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诵读 大林寺桃花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17 19: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阅读积累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 菲 觅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资料: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阅读积累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 菲 觅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 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 能流利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学习《大林寺桃花》
1. 出示古诗,师范读
2. 简介白居易,背诵白居易的古诗
3. 小组学习
(1) 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 理解诗意
4. 大组交流
(1) 指名朗读
(2) 理解诗意:农历四月,庐山脚下落红满地,浓绿深深——温柔的春天悄悄地离去了。我登上香炉峰顶的大林寺,那巍峨庄严的寺墙内,竟然会有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那灼灼似火的花朵映衬着杏黄色的院墙,荡漾着浓浓的春意。我正在感叹归去的春天无处可寻,想不到可爱的春天,却调皮地东躲西藏,偷偷地跑到这深山的古寺中来了!
(3) 齐读古诗
5.试背诵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提示:
  这首诗是作者游庐山大林寺所作,山下春天已过去,而这里桃花盛开,诗人喜出望外。
  山下过了四月,各种花草的芳香都结束了,而大林寺的桃花才茂盛地开放。人们常常为春去无处寻找而遗憾万分,哪知春转入山中的大林寺来了。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课始,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 指名读“寺”字,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
  (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1、 检查识字情况。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字的字音较为特殊,所以决定多指名读几次)
  2、 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
  3、 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ww w.x x Jxsj.CN 小学教学设计网)
  1、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 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 指名读。
  (教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初夏时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 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诗意,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
  *(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
  C 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
  D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E 指名读。
  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F 指名读。谁能读得更好。
  3、教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联系更紧密;说的时候,注意以一个诗人的语气来说。过渡:听了刚才同学说的,你有没有不同的体会呢?
  (五)悟情朗读
  1、请你们再自由的读一读,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来已经以为春天就要离去了,想不到它还在山中的古寺里。诗人对春天有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个性体验品读 (指名读古诗)。
  2、读后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再带着感情读一读。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
  3、整体感悟赛读 听了大家读的,现在老师也想读,教师配乐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啊?那请你们也再试着好好读读,我们待会儿来个比赛,看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把全诗连起来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指名读(配上音乐读)(2-3人)
  (六)、试背古诗。
  现在老师放着音乐,请你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你可以自由组合背。 (2-3人)
  (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关于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大家学得都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白居易的诗歌,下课后,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学生背诵《劝学》
我们曾经学过《赋得古原草送别》,还记得这首诗是谁留下的吗?(也给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我知道,唐代出了不少厉害的诗人,有号称“诗仙”的——(李白);有被誉为“诗圣”的——(杜甫),那么白居易被称为什么呢?(诗魔,诗鬼:李贺)点生背诵(适当评价)
一、导入
今天咱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就是“诗魔”白居易的又一佳作——《大林寺桃花》。
1、读诗题(正寺音。出示“大林寺”的词卡,那谁又知道大林寺在哪里呢?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看来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
大林寺就在江西庐山的香炉峰顶,李白也曾留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看来庐山确实震撼了不少大文豪啊。
2、齐读诗题。
3、释诗题:通过这个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呢?(你很聪明,读任何文章前首先要好好的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写什么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过度:桃花乃常见之物,为何白居易会有感于大林寺的桃花呢?让咱们在字里行间里去寻找答案吧! 请大家大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诗句。
(一)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除了“寺”,还剩两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芳菲、觅、)
2、通过注释我们知道“芳菲”是指——(芬芳艳丽的花);而“觅”是指——(寻找)组词。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串(芳菲尽、始盛开、无觅处、转入)
4、指名读第一句(4人左右、评价字音、大方、流利)
5、指名读第二句(3人)
6、指名读全诗。
7、齐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管我们只读了几遍,但我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内容也有了些了解,咱们来聊一聊吧!
过度:看的出来,同学们对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基本清楚了,不过学习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望老师想送你们一个“思”字,请你们再用心的读一读这首诗,读完后思考思考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把你不明白的讲给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二、品读古诗,了解诗意。
(一)合作探究,学后质疑。
1、 小组交流
2、 全班交流。(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3、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我们一起边学边解决这些疑问。
(二)引导品位第一句。
1、出示古诗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名读。板书:芳菲尽 始盛开
2、结合我们对词串的理解,说一说你从这句诗中知道了什么?(凡人的世界中……)(古人都用农历记时,这里就是农历四月,也就是我们公历的5月底,临近夏天了)
启发:初夏时节春已渐渐远去,既不见美丽的花朵,也找不到春天的足迹了。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失望、遗憾、失落)(单调,春把那么多美丽的事物带走了,心里空荡荡。)
3、指名读(失望、遗憾、失落)瞧,不知不觉中你们用自己的心触碰着诗人的心。你们在文字后找到了“情”。正当他感到扫兴时,竟然在大林寺内看到了一片片刚盛开的桃花,猜猜白居易当时是啥表情?惊讶过后,心情就不一样啦!(板书: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读;满心欢喜读)
3、再指名读(这番景象的确让诗人意想不到,发现了春天的身影满心的欢喜。)
过度:现在咱们就在头脑里画一画,白居易当时看到的景象。(闭上眼睛,师范读)谁来话一话?看谁能把自己的语言变成五颜六色的彩笔。把它给咱们“话”出来。学生想象说。(有的……像)
是啊,那红白相间的颜色,沁人心脾的香气和娇美的姿态不禁让我想起了……“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读
4、让我们欣赏这意外的春景。(图:真是,寺内桃花初长成,养在深山人未识呀!指名3人)
过度:你们看!(欣赏图片)香炉峰顶云雾缭绕,雾中看花,花朵若隐若现。难怪白居易觉得这不像在人间,而像置身于仙境中。
4、 齐读。
(三)、自主学习第二句,体会诗人的欣喜。
白居易前来大林寺,未想在百花凋零的时候,竟然会偶遇春景,再次观赏到桃花初放的美丽,也正是这番美景触动了这位诗人无限的情。
1、(出示第二句诗)指名读,说一说你完这句你又有什么体会。(请你再读一遍)
2、师范读,常常因为春天的离去(找不到春天)
读——可惜:缤纷的色彩就这样被春天带走了,我还没看够呢!
读——无奈:留不住啊!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啊。
读——埋怨:繁花似锦的好时光走的太快了。春天还有点无情。
你看,诗人所有的感情全部都融在了(长恨)
3、女生读
然而当他看到大林寺内,盛开的朵朵桃花时,他终于知道春并没有离去。只是——
4、指名读(好淘气的春 竟然在这里)
说一说你的感受。读(像孩子一样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偷偷地躲到这个地方来了。)
5、你是从哪里发现春天它长了脚?(板书:转)原来在诗人的心里,春就像孩子一样可爱。
6、指名读(开心,欣喜。师生配合读)
过度:让白居易欣喜若狂,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爱春、恋春)
7、齐读
三、总结全诗,体会诗人对春的感情。
(由板书总结:本以为春已经离去,想不到它居然藏在山中的古寺里。在诗人的眼里春天竟如孩子们淘气,他是那么爱恋春天。)
1、指名读全诗(惊讶、失落)配乐
2、师生合作:先和男生读、再和女生读。(欣喜、爱恋)配乐
2、齐读(可以看着书读,也可以看黑板的板书背诵)配乐
四、拓展
白居易《春题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