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合理选择统计图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认真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并能选用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述数据。
3.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难点:区别不同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98、99页例2、“做一做”和第101~103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6、7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各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并能从这些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提问:这些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怎样根据不同的信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尝试回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图。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18分钟) 1.课件出示例2及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取信息。
(1)已知条件:第(1)小题的统计表给出了5年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第(2)小题的统计表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第(3)小题的统计表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
(2)所求问题:分别选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提问:例题中的三组数据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进行统计的?各有什么特点?例题中的三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全班交流汇报,师订正总结:
(1)第(1)小题的统计表统计了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的多少,关注总量的变化。所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出数量的变化,但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2)第(2)小题的统计表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关注的是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所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但选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第(3)小题的统计表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要表示各种树木数量的多少,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3.师生共同总结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1)要清楚地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选用条形统计图。
(2)既要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
(3)要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选用扇形统计图。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3分钟) 1.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一”第5题。
3.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4.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7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生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统计图,很好地拓展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教学时,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倾听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