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1节 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
1. 2013年上海卷
2.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A.锌板带负电 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
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
答案:C
解析: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带正电,选项C正确ABD错误。
2. 2014年物理上海卷
6.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 )
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颇率
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
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答案】C
【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因为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能积累,所以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这与光的波动性矛盾,A项错误;同理,因为光子的能量不能积累,所以只有当光子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B项错误;光强增大时,光子数量和能量都增大,所以光电流会增大,这与波动性无关,C项正确;一个光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所以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吸收的能量变大,所以最大初动能变大,D项错误。
3. 2014年理综广东卷
18.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 改变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改变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答案】AD
【解析】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该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据可知增加照射光频率,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正确;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电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将增大,故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是否产生于照射光频率有关而与照射光强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
4.2017年新课标Ⅲ卷19.在光电效应试验中,分别用频率为,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和。为普朗克常量。学¥科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一定有
B.若,则一定有
C.若,则一定有
D.若,则一定有
答:BC
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由动能定理可得,所以当时,,。故A错误,B正确;若,则一定有,故C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可得:金属的逸出功,D错误。
5.2017年北京卷18.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nm(1nm=10-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个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真空光速)
A. B. C. D.
答:B
解析: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的能量为: =2×10-18J,由题意可知,光子的能量应比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稍大,因此数量级必须相同,故选项B正确。
6.2017年海南卷7.三束单色光1、2和3的波长分别为λ1、λ2和λ3(λ1>λ2>λ3)。分别用这三束光照射同一种金属。已知用光束2照射时,恰能产生光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用光束1照射时,不能产生光电子
B.用光束3照射时,不能产生光电子
C.用光束2照射时,光越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越多
D.用光束2照射时,光越强,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解析:已知用光束2照射时,恰能产生光电子,则用频率更小(波长更长)的光照射时,不能产生光电子, A正确;则用频率更大(波长更短)的光照射时,也能产生光电子,则用光束3照射时,能产生光电子,B错误;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数目跟照射光的强度成正比,C正确;由光电效应规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D错误。
7. 2013年上海卷
17.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m,功率为5.0×10-3W的连续激光。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m,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该激光器发出的
A.是紫外线 B.是红外线
C.光子能量约为1.3×10-18J D.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
答案:BD
解析:由于激光波长大于可见光波长,所以该激光器发出的是红外线,选项B正确A错误。
由E=hc/λ可得光子能量约为E=6.63×10-34×3×108÷(1.5×10-6)J=1.3×10-19J,选项C错误。
光子数约为每秒为n=P/E=3.8×1016个,选项D正确。
8. 2012年上海卷
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时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
(A)频率 (B)强度 (C)照射时间 (D)光子数目
答案:A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其它无关。而光照强度,照射时间及光子数目与逸出的光电子数量有关。
9. 2011年理综广东卷
18.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答:C D
【解析】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相关,A错误。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被照射材料的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达不到极限频率,增加照射光的强度是不能产生光电流的,所以B错误,C、D正确。
10.2011年上海卷
3.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
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 B.改用X射线照射
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 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现象,要求学生知道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根据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可知光子的频率必须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A错;与光照射时间无关,D错;与光强度无关,C错;X射线的频率比紫外线频率较高,故B对。
11.2019年海南卷7.对于钠和钙两种金属,其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用h、e分别表示普朗克常量和电子电荷量,则( )
A. 钠的逸出功小于钙的逸出功
B. 图中直线的斜率为
C. 在得到这两条直线时,必须保证入射光的光强相同
D. 若这两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具有相同的最大初动能,则照射到钠的光频率较高
答案:AB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即,可见图中直线的斜率为,
选项B正确;对照公式和图线可知,UC相同时,频率低的逸出功小,A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产生的光电子具有相同的最大初动能,钠的逸出功小于钙的逸出功,所以照射到钠的光频率较低,D错误;只要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就能发生光电效应,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C错误;故选AB。丹阳 庞留根
12. 2013年北京卷
20.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 ( )
