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节
脂肪烃
?第3课时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一根很长的金属管道,有时需要将它切短;两根短的金属管道,有时又要将它们接在一起,怎么办呢?
切割管道,你也许会想到用钢锯,然而,对于一些口径很粗大的管道,那是多么地费时费力啊!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村照明曾经用电石为主要原料制取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该气体,产生明亮的火焰;工业上用该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切割或焊接金属等。这种气体是什么?它的组成和结构如何?在本课时中你将找到答案,明了于心。
学习目标
1.以乙炔为例,掌握炔烃的结构与性质。
2.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脂肪烃的主要来源和使用化石燃料的安全常识,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学习探究
一、炔烃
1.炔烃及其通式
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单炔烃的一般通式为CnH2n-2(n≥2)。最简单的炔烃是乙炔。
乙炔的球棍模型
2.乙炔的结构与组成
实验式
CH
分子式
C2H2
结构式
H─C≡C─H
电子式
H:C??C:H
含有三键结构的相邻四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3.乙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略小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乙炔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
方程式:2C2H2+5O24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冒出浓烟
②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现象:溶液褪色
方程:CH≡CH+2Br2
CHBrCHBr
(3)加聚反应
在一定的条件下,乙炔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炔
CH≡CH
—[CHCH]n—
聚乙炔是一种导电塑料
烯烃、炔烃都含有不饱和碳键,所以它们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都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都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电石(CaC2)、水
②反应原理:CaC2+2H2OCa(OH)2+CH≡CH↑
③实验装置:固体+液体气体
④收集:排水集气法
实验中各装置的作用是什么呢?
思考
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直接滴加水,目的是减缓反应速率
实验中各装置的作用
装置①,反应装置,作用:产生乙炔。反应方程式为:CaC2+2H2O
Ca(OH)2+C2H2↑。
装置②,除杂装置,作用:
除去杂质。
装置③,检验装置,作用:检验乙炔是否产生。现象: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装置④,反应装置,作用:乙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现象:褪色,反应为:CH≡CH+2Br2
CHBrCHBr
装置⑤,尾气处理装置,作用:去除未反应的乙炔。现象:有明亮的火焰并有浓烟产生。
三、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脂肪烃的来源
脂肪烃主要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等。
(2)石油的成分及炼制
石油中含有1~50个碳原子的烷烃及环烷烃。石油通过常压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而减压分馏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烷烃;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及裂解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油和气态烯烃。
石油的裂化:在石油加工中,常利用具有较长碳链的烃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短碳链烃来获得较多的轻质油,这种加工方法被称为裂化。
裂解是利用与裂化相同的反应原理,以轻质油或石油气为原料,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
℃,有时高达1
000
℃以上)来生产气态烯烃的加工过程。可见,裂解是一种深度的裂化。
石油的裂化与裂解有什么不同?
思考
(3)天然气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
(4)煤
煤
干馏:获得焦炭和各种芳香烃
气化:获得气体燃料
液化:获得液体燃料
当堂检测
一、炔烃
炔烃及其通式
乙炔的结构及其性质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原理及其步骤
实验的注意事项
三、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脂肪烃的来源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当堂检测
1.乙炔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性质是( )
A.能燃烧生成CO2和H2O
B.能发生加成反应
C.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D.能与HCl反应生成氯乙烯
D
2.关于炔烃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炔烃
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A
3.下列有关石油加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所得的馏分仍是混合物
B.石油裂化的原料是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
C.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汽油等轻质油
D.石油裂解的原料是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
B
4.实验室制得的乙炔中常混有H2S、PH3等杂质气体。如图是两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用来测定CaC2样品的纯度,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1)A瓶中的液体可以从酸性KMnO4溶液和FeCl3溶液中选择,应该选择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I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l3溶液
除去H2S、PH3等杂质气体
部分乙炔会逸出,且不易控制加水量
反应产生的泡沫易堵塞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