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特征。并能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结合具体情境,读懂图上信息,并能根据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3.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能正确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够对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和预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以萱小开设的课辅游泳队引出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2.引出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信息,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着密切的联系,复习条形统计图的读图方法和特点,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
,体会特点
(一)形成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
1.课件动态演示直条变点的过程。
2.还能看出每一年的参加人数吗?哪一年最多?哪一年最少?
3.如果把这些点用线连起来会是什么样呢?伸出小手比划一下。
4.把大家比划的画下来,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统计图(课件动态演示连点成线),叫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中,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通过“直条—点—连点成线”的动态演示,自然形成折线统计图,为后面明晰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埋下伏笔。】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自主探究点、线的作用
折线统计图上的这些点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些线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同桌相互交流。
2.汇报交流。
(1)“点”的作用(板书:点
数量多少)
(2)“线”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板书:线向上——(数量)增加、线向下——(数量)减少、水平——(数量)不变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中点与线的作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这些点可以告诉我们什么,这些线又能告诉我们什么”此一开放性的问题留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比较,体会“线”的变化情况。
(1)对比几条同样向上的线段,有什么不同。
小结:在折线统计图里,线越陡说明数量变化的幅度大,线越平缓说明数量变化的幅度就越小。
(2)总结:折线统计图中的“线”
线向上——(数量)增加,向下——(数量)减少,水平——(数量)不变,而且线越陡数量变化就越大,说明了这一条条起伏的折线反映了数量的什么?(板书:增减变化)
【设计意图:线段的倾斜角度反映着数量是增加或是减少,而同样是增加,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减少亦然。借助课件,让四条线段通过直观使学生认识到线段的“陡”、“缓”决定了数量变化的幅度。】
4.分析趋势,合理预测。
(1)隐去坐标轴及方格(课件),手势感受2012年到2017年的总体变化情况。
(2)整体上有什么感觉?
(3)根据发展趋势,谈感想?
(4)根据发展趋势预测2018年参加人数可能是多少?
【设计意图:隐去坐标轴及方格,没有了数据,只剩下一条连结而成的折线,学生通过“比划”这一动作表征,感悟到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从而做出预测和决策,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价值所在。】
(三)对比分析,凸显特点
1.初步体会两种统计图的异同。
(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突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3)小结:如果更关注数量多少的话,选择条形统计图,如果更关注数量变化情况的话,选择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游泳队参加人数的情况,既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刻画。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条形图和折线图各自的优势,感悟对数据关注的角度不同,选择的统计图就不同。】
2.借助实例比较辨析。
(1)同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理由是什么?
(2)课件动态演示两种统计图,明确数据的特点,进一步认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3)教师引导提升:像这样,统计的数据是独立的,我们更关注的是数量的多少,选择条形统计图更合适;而像这样,统计的数据是连续的,我们更关注的是数量的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设计意图:概念的建立需要借助比较与辨析。此环节的教学主要通过研讨“离散量”、“连续量”的数据,引导学生对统计图的表达方式进行辩证的认识,进一步把握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明确数据的特点决定着统计图的选择。】
三、应用提升,巩固内化
1.绘制、分析折线统计图
(1)学生绘制统计图。
(2)反馈交流,纠正问题。
(3)总结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4)分析折线统计图
①根据图上信息回答问题。
②这个商场A品牌彩电的销售情况总体上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2.拓展训练
图上的走势反映的是下面那种情况呢?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和分析折线统计图,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既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有效提高了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
2.欣赏折线统计图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感受数学的魅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的魅力。】
五、课堂总结,反思升华
1.学生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反思升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学习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由初步到进一步,再不断深入、不断提升的过程。关于统计,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这样你会提升得更快。
板书:
折
线
统
计
图
点
数量的多少
向上
增加
线
水平
不变
增减变化
向下
减少
描点
连线
标数据
4《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型:新授课?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根据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统计观念,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例1,分析统计表。
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参赛队伍数量的多少)
为了更便于分析,老师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条形统计图)
除了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不一样的统计图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展示条形统计图,能找到)?
?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统计图呢?(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用什么图形表示数据?(直条)
如果要看出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我们能用什么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你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参赛队伍数量变化情况、)
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增长得最慢吗?
总体呈现什么趋势?(上升趋势)说明什么?(越来越受欢迎)
那你认为分析变化情况,用条形统计图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
为什么?
