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第0章第三节建立你的健康档案
《测量你的体温》教学设计
(第3、4课时内容)
一、 教材分析
温度测量在自然科学中是最基本的几种测量之一。教材首先明确温度的含义,然后要求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掌握体温计与温度计的异同。特别是对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和体温计的特点作了重点阐述。
二、教学方法
⒈采用学生探究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⒉采用对比、讨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3、共安排2课时。(第1课时温度与温度计的使用;第2课时体温计)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温度的含义,掌握温度计的读法及使用方法。
2)明确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异同。
2、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讨论、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写方法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 :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的正确使用。
五、教具准备
温度计一只、体温计一只。每组学生准备:温度计一只、体温计一只、三只烧杯(内分别盛有开水、冷水、温水)。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开场白: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烫等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选用冷、凉、热、烫等词使下列各句意思完整:
⑴站在火炉旁边时间太长,我感到全身很( ),都出汗了 。
⑵刚烧熟的白薯还很( ),过一会儿再吃吧。
⑶冰块放在手里,手感到很( )。
⑷快过来吃饭吧,菜都快要( )了。
教师告诉学生,这里提到的冷、凉、热、烫等词指的是物体的温度。其中,冷和凉表示物体的温度低,热和烫表示物体的温度高,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二)组织新课教学
1、温度含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学生活动一:学生举例说明温度跟人类的关系很密切。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学生探索实验一:每组学生先把两只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把左手插入温水中,体会左手的感觉,然后再把右手插入同一盆温水中,体会右手的感觉。
学生探索实验二:用水摸一下自己的额头,然后摸一下同桌的额头,体会冷热感觉。
学生活动二:讨论井水“冬暖夏凉”的原因。
小结:光凭感觉不能客观反映物体温度的高低,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2、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3、温度计
⑴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
⑵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学生活动三:观察温度计。
⑶构造:一根内径很细而且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煤油等),管壁上标有刻度值。
学生活动四:阅读书本中有关温度计的刻度方法和单位规定
⑷刻度方法: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然后分成100格,每一格为1度。当然还可以扩大到0度以下和100度以上,这种刻度最初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提出的,为纪念这位科学家,我们就把温度的单位规定为摄氏度。
⑸温度单位:摄氏度,用符合“℃”来表示。如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写成37℃,读作37摄氏度。对0℃以下的温度,就在度数前加负号,如-12℃,表示零下12摄氏度,或读成负12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
学生活动五:仔细观察手中的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讨论: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小结:温度计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所以在测量前必须先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学生探索实验三:把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温水充分接触,观察内液面的升降情况,确定什么时候可以读数。
学生探索实验四:明确读数时仰视或俯视所得结果与平视有何不同。
学生探索实验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温水充分接触,读出结果,然后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杯壁相接触,读出结果,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半浸入温水中,读出结果。进行比较。
学生探索实验六:温度计在温水中读数,并记录数据,然后把温度计从温水中拿出来到空气中读数,并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小结。
使用温度计时的注意事项:
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读数时要等到内液面稳定下来后才能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读数和记录时要带上单位。
(以下为第二课时内容,先复习温度和温度计)
5、体温计
学生活动六:比较观察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并填齐表中前两列内容:
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 准确值 读数时要求 使用注意点
温度计 0-100℃或其它 1℃
体温计 35℃-42℃ 0.1℃
学生回忆、讨论:护士在给病人测体温时,是怎样使用体温计的?这与使用普通温度计有什么不同? 并将表中后两列填完整:
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 准确值 读数时要求 使用注意点
温度计 0-100℃或其它 1℃ 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不能甩
体温计 35℃-42℃ 0.1℃ 可以拿出来读数 先甩几下后测量
三、课堂师生小结:
1、温度
2、温度计的原理和刻度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4、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
五、课堂巩固练习:(附后)
六、作业:
1、用体温计测出自己的腋下温度。
2、完成作业本中本应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温度的测量
⒈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⒉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⒊单位:℃。
⒋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不超量程 充分接触 平视读数 读后取出
5、体温计
测量范围:35℃-42℃
使用特点:先甩后测 离体读数
6、温度计和体温计区别
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 准确值 读数时要求 使用注意点
温度计 0-100℃或其它 1℃ 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不能甩
体温计 35℃-42℃ 0.1℃ 可以拿出来读数 先甩几下后测量
附:课堂巩固练习题:
⑴“45℃”应读作( ) ,“-30℃”应读作( )。
⑵在非洲的索马里曾测到过高达63℃的气温,在南极大陆曾测到过-88.3℃的最低气温,两地的最大气温差是( ) ℃。
⑶某人用一支体温计测得某甲的体温是40.5℃,该人立即又将该体温计消毒后给正常体温的乙测体温,测出乙的体温是( ) 。
(A)37℃ (B)40.5℃ (C)38℃ (D)40℃
⑷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8.5℃,第二次39.5℃,第三次为39.5°。则 (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二次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可能正确
⑸某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银柱长5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当水银柱长为12厘米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A)28℃ (B)35℃ (C)48℃ (D)60℃
⑹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应为 。
(A)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B)取量程适宜的温度计 (C)取出温度计 (D)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E)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F)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⑺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它的示数为30℃。教室内的实际气温应是( ) 。
[参考答案]
⑴45摄氏度 负30摄氏度 ⑵151.3℃ ⑶B ⑷B ⑸B
⑹(D)(B)(A)(E)(F)(C) 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