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读下面鲁迅的名言,然后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框内。(3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6分))
阴huì
(
)
wǎng(
)然
恣suī(
)
嗤笑(
)
栈桥
(
)
褴褛(
)
3.用诗文原句填空。(5分)
(1)溪云初起日沉阁,
。
(许浑《咸阳城东楼》)
(2)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3)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
。
,
。
(秦观《行香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5.程程编辑“小说疑读”栏目,他结合收集的一则材料,从“叙述者”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从不同角度再设计一个问题。(4分)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程程设计的问题——角度:叙述者
问题:这篇小说为什么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态人情?
你设计的问题——角度:
问题:
6.林林编辑“要素探究”栏目,他找到《故乡》中一段环境描写,请帮助他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2分)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本段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
(1)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
(2)
(3)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7.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2分)
8.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9-11题。(11分)
随园先生
钱泳
钱塘袁简斋先生名枚,字子才。少聪颖,年十二能为文,尝作高帝、郭巨二论,莫不异之。乾隆元年,先生游广西,省①其叔父于巡抚金公幕。金公奇其状貌,命为诗,下笔千言,遂大为赏叹。适是年有诏旨举博学鸿词科②,金公专摺奏③云:“有袁枚者,年未弱冠,经史通明,足应是选。”乃送入京师。当是时,海内老师宿儒④贤达之士计九十有八人,而先生年最少天下骇然无不想望其丰采也。居无何,报罢⑤,旋中戊午科顺天乡试。其明年成进士,入翰林,年二十五耳。越十年,乃致仕⑥,筑随园于石头城下,拥书万卷,种竹浇花,享清福者四十余年。著作如山,名闻四裔。年八十二而卒,学者称随园先生云。
(节选自《履园丛话》,有删改)
【注释】①省:探望。②博学鸿词科:科举考试的一种。③摺(zhé)奏:直达皇帝的奏章。④老师宿儒:年高学博的读书人。⑤报罢:奏章没有被批复。⑥致仕:辞官。
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尝作高帝、郭巨二论
(2)莫不异之
(3)适是年有诏旨举博学鸿词科
(4)居无何
10.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而先生年最少天下骇然无不想望其丰采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金公奇其状貌,命为诗,下笔千言,遂大为赏叹。
11.借用诗文名句表达袁枚辞官后的心境,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5题。(15分)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土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
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①,我必须给你分类。”
“给我分类?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可能性如何?”“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最后一个人类说,
“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释】①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12.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3分)
13.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14.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衔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4分)
【链接材料】
15.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解。请结合本文和以下《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向他简要说明。(4分)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标称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17分)
耍面
程奋
①天下面食数山西,山两面食数龙城,龙城面数四平路上的得月楼,得月楼的总厨姓余,单名一个“良”字,生得白净秀气,说是厨子,倒比台上那唱戏的小生还要俊上几分。更厉害的是,余师傅有一手耍面的绝活,一条拉面在他手里能耍出花儿来,真是绝了。
②余师傅的大徒弟叫小福子,不仅厨艺高超,耍面的功夫也是了得,得月楼的食客们都说,若是粗粗一看,小福子的耍面功夫已经和余师傅不相上下了,但若仔细琢磨,却又差了那么一丁点。可到底差在哪儿呢?却又说不出。只有小福子自己知道这一丁点差在哪,这就是“柔面剂”。他曾听人说,师父有一种特殊的料剂,和面的时候,加到面粉中,和出来的面就会柔韧无比,劲道十足。这样耍起面来才能收放自如。
③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面剂,和面和舞面都是真功夫,功到自然成,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小福子嘴上应着,心里头却一百个不相信。
④有一次小福子路过师父的房间时,看到师父在擦找一只白色小瓷瓶,擦好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柜子里,锁好。小福子料定那只小瓷瓶里装的正是柔面剂,心想:“师父果然留着一手。这是怕自己抢他的饭碗啊。”想到这里,小福子心一横:罢罢罢,看来我在这里也学不到什么了,留在得月楼将永远被师父压制。不如趁年轻,远离此地,另起炉灶。
⑤当晚,小福子就不辞而别,离开龙城,从此杳无消息。
⑥时光如电,转眼就是三年。这一天,正是掌灯时分。龙城得月楼上早已座无虚席。余师傅沐手更衣,正准备表演他的耍面绝技。这时门外走进一人,大喊一声:“且慢。”众人抬眼观瞧,不禁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来人正是三年前出走的小福子。
⑦原来,三年前他负气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小城,苦苦寻觅配制柔面剂的方法,他本就伶俐,再加上反复的试验,这柔面剂竟当真被他配制出来了。有了柔面剂,他有恃无恐,所以今天来和师父一较高下。
