战》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拍打就能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符,敲击非洲数,我们发现,轻轻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面产生的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那么声音的强弱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板书课题)
观看视频猜测答案
通过观看视频好,同学们会发现用力的大小不同,非洲鼓发出的声音强弱就不同。分析后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科学探索
探索一: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一把钢尺实验步骤:(1)将钢尺伸出桌面大约10厘来,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2)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3)用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实验记录:实验分析: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实验结论: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探索二: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四个钉子、一块木板、一根橡皮筋实验步骤:(1)在一块木板上钉4个钉子,将橡皮筋均匀地围在钉子之间。(2)轻轻拨动橡皮筋的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3)用力拨动橡皮筋的同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实验记录:实验分析: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实验结论: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探索三: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鼓、一些碎纸屑、一对鼓槌(1)将碎纸屑均匀地洒在鼓面上。(2)轻轻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3)用力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轻轻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实验分析: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弱时,碎纸眉只能轻微地跳动,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小;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强时,碎纸屑会被弹起很高,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大。实验结论: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
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3.
科学研讨
研讨一: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我们可以打开一个音频的应用播放音乐,声音越强,显示声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研讨二: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1.我们轻轻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小;重重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大。2.我们大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小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小。3.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吊个乒乓球,乒乓球挨着旁边的音叉,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现乒乓球也跟着摆。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乒乓球的摆动幅度也变大。乒乓球的摆动幅度相当于振动幅度,说明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强度就越大。
通过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用语言简要的描述振幅和声音强弱的关系。思考生活中的实例。
通过研讨环节,能够回忆思考今天的实验内容,能够用语言简要的描述振幅和声音强弱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
4.拓展提高
科学零记录音量: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描述声音强弱的量。音量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大;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小。声音的强弱等级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5声音的强与弱振幅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声音的强与弱
练习题
一、填空。
(1)声音的
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单位:
(dB)。
(2)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
。
(3)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
不同。
二、选择。
(1)拨动(
)的声
音最强。
A.皮尺
B.塑料尺
C.钢尺
(2)下列关于声音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没有强弱之分
B.声音的强弱无法控制
C.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
),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
B.均匀
C.小
(4)下面对“昨晚雷声很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来的
B.雷声很大,说明音量很强
C.我们听到雷声是因为耳道中听小骨振动产生的
(5)一列火车自远而来经过你的身边,又离你而去时,你听到的声音是(
)。
A.逐渐变强
B.逐渐变弱
C.先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
三、实验探究
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
一端伸出桌边约20厘米。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
变,用不同的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振动
的幅度的大小。
实验记录表
伸出桌面长度
用力大小
振动幅度
发出声音
20厘米
轻轻
小
弱
20厘米
用力
大
强
实验发现:
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的强弱与
有关。
四、培优训练
下面是一根橡皮筋的音量变化实验数据表,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各题。
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
听到的声音强弱
声音持续的时间
50厘米
强
10秒
40厘米
较强
9秒
30厘米
较弱
8秒
20厘米
弱
7秒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就越
,听到的声音就越
。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持续的时间就越
,听到的声音持续的时间就越
。
参考答案:
1.
(1)强弱
强
弱
分贝(2)物体振动的幅度
(3)音量
2.
(1)C
(2)C
(3)A
(4)C
(5)C
3.大
强
小
弱
振动幅度
4.(1)大
强(2)长
长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