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华师大版
九上
§1
化学反应复习课
第1章化学反应复习
专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六个一定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质量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第1章化学反应复习
两个一定改变变
物质的种类改变
分子的种类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变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例题
[例1]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
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B
[例2]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对表中未知数计算正确的是( )
A.
①22g
B.
②8g
C.
③为12g
D.
④为22.5g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20
20
0
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2
4
6
①
反应后的质量/g
②
0
③
④
D
例题
[例3]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氯化氢水溶液
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锌+氢化氢→氯化锌+氢气)
。
实验I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例题
(1)在实验I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
。
(2)实验II中反应后质量减小的原因
。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_________________。
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使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反应有气体生成并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将反应物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再称量
例题
专题二: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分析题意,找准反应物和生成物
2、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已学)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例4]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2P2O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左到右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5:2
B.生成物属于化合物
C.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后固体质量比比反应前增加
=
A
例题
例题
[例5]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
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C+O2?
?CO2
B.
2CO+O2?
?2CO
C.
2H2+O2?
?2H2O
D.
CH4+2O2?
?CO2+2H2O
???????????????????????????????????????????????????????????????????????????????????????????
B
第1章化学反应复习
专题三: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所需药品
2、反应原理
3、实验装置
4、操作步骤
5、收集方法
6、验满方法
例题
[例6]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中,若产生的氧气的速率太大,
不利于收集。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以进
行的合理操作是?
?????
??。
(2)若需要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将装置A
产生的氧气通过干燥装置后再与??
????(填“B”、“C”或“D”)相连。
(3)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
??。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
B.开始收集时,侧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
调节分液漏斗活塞
C
BC
例题
2、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g。
③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
实验
H2O2质量分数
MnO2质量/g
收集时间/s
1
6%
5
200
2
12%
5
100
3
18%
?
67
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在,反应速率越快
5
2H2O2
2H2O
+
O2↑
MnO2
===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下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例题
排水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第1章化学反应复习
专题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题意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列出相应的物质间的式量比和质量
比
3、求解未知量
4、注意:格式完整、计算准确
例题
[例7]黄铁矿矿石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取一块质量为30
克的黄铁矿矿石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灼烧后,得到10克氧化铁(其
中的铁全来自二硫化亚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硫。求:
(1)二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计算黄铁矿矿石样品中二硫化亚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1)﹣1;(2)
50%
[例8]实验室有一瓶硫酸溶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
称量,总质量为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铁锈,铁锈主要成分Fe2O3)
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
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43.9
g。
(已知Fe2O3+6HCl=2FeCl3+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
?????。
(2)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3)若铁钉的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选
“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
是????????
?
???。
?
答案:(1)0.1g
(2)32.7
(3)偏小
盐酸与铁锈反应
课堂小练
1、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C
课堂小练
2、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和化学性质相似?
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D
课堂小练
3、铜与稀硝酸反应可产生一种气体X,方程式为
3Cu+8HNO3═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H2O
B.NO
C.Cu
D.N2
B
4、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课堂小练
B
5、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
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
C
课堂小练
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混合加热能迅速制得氧气
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氯酸钾加速了高锰酸钾的分解
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D.高锰酸钾比氯酸钾易分解
C
课堂小练
7、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C.等导管口的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后,才开始收集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课堂小练
D
课堂小练
8、小刚同学在家中用过氧化氢给伤口消毒时,不小心洒到了水泥地面上,结果发现冒出了很多气泡,于是小刚开始尝试探究。
[提出问题]水泥是否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水泥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
(1)小刚用试管取少量过氧化氢,然后伸入带火星木条,看到木条
,证明没有产生氧气(或产生氧气速率太慢)
(2)小刚向试管中加入?
;
(3)然后小刚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看到木条复燃,说明?
;
【解释与结论】水泥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反思与评价】小红同学认为小刚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水泥块
水泥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没有检测水泥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不复燃
9、适当增大疏菜大棚里空气中的CO2浓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的产量。
如果用稀盐酸和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与反应)反应,
向某疏菜大棚补充66克CO2,需要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多少克?
(
)
答案:1500g
课堂小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化学反应综合复习能力提升训练
姓名
1、在下列物质的变化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煤渣的质量小于煤的质量
B.双氧水变质了
C.铁生锈以后总质量比原来铁的质量大
D.水结成冰以后,冰的质量与水的质量相等
2、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有毒气体较多,其中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为最主要的两种。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能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B.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不变
C.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图中生成物有三种
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分子???????????
