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在柏林 课件+教案+练习含答案(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在柏林 课件+教案+练习含答案(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0 15:15:06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语文精品课件
14在柏林
六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字词揭秘
03
自读感悟
02
课前导读
01
课堂小结
04
课堂练习
05
课前导读
了解作品
美国作家奥莱尔的小小说《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它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德国的柏林是战争的策源地。
课前导读
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概括文章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你能尝试复述文章的内容吗?
自读感悟
自读检查:
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2.根据小说“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填写表格:
自读感悟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环境
人物
情节
一列火车上
老妇人、老兵、小女孩
老妇人数数、小姑娘笑、老兵讲缘由
词语学习:
【后备役】
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
字词揭秘
造句:战争时,许多未成年人都被抓去后备役。
词语学习:
【不假思索】
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字词揭秘
造句:看了那个女孩不幸患重病的新闻,他不假思索地捐了500元。
词语学习:
【嗤笑】
讥笑。嘲笑。有讽刺之意。
字词揭秘
造句:李明的字写得十分潦草,为此,他受到了同桌的嗤笑。
课文精讲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小说,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课文精讲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表达出战争使很多健壮的年轻人失去了生命,现在连年老的也要上战场了,这是为“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作铺垫。这让人感到辛酸:战争给人带来的是痛苦和无奈,战争是残酷的。
我的感悟
课文精讲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让我们先来分析主要人物:
老妇人
老兵
小姑娘
课文精讲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外貌描写
1.认识老妇人和老兵
课文精讲
2.老妇人和老兵各自有什么特别的细节描写?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她又重复起来。
神志不清的的老妇人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课文精讲
那个后备役老兵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深爱妻子又悲壮的老兵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课文精讲
3.读到这,你在老妇人和老兵身上是否有了疑问?
例如:老妇人是怎么疯的?
老兵年纪已经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参加后备役?
他们要去哪里?
老兵为什么狠狠地瞪了小姑娘?
……
课文精讲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探究原因
课文精讲
(1)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三个儿子在战争中牺牲了,老人家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这是老妇人精神失常的原因。更是对战争的罪恶的强烈控诉。
我的感悟
课文精讲
(2)“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可怜的夫人“”轮到我上前线””
总得把”

啊!”一系列词语表现出老兵面对战争带来的伤害是那么的无助和悲愤。
我的感悟
课文精讲
(3)请大家练读这一段,注意读出悲愤的语气。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课文精讲
我的感悟
4.再读文章,圈画描写小女孩的句子,想想描写她们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她们笑的原因:两个天真的小姑娘根本不懂这个老妇人在干什么,所以才笑。
课文精讲
描写她们的作用
我的感悟
小姑娘的“笑”
老兵的“悲”
对比
铺垫
铺垫
车厢里的沉默
课文精讲
主旨探究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如何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
小小说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体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这样一个大的主题,这种表现手法就是以小见大。
课文精讲
以小见大
写法探究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它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叙述老兵在痛失三个儿子以后,把老妇人送进病院,再上战场的故事。体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
课堂小结
小说三要素
板书设计
在柏林
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以小见大
课堂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使出
驶出
1.瑞德望着火车(
)车站,直到看不见了为止。
2.委员会(
)浑身解数来筹募必要的资金。
傻笑
嗤笑
1.田地里的菜不那么水嫩了,大葱弯着腰,冲着我(
)着。
2.他不理会内行的(
),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
驶出
使出
嗤笑
傻笑
   
课堂练习
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在战争中(
)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
)。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姑娘的(
)。老兵说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
)。
失去三个儿子
精神病院
寂静
嗤笑
课堂练习
三、如果你是车厢中的一个人,你也会沉默吗?
例如:如果我是车厢中的一个,开始我看到老妇人在重复数数,我会不理解,也会好奇地盯着她。当我听了老兵的话后,我会深深震撼,会同情他们,更会怒斥战争的残酷,我要更加珍爱和平!
感谢观看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14课《在柏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这篇微型小说以小见大、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理解课文内容,
熟悉小说三要素: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入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1.引言
美国作家奥莱尔的小小说《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它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设计意图:了解作品相关的知识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同时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德国的柏林是战争的策源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相关战争主题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贴近小说的情感,为深入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自读感悟:
1.概括文章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你能尝试复述文章的内容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三、自读检查:
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2.根据小说“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填写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环境
人物
情节
四、字词揭秘
出示词语:后备役
不假思索
嗤笑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课件:
后备役: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
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嗤笑:讥笑。嘲笑。有讽刺之意。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结合上下文、解释重点字等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五、精讲课文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小说,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从小说题材的特点进行切入,有点可抓,便于梳理文章。)
首先我们来介绍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例如: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就是描写的社会环境

