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语文精品课件
20
三黑和土地
六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课文精讲
03
自读感悟
02
课前导读
01
体会情感
04
总结延伸
05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课前导读
揭示课题
20
三黑和土地
苏金伞,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作者简介
自读感悟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
自读感悟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
3.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疏通字词
旱天
顺溜
松散
麦籽
荞麦
耙地
蹚坏
闺女
白霎霎
恨不得
土疙瘩
痒抓抓
疏通字词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内容?
精读课文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
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
想起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精读课文
再读课文,思考:当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精读课文
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精读课文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精读课文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继续欣赏刚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软床,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珍贵,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
精读课文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精读课文
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蹬坏了他的庄稼。
精读课文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的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课文精讲
三黑小时候喜欢蝈蝈儿,但是由于贫苦农家的孩子没有地位,到地里抓蝈蝈儿后会被爹娘骂、被地主骂,心里很委屈。现在三黑依然喜欢蝈蝈儿,听着自己地里的蝈蝈儿叫唤,他自己不仅心里欢喜极了,还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里去抓蝈蝈儿。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课文精讲
三黑有什么打算?
1.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
2.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
课文精讲
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
课文精讲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1.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
2.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
3.今昔大不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
4.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课文精讲
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课文精讲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
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内心善良,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
总结拓展
诗歌通过塑造三黑和土地,表达了什么思想?
本文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自主学习阅读连接《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书设计
挚爱土地
20三黑和土地
回忆童年
热爱土地
展望未来
憧憬未来
感谢观看第20课《三黑和土地》
同步练习
基础百花园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
chéng)甜
荞(qiáo
jiāo)麦
耙(bà
pá)地
蹚(tàng
tāng)河
2、辨字组词。
咸(????)?耙(????)?荞(????)?霎(????)?
成(????)
粑(????)?桥(????)?需(????)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土???一(?????)种子??
?
一(?????)床???一(?????)雪?
四、选词填空。
白花花
白霎霎
白茫茫
1.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像一片雪。
2.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
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3.脚下踩着
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样,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提升训练营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改为反问句)
六、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合
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___”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大练兵
7、课外阅读
泥土最珍贵
两个欧洲人来到埃塞俄比亚。他们到处奔走,绘制地图。
欧洲人工作结束了。埃塞俄比亚的皇帝在皇宫宴请他们,并赠送了贵重的礼物,最后皇帝派人送欧洲人乘船回国。欧洲人正要上船,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请他们停下来,脱下鞋子。欧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主人仔细地抖着他们的鞋子,还刮下粘在鞋底上的泥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
你们这是做什么
欧洲人问
主人回答
皇帝要我们祝你们一路平安
还要我们转告
你们来自远方的强国
亲眼看到了我们美丽富饶的土地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
它的泥土是我们最珍贵的
我们在泥土里下种,埋葬死者;我们干活累了在泥土上休息;我们在长满青草的土地上放牧牲口。你们在我们的国土上翻山越岭,穿森林,过草地,所走过的路都是我们的祖先的脚在泥土上踩出来的。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比我们的父母、兄弟还要亲。我们款待你们,赠送了贵重的礼物,但是泥土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点儿也不给。”
1.理解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1)在文中圈出写送行的主人动作的词语。
(2)送行的主人仔细地做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2.给短文中画直线的部分加上标点。
3.查字典,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
1
)用部首查字法。“奔”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奔走”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
2
)用音序查字法。“款”查____音序。“款待”的意思是
4.写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粗的部分,写出句子的意思。
(
1
)埃塞俄比亚的泥土
比我们的父母、兄弟还要亲
。
(
2
)泥土是埃塞俄比亚
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点儿也不给。
6.文中表达了埃塞俄比亚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第20课
《三黑和土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甜
荞(qiáo)麦
耙(pá)地
蹚(tāng)河
二、辨字组词。
咸(咸味)???耙(耙地)?????荞(荞麦)?????霎(霎时)?
成(成长)???粑(糍粑)?????桥(木桥)?????需(需要)?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块)土??一(粒)种子???一(张)床???一(场)雪
四、选词填空。
1.白霎霎
2.白花花
3.白茫茫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服吗?
六、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1.笑眯眯?美滋滋?乐呵呵
2.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七、课外阅读
1.(1)抖
刮
还
(2)说明了欧洲人非常珍爱泥土,及时是粘在鞋底上的泥土他们也非常珍视。
2.“?”。:“,:‘,,,。’”
3.(
1
)大部
5
画
不辞辛苦地往来奔波
(
2
)
K
亲切优厚地招待
4.第二段:写埃塞俄比亚人送欧洲人回国时刮下粘在他们鞋底上的泥土。
第三段:写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比父母、兄弟还要亲。
5.(
1
)在这里把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比作父母、兄弟,说明祖国泥土的珍贵和人民之间关系的密切。
(
2
)泥土的珍贵,从而体现出国家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6.埃塞俄比亚的人民把泥土当作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揭示了泥土是祖国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主题。第20课
《三黑和土地》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以及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图片导入
1.
孩子们,请看图片上展示的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说说你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情感?
2.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生存。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
3.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苏金伞,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2、自读感悟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
荞麦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白霎霎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诗歌的主要内容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3)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挚爱土地
回忆童年
展望未来
三、课文精讲
(一)再读课文,思考:当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2.交流句子。
(1)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
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我从中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3)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继续欣赏刚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软床,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珍贵,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
(4)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小结:三黑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在自己的土地里辛勤的劳作,他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
的呢?
1.
学习“回忆童年部分”
2.
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3.
出示诗歌11/12小节,读,对比今昔的生活。
4.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黑小时候喜欢蝈蝈儿,但是由于贫苦农家的孩子没有地位,到地里抓蝈蝈儿后会
被爹娘骂、被地主骂,心里很委屈。现在三黑依然喜欢蝈蝈儿,听着自己地里的蝈蝈儿叫唤,他自己不仅心里欢喜极了,还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里去抓蝈蝈儿。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三)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啥打算呢?请同学们借鉴学习前面内容的方法自学最后两部分。
1.学生朗读第13—14节诗,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1)三黑有什么打算?
第13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第14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
(2)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
(3)学生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
①出示句子: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②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
“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
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4)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小结: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五、总结延伸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3.用学习20课的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连接《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书设计:
20
三黑和土地
挚爱土地
三黑和土地
回忆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