⑧只见小福子拱手一揖:“师父,一别经年,一向可好?”余师傅道:“小福子,你到哪里去了?为何不辞而别?”小福子无话,只冷笑一声,转向大家:“各位龙城的老少爷们,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这就是和师父比试一场。”
⑨一位食客说道:“怎么个比法?”小福子说:“我和师父各耍一趟面,要是我赢了,师父就得让出得月楼总厨的位置。”一听此话,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问:“那你要是输了呢?”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大伙心里一惊、这小子来真的了。得月楼的老板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准备过来劝劝。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⑩小福子说:“我要亲自和面。”说完走进后厨,少顷,推着和好的面走出来,立在大厅中央。左手抓面,轻轻一抖,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一趟面耍完,面条齐刷刷分作几段落入锅中,引得大家一阵大声喝彩。喝彩归喝彩,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看样子,这小福子的功夫已经不在余师傅之下,这下余师傅有麻烦了。
?只见余师傅不慌不忙,走进房间拿出一个白色小瓷瓶。小福子一看,正是三年前那只小瓶,看来师父终于肯承认有柔面剂了。谁料余师傅道:“我手里的这一瓶药剂,并不是什么柔面剂,却能检验出面团中来否添加了柔面剂。”说完打开瓶盖,在小福予刚才剩下的面团上滴了两滴,奇事发生了,那面团竟然出现奇特的粉红色,小福子心下一惊,众食客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余师傅这才讲出其中的故事。原来余师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着叔叔研习中医多年,谁料成年后却忽然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改行做了一名面食厨子。六年前,他无意中发现一种柔面剂,能让面条柔韧无比,但很快就发现,柔面剂虽然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但同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为了防止别人配制出这种柔面剂来使用,余师傅苦心配制出另一种药剂,这种药剂能检验出面团里是否加入了柔面剂。这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小瓷瓶里的药剂。
?听完余师傅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小福子也羞愧难当。这时余师得叫徒弟当众打开一袋面粉,又舀来清水,重新洗手和面。面和好后,他对小福子说:“你看到了,我这面里并没有添加柔面剂,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不要去想什么歪门邪道。”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旦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枝乱颤。
(选自《2018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
16.阅读小说第⑦段,简要概括内容,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小说第⑨段中的两个句子分别写了师徒两人的“笑”,但意味不同,请仔细揣摩。(4分)
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
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18.阅读文中画线句子,比较描写“耍面”的两个场景,并简要赏析。(6分)
左手抓面,轻轻一抖,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
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旦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枝乱颤。
19.小说的主人公是余师傅还是小福子?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4分)
3、写作(50分)
20.班上要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要求每位同学向全班介绍一本书,请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一本你读过的最喜欢的书。(50分)
要求:(1)书写规范,卷面整洁。(2)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答案
一、(23分)抄写正确1分;书体正确1分;清晰美观1分。
2.(6分)晦
惘
睢
chī
zhàn
lǚ
3.(5分)山雨欲来风满楼
春蚕到死丝方尽
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
步过东冈
4.(3分)B
5.(4分)示例:人物鉴赏角度,问题:在给于勒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的做法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6.(2分)烘托“我”当时的悲凉心境;展示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落后封闭的社会现实。
二、(47分)
(一)(4分)
7.猎猎秋风中披弓执剑、策马扬鞭奔赴战场的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
8.既交待了行军出发收复失地的目的,又表现了少年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和坚定决心。
(二)(11分)
9.(4分)
(1)曾经
(2)对……感到惊异
(3)
这
(4)经过
10.(5分)(1)(2分)而先生年最少/天下骇然/无不想望其丰采也。
(2)(3分)金公对他的容貌感到很惊讶,命他作诗,(他)下笔千言,于是(金公)大为赞叹。
11.(2分)C
附译文:
随园先生
钱塘的袁简斋先生,名枚,字子才。(他)年少的时候很聪明,十二岁能写文章,曾经写了高帝、郭巨二人论,没有人不对此感到惊异。乾隆元年,(先生)到广西游玩,在巡抚金公的幕府中探望他的叔叔。金公对他的容貌感到很惊讶,命他作诗,(先生)下笔千言,金公于是大为赞叹。正赶上这一年有诏书圣旨进行博学鸿词科选拔,金公专门写了一个直达皇帝的奏章说:“有一个叫袁枚的人,还不满20岁,通晓明了经书史书,足可以参加这次选拔。”于是(先生)被送入京师。这时候,天下年高博学的读书人、有才德和声望的人共有九十八人,而先生年纪最小,天下人都很惊讶,没有人不想一睹其风采。过了不久,(金公的奏折)没有得到批复,又过了不久,他考中了戊午科顺天乡试。他第二年成为进士,进入翰林,才二十五岁。过了十年,先生竟辞官,在石头城下修建随园,拥有万卷书,种竹浇花,享受了四十多年的清福。(他的)著作如山,名闻四方。(他)八十二岁时逝世,求学的人称他随园先生。
(三)(15分)
12.(3分)最后一个机器人执行设定的程序,坚持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最后一个人类认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进行性别分类毫无意义。
13.