估计一下未来的数量变化情况,说说理由。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
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3.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综合运用
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作业
??练习四第3题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据,将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不仅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在教学本节课时,
设计的思路是:初步感知——比较认识——动手制作——分析应用,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共同点和区别,能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
而对于折线统计图画法的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中,纠正学生在画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接着让学生讨论这一信息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展示呢?学生在讨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再通过一些信息,并讨论怎么用更准确的数据来呈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应用。课
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
1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学
习目
标
1.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2.我能根据提供的数据,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3.我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
重
点难
点关键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渗透分析、推理的知识。关键点:鼓励学生试着独立试画折线统计图,脑动、心动、手动,多感官参与学习,获得成功体验,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和预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调整案(红色笔)
导入(创设情境、背景链接)约
3分钟
播放动态机器人,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欣赏视频,说一说我们看到了什么?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检查约2分钟课前预习学生独学
小组长检查预习作业,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谈一谈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导学提示一(自学)1.绘制折线统计图方法。
学生动手画条形统计图,组长检查并汇报完成情况。说一说折线统计图
复习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折线统计图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合作交流约
4-6分钟对学、群学(小组内外相互提问展示及交流点评)
导学提示二1.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从折线统计图的变化情况,学生试着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围绕问题认真思考,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提问展示师生互动
各小组展示合作学习中能解决的问题和存疑问题(群学)
设计意图
精讲点评归纳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约
5-7分钟
导学提示三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2.尽管从折线的变化情况来看,2007年参赛队伍有
些下降,但总体来说,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量是呈上升趋势的。现在你预测一下2013
年参赛队伍可能是多少?你又是怎么想的?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实践性
建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描点
(标数)
数量多少
画法:
特点:
连线
增减变化
当
堂训
练检
测约
8分钟
A类:1.(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
)千米。(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3)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B类:2.(1)陈东几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3)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
当
堂评
价约
2分钟
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评价(ABCD四个等级;日积累、周评、月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A
B
A
C
B
学生作业分层设计:A: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2题
B: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3题
拓展提升:(学习资源链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示一些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分别有某年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统计图、某工厂、红星农药厂2004年上半年产量统计图、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
教(学)后反思:
课堂上创设学生们喜爱的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高效率的完成本节课学习内容。
1科目
数学
备课人
章节
第七单元
课题
第一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折线统计图的人数、绘制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突破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突破方法:在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时候,总结归纳,发现其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发现,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例1主题图。
教师:图上的学生都在干什么?(参加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2.教师课件出示下面的统计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教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时说出各年份参加机器人大赛的队伍数量。
3.教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你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出来吗?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再在作业纸上画出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1)组织各小组展示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进行评价指导。
(2)师生共同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统计图除条形统计图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统计图,今天我们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维持兴趣
1.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教师课件逐步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及方法。
第一步,画水平和竖直的两条直线,取竖直线表示队伍数量,最高值是520,第一个值为
390,可取每0.5cm代表10人,共取12个等分点。从等分点作出同水平直线平行的直
线,从端点起,在水平线上取7个等分点,两点间隔为1cm,在每个等分点下分别写上
2006、2007······2012。从水平线6个等分点出发,分别作出同水平线垂直的直线。
第二步,在7个年份的竖线上,分别取出表示每年参加机器人大赛队伍数量的相应点,
并注明数据,依次把7个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第三步,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及计量单位。
(2)组织学生在作业纸上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及步骤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中互
相交流、评价、指导。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及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a。画两轴
b。描数点,连线段。
C.写名称,注单位。
2.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板书:
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1)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在小组中议一议。
(2)分别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参赛的队伍数量在2007年最少,后来队伍数量逐渐增加。
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青少年增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2.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题。
3.
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2题。
四、总结提升,兴趣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大练习册基础知识
选做题:大练习册能力提升
六、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步骤及方法:a.画两轴
b.描数点,连线段。
C.写名称,注单位。
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研究中,我发现识图是分析图的基础
只有先识图才能更好地分析图上的信息。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识图?我把教材
的内容作了调整,先作图,通过作图使学生学会识图,在识图的基础上再去分
析数据,通过分析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够体现增
减变化和整体趋势。在分析数据后,设计了选择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的环节。
这样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及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
计图进行分析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对统计题进行
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合作交流画图的方法,在操作体验中完成折线统计图的绘
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