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0 07: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从蒸汽机车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在探索的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的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物理学:
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
自然科学。
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加加林
人类第一个太空人,1961年4月12日乘飞船进入太空。
中国航天
中国玉兔月球车
看的更远
伽利略望远镜
牛顿的反射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中国的射电望远镜(昆明)
看的更小
计算
激光
超导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探究的环节:
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提出原因,进行推测或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经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会选择方法和所需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
5、分析论证——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处理
6、评估——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7、交流与合作——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方案,准确地写下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因此,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顶。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从下面事例中找出各环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论证、评估
交流合作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居里夫人
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在雷暴下放风筝,示范证明“雷电”是由电力造成。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试验,事实上,同时期有其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被电殛死亡。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
杨振宁
1957杨振宁与李政道凭他们
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
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
奖的中国人。
1980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真理。
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
居里夫人是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她和丈夫共同发现“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多年才提炼出来的。
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科学家们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促进了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
神仙大聚会!
伟大的物理学家们!

…也许你也是!
科学家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要有创新精神
要能独立思考
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勇于有根据地怀疑
  ”长江后浪推前浪“,物理学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发展到由量子论和相对论作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阶段。
  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必将导致新的探索,新的探索推动物理学进入新的时代。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将发现科学巨人们留下的知识、方法及精神等无尽的财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学们将成为新同代的”巨人“。
科学幻想中的未来太空城市
展望21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全不断加快,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的居住地将不会是人类的幻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