对这个句子的描写作用是:战争使很多健壮的年轻人失去了生命,现在连年老的也要上战场了,这是为“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作铺垫。这让人感到辛酸:战争给人带来的是痛苦和无奈,战争是残酷的。
其次,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让我们先来分析主要人物:老妇人
老兵
小姑娘
1.认识老妇人和老兵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这是对他们进行了外貌描写,直观的让我们熟悉两位主角。
2.老妇人和老兵各自有什么特别的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1)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她又重复起来。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通过对这两个句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神志不清的的老妇人。
(3)那个后备役老兵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4)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通过对这两个句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深爱妻子又悲壮的老兵。
3.读到这,你在老妇人和老兵身上是否有了疑问?(质疑的过程,对主题的理解)
例如:老妇人是怎么疯的?
老兵年纪已经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参加后备役?
他们要去哪里?
老兵为什么狠狠地瞪了小姑娘?
……
质疑解答——探究原因
“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通过对上面一段话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三个儿子在战争中牺牲了,老人家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这是老妇人精神失常的原因。更是对战争的罪恶的强烈控诉。
请大家练读这一段,注意读出悲愤的语气。
4.再读文章,圈画描写小女孩的句子,想想描写她们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小姑娘的形象)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她们笑的原因:两个天真的小姑娘根本不懂这个老妇人在干什么,所以才笑。
作用:用小姑娘的“笑”和
老兵的“悲”
进行对比,为后文车厢里的沉默做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赏析句子,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5.探究文章的主旨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如何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第一个“静”原因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
第二个“静”原因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两个“静”的变化,文章的主旨和感情跃然纸上。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段加深对课文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是学习文章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研讨小说的表现手法。
小小说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体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这样一个大的主题,这种表现手法就是以小见大。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它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叙述老兵在痛失三个儿子以后,把老妇人送进病院,再上战场的故事。体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
板书设计:
14.在柏林
环境描写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七、课堂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使出
驶出
1.瑞德望着火车(
驶出
)车站,直到看不见了为止。
2.委员会(
使出
)浑身解数来筹募必要的资金。
傻笑
嗤笑
1.田地里的菜不那么水嫩了,大葱弯着腰,冲着我(
傻笑
)着。
2.他不理会内行的(
嗤笑
),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
(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精神病院)。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姑娘的(嗤笑
)。老兵说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
寂静)。
八、家庭作业
1.积累优美词句。
2.小练笔:如果你是车厢中的一个人,你也会沉默吗?联系课文内容,试着写一写。
以小见大第14课
《在柏林》
同步练习
基础百花园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驶出

)的寂静

)地挺身

)的举动
二、补充词语。
指(
)画(

不(
)思索

)(
)不清
提升训练营
三、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B?心理描写;C?外貌描写;D?环境描写;E?语言描写;F?神态描写。
1.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的老妇人。(??

2.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
3.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1)句中“几乎”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2)这句话主要是
描写,其作用是

2.作者写小菇娘“笑”的目的是什么?下面分析不当得一项是


A.
写出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人举动的不理解。
B.悲喜对照,指责小始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
C.以喜衬悲,渲染了老妇人一家的悲剧遭遇。
D.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思维大练兵
五、课外阅读。
《半截蜡烛》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的具体行动。
伯诺德夫人:
大儿子杰克:
小女儿杰奎琳:
2.根据上下文,为文中括号处选填一个词语。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
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分句,分别运用了__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成分写出了德军的________。
4.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第14课
《在柏林》
一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基础百花园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缓慢
)地驶出

可怕)的寂静
(坚定
)地挺身

奇特)的举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的掌握。
二、补充词语。
指手画脚、不假思索、神志不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掌握。
提升训练营
三、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B?心理描写;C?外貌描写;D?环境描写;E?语言描写;F?神态描写。
1.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的老妇人。(?C?)
2.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E
)
3.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
四、课文内容理解。
1.(1)不能去掉,“几乎”一词意思是“差不多”,车厢里的健壮的男子极少极少,去掉就变成“一个也没有”,与原文情况不符。
(2)社会环境描写,表达出战争使很多健壮的年轻人失去了生命,现在连年老的也要上战场了,这是为“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作铺垫。这让人感到辛酸:战争给人带来的是痛苦和无奈,战争是残酷的。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中重点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
思维大练兵
五、课外阅读。
1.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小女儿杰奎琳:说要睡觉,拿走蜡烛。
2.C
3.夸张;紧张;憎恨;凶恶
4.表现出他们一家机智、勇敢、镇定的优秀品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