A. B.
C. D.
解析:设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n个光子,由光电效应方程可得:,由动能定理,,联立解得。n只能为大于1的整数,所以选项B正确,ACD错误。
13. 2012年上海卷
4.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 ( )
(A)“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 (B)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
(C)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 (D)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
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一份一份的,不连续的,它并不否定光的波动性,而牛顿的“微粒说”与波动说是对立的,因此A不对
在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中,光子的能量,可知波长越长,光子的能量越小,因此B正确。
某一单色光,波长恒定,光子的能量也是恒定的,因此C不对
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而少数光子才表现为粒子性,因此D不对。
14.2015年上海卷11.某光源发出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如图所示。表中给出了一些材料的极限波长,用该光源发出的光照射表中材料 ( D )
(A)仅钠能产生光电子
(B)仅钠、铜能产生光电子
(C)仅铜、铂能产生光电子
(D)都能产生光电子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只有照射光的波长小于某金属的极限波长,才有光电子逸出,从光的强度图线可知,该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含有小于100nm的光,小于钠、铜、铂三钟材料的极限波长,都能产生光电子,故D正确,A、B、C错误。
15.2018年全国卷II、 17.用波长为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已知普朗克常量为,真空中的光速为。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 B )
A. B. C. D.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式得:得:
刚好发生光电效应的临界频率为,则
代入数据可得: ,选项B正确;故选B.
16.2019年天津卷5.如图为a、b、c三种光在同一光电效应装置中测得的光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由a、b、c组成的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下述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在光电效应图像中,三种频率的光的遏止电压可以看出,b光的遏止电压最大,所以b光的频率最大,a光的遏止电压最小,故a光的频率最小;同种介质,对于频率不同的光来说,介质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高,折射率越大,当入射角相同时,频率越大,折射角越大,所以b光的折射角最大,偏折最明显,a光偏折最小,c光介于两者之间,ABD错误,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17.2019年北京卷19.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组 次 入射光子的能量/eV 相对光强 光电流大小/mA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V
第 一
组 1
2
3 4.0
4.0
4.0 弱
中
强 29
43
60 0.9
0.9
0.9
第 二
组 4
5
6 6.0
6.0
6.0 弱
中
强 27
40
55 2.9
2.9
2.9
由表中数据得出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组实验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
B. 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
C.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1.9 eV
D.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
答案:B
解析:由题给表格中数据可知,两组实验所用入射光的能量不同,由公式可知,两组实验中所用的入射光的频率不同,故A正确;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第一组实验:,第二组实验:,解得:,即两种材料的逸出功相同,也即材料相同,故B错误;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故C正确;
由题表格中数据可知,入射光能量相同时,相对光越强,光电流越大,故D正确。
本题选论断中不正确的答案,故应选B。
18.2019年上海学业卷20.如图,光滑轨道abc固定在竖直平面内,c点与粗糙水平轨道cd相切,一质量为m的小球A从高H1静止落下,在b处与一质量为m的滑块B相撞后小球A静止,小球A的动能全部传递给滑块B,随后滑块B从c处运动到d处且bd高H2,滑块B通过在cd段所用时间为t。求:
(1)cd处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将此过程类比为光电效应的过程,则: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__;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类比为极限频率ν0。
答案:(1) (2)光子, 光电子, H2
解析:?(1)由A球运动到b处的机械能为:???E=mgH1
然后将这部分能量传递给B,设B球在c处的速度为v,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2)光电效应现象是指: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逸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只有当照射光子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将方程与光电效应方程 类比可知:
A为光子,B为光电子, H2类比为极限频率ν0。
波粒二象性
1.2015年上海卷10.用很弱的光做单缝衍射实验,改变曝光时间,在胶片上出现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实验表明 ( C )
(A)光的本质是波
(B)光的本质是粒子
(C)光的能量在胶片上分布不均匀
(D)光到达胶片上不同位置的概率相同
解析: 用很弱的光做单缝衍射实验,改变曝光时间在胶片出现的图样,说明光有波粒二象性,故A、B错误;说明光到达胶片上的不同位置的概率是不一样的,也就说明了光的能量在胶片上分而不均匀,故C正确,D错误。
2.2011年上海卷
17.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a)、(b)、(c)所示的图像,则
A.图像(a)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B.图像(c)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C.用紫外光观察不到类似的图像
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双缝干涉实验及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较少时,极其微弱的可见光光子的落点位置具有不确定性,故(a)图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对;光照时间的增加,光子落在亮条纹区域的概念明显较大,双缝干涉条纹越来越清晰,故(c)具有波动性,B对;显然光子落在亮条纹上的概念较大,该实验也说明光是一种概率波,D对。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