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之115b.选修模块3-5(中)(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之115b.选修模块3-5(中)(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1 15:2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5 b节 选修模块3—5(中)
1. 2014年理综新课标卷Ⅰ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衰变.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才可以发生衰变,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可以发生衰变,有的不可以发生衰变,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 、化学状态无关,B、C正确;三种射线、 β、穿透能力依次增强,D正确;原子核发生或β衰变时常常伴随着光子的产生,但同一原子核不会同时发生衰变和β衰变,E错误.
(2)(9分)如图,质量分别为、的两个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 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 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 
(i)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ii)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v1=4 m/s h′=0.75 m
(2)【解析】(ⅰ)设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B,
由运动学公式有vB= ①
将h=0.8 m代入上式,得v1=4 m/s. ②
(ⅱ)设两球相碰前后,A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1(v′1=0),B球的速度分别为v2和v′2,
由运动学规律可得v1=gt ③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总动能保持不变,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有
mAv1+mBv2=mBv′2 ④
mAv+mBv=mv′ ⑤
设B球与地面相碰后速度大小为v′B,由运动学及碰撞的规律可得v′B=vB ⑥
设P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由运动学规律可得
h′=-v,2g) ⑦
联立②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可得h′=0.75 m.⑧
2. 2014年理综新课标卷Ⅱ【选修3-5】(15分)
(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答案】ACE
【解析】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为1.6×10-19C,选项A正确;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中子,选项B错;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a)两种新元素,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D错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选项E正确。
(2)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 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解析】(2)按定义,物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为

式中△s为物块在很短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
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A,则
② △tA可视为很短。
设在A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①式得
=2.00m/s ③
=0.970m/s ④
设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2,由①式有
代入题给实验数据得=2.86m/s
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p和p',则
p=m1v0
p' =m1v1+ m2v2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100%
联立③④⑤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1.7%<5%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3. 2014年物理江苏卷12C. [ 选修 3 -5 ] (12 分)
(1)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7.73 ×1014Hz 和5 .44 ×1014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
A.波长 B.频率 C.能量 D.动量
【答案】(1)A
【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因为钙的截止频率较大,所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动量也较小,CD项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可知从钙中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波长,A项错误;波长大的,频率小,B项错误。
(2) 氡 222 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 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 其衰变方程是  . 已知的半衰期约为 3 . 8 天,则约经过   天,16 g 的 衰变后还剩 1 g.
【答案】 ( ) 15.2
解析:根据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生成物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即为粒子。设半衰期为τ,半衰期的定义:,而n为发生半衰期的次数,;代入数据可得t=15.2天
(3 ) 牛顿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中记载, A、 B 两个玻璃球相碰,碰撞后的分离速度和它们碰撞前的接近速度之比总是约为 15 : 16 . 分离速度是指碰撞后 B 对 A 的速度,接近速度是指碰撞前 A 对 B 的速度. 若上述过程是质量为 2 m 的玻璃球 A 以速度 v0 碰撞质量为 m 的静止玻璃球 B,且为对心碰撞,求碰撞后 A、B 的速度大小.
【答案】
【解析】设A、B球碰后速度分别为v1和v1
由动量守恒定律 且由题意知
解得
4.2014年理综山东卷39.(12分)【物理-物理3-5】
(1)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跃迁到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氢原子从跃迁到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nm
b、用波长为325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跃迁到的能级
c、一群处于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用波长为633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跃迁到的能级
(2)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两滑块A、B用橡皮筋连接,A的质量为m。开始时橡皮筋松驰,B静止,给A向左的初速度v0。一段时间后,B与A同向运动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碰撞后的共同速度是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的两倍,也是碰撞前瞬间B的速度的一半。求:
(ⅰ)B的质量;
(ⅱ)碰撞过程中A、B系统机械能的损失。
【答案】(1)cd (2)m/2,
【解析】(2)(ⅰ)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设B的质量为mB,A、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由题意知: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为,碰撞前瞬间B的速度为2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①式得 ②
(ⅱ)从开始到碰后的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设碰撞过程A、B系统机械能的损失为,则