(4分)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种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可笑,同时也为自己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却依然要被分门别类而感到悲哀。
14.
(4分)示例:最后一个机器人无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作者借机器人不问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坚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从而引发读者叩问自己的生活,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
15.
(4分)示例:本文设置了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与最后一个机器人的情境。再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最后一个机器人依然执行毫无意义的“性别分类”,可以出发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坚持”的思考。《带上她的眼睛》中的“她”因飞船故障,无法返回地表,身处地心深处。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她仍然继续坚持研究,更能突显人性的光辉与魅力。科幻小说的这种写法,引发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世界进行思考,从而能更深刻地叩问人性。
(四)(17分)
16.(3分)第②段写小福子负气出走后成功配制出柔面剂,回来找师父比试耍面功夫。运用插叙手法,
补充交代小福子三年前离开龙城后的经历以及回来的目的,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
使情节有起伏;为下文余师傅揭穿小福子使用柔面剂这一情节作铺垫。
评分标准:共3分。概括内容1分,作用2分,写出两点得2分。意对即可。
17.(4分)小福子“笑”,是因为觉得自己有了柔面剂,肯定能够打败师父,取代师父的位置,内心十分得意;余师傅“笑”,是因为他知道小福子回来的真正目的,但已成竹在胸,内心非常淡定。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18.(6分)①两个场景都用了传神的动词。“抓”表现小福子求胜心切,“拿”则表现余师傅自信从容。
②两个场景都用比喻、对比手法。把面条与皮筋对比,用“白练”“银蛇”“飞龙”作比喻,表现小福子耍面技术娴熟;与“青衣花旦的水袖”对比,用“花枝乱颤”作比喻,表现余师傅耍面技术出神入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③两个场景都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一阵惊呼”烘托小福子耍面技术的高超,“美得惊心”突
出余师傅耍面技术给人以美的震撼。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3分,写出两点即得满分。意对即可。
19.(4分)本题分层赋分。
答案一:小说的主人公是余师傅。
第一层级:仅从对人物作简单评判层面理解,理解肤浅、单一,表述笼统。(1分)
【示例1】因为小说主要写余师傅耍面技术高超,所以余师傅是主人公,
第二层级:从人物形象层面理解,理解有一定深度,表述较具体。(2~3分)
【示例2】小说写余师傅耍面技术高超,利用与小福子比试耍面这一机会,揭穿小福子使用柔面剂的真相,塑造了一位技艺精湛、为人正直的人物形象,告诉人们学技术要靠真功夫,不要走歪门邪道。所以余师傅是主人公。
第三层级:从小说定题层面理解,理解有深度、多角度,表述有条理。(4分)
【示例3】余师傅是一位技艺精湛、富有正义感、坚守行业道德的厨师,他揭穿了小福子使用柔面剂的真相,教育徒弟如何学艺、做人。小说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赞美了人性的美好,弘扬了社会正气。所以余师傅是主人公。
答案二:小说的主人公是小福子。
第一层级:仅从对人物作简单评判层面理解,理解肤浅、单一,表述笼统。(1分)
【示例1】因为小说主要篇幅写小福子,所以小福子是主人公。
第二层级:从人物形象层面理解,理解有一定深度,表述较具体。(2~3分)
【示例2】小说通过小福子私下配制采面剂这件事,写小福子想用不正当的手段取代师傅,塑造了一个自私阴险的人物形象。所以小福子是主人公。
第三层级:从小说主题层面理解,理解有深度、多角度,表述有条理。(46分)
【示例3】小说写了小福子怀疑师父、不辞而别、配制柔面剂、挑战师父等情节,塑造了一个自私阴险、忘恩负义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告诚人们投机取巧、走歪门邪道是学不到真功夫的。所以小福子是主人公。
评分标准:共4分。按层级给分。理解基本同于【示例1】,给12分;理解基本同于【示例2】,给2~3分;理解基本同于【示例3】,给4分。
三、写作(50分)
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
我或许应该这么说: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选自黄土芬《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