B.该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中生成物有单质和化合物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
D.⑦②③①④⑥⑤
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6、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C.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7、收集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排水法,导管伸到集气瓶底
B.向上排空气法,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C.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在集气瓶口部
D.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在集气瓶口部
8、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
带回家
B.
随意倾倒在水槽中
C.
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D.
倒回原试剂瓶
9、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
a为氯酸钾,b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10、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11、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
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③如右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
(2)实验结论:?
。
(第11题图)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步骤:①?
;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
mL
“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
。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12、为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某稀硫酸溶液20g,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30g,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且pH=7时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实验结束后测得溶液质量为48.24g。请您通过计算,求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B
6、C
7、B
8、C
9、A
10、C
11、[第一组实验](1)冷疑水蒸气(或冷却)
(2)双氧水没有失效
[第二组实验](1)
(2)准确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
对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3)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12、16.9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九上第1章化学反应综合复习
专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考的热点内容,考查方式灵活多样,解题的主要依据是依据“六个一定不变”(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不变,元素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即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例题1]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例题2]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对表中未知数计算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20
20
0
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2
4
6
①
反应后的质量/g
②
0
③
④
A.①22g
B.②8g
C.
③为12g
D.
④为22.5g
[例题3]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I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1)在实验I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
(2)实验II中反应后天平不再平衡的原因
。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化学反应类型是中考中常考内容。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分析题意,找出反应物和生成,根据书写原则和步骤,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类判断基本类型。
[例4]
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2P2O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左到右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5:2
B.生成物属于化合物
C.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后固体质量比比反应前增加
[例5]
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C+O2?
?CO2
B.
2CO+O2?
2CO
C.
2H2+O2?
?2H2O
D.
CH4+2O2?
?CO2+2H2OB
专题三: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是中考的热点内容,主要涉及制取所需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等,解题时注意掌握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依据及气体的性质。
[例6]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中,若产生的氧气的速率太大,不利于收集。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以进行的合理操作是?
?????
??。
(2)若需要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将装置A产生的氧气通过干燥装置后再与??
????(填“B”、“C”或“D”)相连。
(3)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
??。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
B.开始收集时,侧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
(4)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
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下图装置(气密性
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
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
?,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
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例6图)
专题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中考科学心考内容。解决此类题目时,要先找出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并准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找出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类物质的关系,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进行相关计算。特别要注意代入的必须是纯净质量。
[例7]
黄铁矿矿石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取一块质量为30
克的黄铁矿矿石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灼烧后,得到10克氧化铁(其中的铁全来自二硫化亚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硫。求:
(1)二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计算黄铁矿矿石样品中二硫化亚铁的质量分数。?
[例8]
实验室有一瓶硫酸溶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铁锈,铁锈主要成分Fe2O3)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
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43.9
g。
(已知Fe2O3+6HCl=2FeCl3+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
?????。
(2)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3)若铁钉的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选“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
是?????
?
???。
化学反应综合复习课堂小练
姓名
1、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2、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和化学性质相似?
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3、铜与稀硝酸反应可产生一种气体X,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H2O
B.NO
C.Cu
D.N2
4、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5、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
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
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混合加热能迅速制得氧气
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氯酸钾加速了高锰酸钾的分解
C.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D.高锰酸钾比氯酸钾易分解
7、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C.等导管口的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后,才开始收集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第7题图)
8、小刚同学在家中用过氧化氢给伤口消毒时,不小心洒到了水泥地面上,结果发现冒出了很多气泡,于是小刚开始尝试探究。
[提出问题]水泥是否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水泥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
(1)小刚用试管取少量过氧化氢,然后伸入带火星木条,看到木条不复燃,证明没有产生氧气(或产生氧气速率太慢)
(2)小刚向试管中加入?
;
(3)然后小刚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看到木条复燃,说明?
;
【解释与结论】水泥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反思与评价】小红同学认为小刚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例题参考答案:
例1、B
例2、D
例3、(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因此,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2)反应有气体生成并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质量变小;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4)实验I应将镁条放在密闭的金属容器中引燃,再称量;实验II锌和稀盐酸都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将反应物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再称量)
例4、A
例5、B
例6、(1)①调节分液漏斗活塞
②C
③BC
(2)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排水
例7、(1)﹣1;(2)
50%
例8、(1)0.1g
(2)32.7
(3)偏小
盐酸与铁锈反应
课堂小练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C
6、C
7、D
8、(1)不复燃
(2)水泥块
(3)水泥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4)没有检测水泥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