联立②③④式得 ⑤
5. 2014年物理海南卷17.模块3-5试题(12分)
(1)(4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过程中,一定不同的是
A.遏止电压
B.饱和光电流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D.逸出功
(2)(8分)一静止原子核发生α衰变,生成一α粒子及一新核,α粒子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其运动轨迹是半径为R的圆。已知α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新核的质量为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求衰变前原子核的质量。
【答案】(1)ACD (4分。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3分,选对3个给4分:有选错的不给这4分) (2)
【解析】(2)设衰变产生的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衰变后新核的速度大小为V,衰变前后动量守恒,有
设衰变前原子核质量为M0,衰变前后能量守恒,有
解得
6.2014年理综福建卷30.[物理-选修3-5]
(1)如图,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①表示射线, ③表示射线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射线
C.④表示射线,⑤表示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射线
答案:C
解析:由于不带电,在电场中不偏转,①不是射线,A错;β射线带负电,在电磁场中应该偏转,②和⑤不是β射线而是射线,BD错;射线带正电,它在电场中向负极板偏转,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由左手定则可知④表示射线,⑥表示β射线,选项C正确。
(2)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2,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及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1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v0- v2 B. v0+ v2
C. D.
答案: D
解析:火箭和卫星组成的系统在分离时,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有:
解得
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7.2013年新课标I卷
35. [物理—选修3-5] (15分)
(1)(6分)一质子束入射到能止靶核上,产生如下核反应:
P+→X+n
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
(2)(9分) 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现给A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B的质量为A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发生核反应的方程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
1+27=b+1
1+13=a+0
解得质子数a=14,质量数b=27,则中子数c=b-a=13
(2)设在发生碰撞前的瞬间,木块A的速度大小为v;在碰撞后的瞬间,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在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1)
(2)
式中,以碰撞前木块A的速度方向为正。由(1)(2)式得
 (3)
设碰撞后A和B运动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由动能定理得
(4)
(5)
按题意有 (6)
设A的初速度为v0,由动能定理得
(7)
联立(2)—(7)式,得 (8)
8.2013年新课标II卷35.[物理—选修3-5](15分)
(1) (5分)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
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答案:ABC
解析: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也等于将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A正确;重核的比结合能比中等核小,因此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小球原来重核的结合能,B项正确;原子核的结合能是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乘积,虽然銫原子核()的比结合能稍大于铅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但銫原子核()的核子数比铅原子核()的核子数少得多,因此其结合能小,C项正确;比结合能越大,要将原子核分解成核子平均需要的能量越大,因此原子核越稳定,D错;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最等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E错。中等难度。
(2) (10分)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最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ⅰ)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ⅱ)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解:(ⅰ)从A压缩弹簧到A与B具有相同速度时,对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①
此时B与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损失的机械能为。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②

联立①②③式得 ④
(ⅱ)由②式可知,A将继续压缩弹簧,直至A、B、C三者速度相同,设此速度为,此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其弹性势能为。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联立④⑤⑥式得 ⑦
9.2013年江苏卷12.C. [选修3-5](12 分)
(1)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的也相等.
(A)速度 (B)动能 (C)动量 (D)总能量
(2)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氦离子(He+ )的能级图如题12C-1 图所示. 电子处在n =3 轨道上比处在n =5 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选填“近”或“远”). 当大量He+处在n =4 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条.
(3)如题12C-2 图所示,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A和B的质量分别为80kg和100 kg,他们携手远离空间站,相对空间站的速度为0. 1 m/ s. A 将B向空间站方向轻推后,A 的速度变为0. 2 m/ s,求此时B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答案:(1)C (2)近 6 (3) vB=0.02m/s 离开空间站方向
解析:(1)根据可知动量相等,故A、B、D错,C对。
(2)量子数越大,轨道越远,电子处在n=3轨道上比处在n=5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要近 ;处在n=4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条。
(3)根据动量守恒 解得vB=0.02m/s 离开空间站方向
10.2013年山东卷38、(8分)【物理——选修3-5】
(1)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在,当温度达到108K时,可以发生“氦燃烧”。
①完成“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
②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一定质量的经后所剩占开始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或α;或12.5%。
解析:半衰期计算公式:;m为剩余质量;m0为原有质量;t为衰变时间;τ为半衰期,。
11.2013年海南卷17.模块3-5试题(12分)
(1)(4分)原子核Th具有天然放射性,它经过若干次衰变和β衰变后会变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原子核中,有三种是Th衰变过程中可以产生的,它们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I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Pb B.Pb C.Po D.Ra E.Ra
答:ACD
解析:发生衰变是放出,发生β衰变是放出电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每发生一次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化,电荷数增加1,由质量数的变化可确定衰变的次数(必须是整数),进而可知β衰变的次数。逐一判断可知ACD符合要求。
(2)(8分)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物块A、B和C,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开始时,三个物块均静止,先让A以一定速度与B碰撞,碰后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又一起与C碰撞并粘在一起,求前后两次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之比。
答:3
解析:设三个物块A、B和C的质量均为m;A与B碰撞前A的速度为v,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1;A、B与C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设第一次碰撞中动能的损失为ΔE1,第二次碰撞中动能的损失为ΔE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 ⑤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mC=2kg。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
答案:2m/s
解析:因碰撞时间极短,A与C碰撞的过程动量守恒,设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为vA,C的速度为vc,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0=mAvA+mcvc…………①
A与B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A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Bv0=(mA+mB)vAB……………………②
A与B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碰撞,应满足vAB=vC…………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 vA=2m/s …………………………④
12.2013年福建卷
30.[物理选修3-5](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在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选图下方的字母)
答: C
(2)将静置在地面上,质量为M(含燃料)的火箭模型点火升空,在极短时间内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0竖直向下喷出质量为m的炽热气体。忽略喷气过程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喷气结束时火箭模型获得的速度大小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答: D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得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