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20以内数及其加减法(数墙) ▏沪教版 (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 20以内数及其加减法(数墙) ▏沪教版 (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1 21:08:50

文档简介

《数墙》
教学内容:上海版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P47——数墙
教学目标:
在基本的数墙模型的建构中,学生发现探究“数墙”上数的规律。
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让学生经历不同阶段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墙”上数的规律的过程,并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里填几?
过度: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数墙。(板书:数墙)
二、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情境引入:可怜的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进了狼堡
,喜羊羊和美羊羊准备去营救它。不过要想救出懒羊羊,必须闯过灰太狼设置的三个关卡。
观察数砖墙,发现规律。
问: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这堵数墙的规律来?(课件演示:3+5=8,5+6=11,8+11=19)
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还有谁能说?(同桌两人轻轻地再说一说。)
小结:原来这堵数墙的小秘密就是:从下往上看,下面两个相邻的数加起来等于它们上面的数。这就是数墙的规律。
3、我会造数墙(练习纸一):
过度:我们知道了数墙上规律就是“下面两个相邻的数加起来是它们上面的数”,利用这一规律,我们能填出数墙上缺少的数。第一关攻破了,迎接我们的是第二关。
三、层次性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1、
出示第二关
问:这堵数墙和前面的数墙比有什么不同?虽然多了一层,但是数墙上的规律还是一样的,这些缺少的数你们会填吗?试着填填看。
师:(学生填好后)如果把最底下一层称为第一层,那么这就是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你们填的时候是先填第二层呢还是先填第三层?能不能先填第三层?为什么?
请你说一下你是怎样填的?
过度;第二关也被你们轻易地攻破了,最难的可是第三关了。
2、出示第三关;
师:看这堵数墙,现在每一层都有空的数,想一想,先填哪一格?(同桌两人说说)为什么这一格可以先填?
还有哪一格也能先填吗?为什么?
接下来怎么填?怎么想的?
小结:这堵数墙本来只有几个数,通过大家的努力,填出了所有的数。在这个过程中,找出能先填的数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找到能先填的数呢?(3块数砖中知道两个数,第三个数就可以确定了。)
过度:听懂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我会补数墙(练习纸二):
问:先填哪一块?
师:把数墙填完整。交流,校对。
小结:在数墙中填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到能先填的数,它们都是像这样的3块数砖中2个数是知道的。如果是下面两个数知道,填上面的数我们用加法算;如果上面的数和下面一个数知道,要求另一个下面的数则用减法来算。
过度:你们真了不起,最后一关也闯过了,懒羊羊得救了。懒羊羊回到家,很不服气,它说,我也要造数墙,不让灰太狼进来。
4、我会造属于自己的数墙(练习纸三)用1—9
的数字卡片造数墙。
四、课堂总结。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淞一小学
周伟忠
2018、12、07
2
8
4
7
19
8
11
3
5
6
1
4
2
6
1
3
2
4
5
12
2
2
1
1
0
3
13
5
6
2
3
9
19
4
3
10
1数墙
教学内容:上海版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墙
教学目标:
1、探究“数墙”上数的规律。
2、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3、让学生经历不同阶段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
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墙”上数的规律的过程,并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
7
4
师:□里填几?
生:手势回答
师:为什么填3?
揭示课题:数墙
师:我们把像这样有数字的砖建成的墙叫做数墙,今天我们就要在数墙上学习新本领。
板书:数墙
【通过表达形式的沟通以及分析,为新授课作适当铺垫。】
二、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小故事
灰太狼:今天总算抓到了一只羊,晚上可以烤羊吃咯!
懒羊羊: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浑身没几斤肉,口感不好!
懒羊羊:喜羊羊!快来救我!
美羊羊:喜羊羊,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我们得赶紧去狼堡救他!
喜羊羊: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
师:你们愿意跟喜羊羊和美羊羊一起去狼堡救懒羊羊吗?
2、出示数墙
19
8
11
3
5
6
师:可是去狼堡的路被数墙挡住了!灰太狼说只有破解数墙上的秘密才能进入,谁发现了规律?(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从下往上看,3加5等于8,5加6等于11,8加11等于19.
生2:从上往下看,19减8等于11,8减3等于5,11减5等于6.
小结:从上往下看,做减法。
从下网上看,做加法。(板书)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4、巩固性练习:(教材第47页第1题中的2题。)
师:你能用这个规律填一填吗?你是怎么想的?动手试一试。
三、层次性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1、师:恭喜顺利通过,围墙消失了,可是狼堡大门紧闭,要想进入狼堡,要闯过第二关拿到钥匙,你行吗?
2、出示四层的数墙(教材第47页第3题中的第2小题)
师:和刚才的数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四层)你能用刚才的规律填一填吗?
(独立完成)
师:真棒,能独立完成四层的数墙了,表扬自己!又顺利通过。
3、师:门开了,走进狼堡,还有一堵墙,先填哪个颜色的数砖?为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尝试性练习以及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组织讨论,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试一试:
师:先填哪一块?把数墙填完整。
5、小结:恭喜你们,冲破重重困难,和喜羊羊他们一起救出了懒羊羊!
6、师:请你们用1—9
的数字卡片给懒羊羊他们建造一堵坚实的围墙,防止灰太狼
进入!
(1)师生共同探讨。
(2)同桌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展示学生多种填法。
师:小朋友们真棒,给懒羊羊们造了那么多的围墙,他们再也不怕灰太狼了!从此他们又过起了快乐的生活。
四、总结。
1、你学会了什么?
2、最后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喜羊羊他们的快乐生活中去,播放儿歌《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1
4
2
6
1
3
2
4
5
12
1
1
2
2
0
3
13
5
5
2
3
9
18
2
10
15数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有数字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墙。
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过程与方法:
探索数墙的规律。
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情感与态度: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数墙的规律。
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教学难点:
根据规律自造数墙。
探究一些变型的数墙的规律。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大家看,这是谁呀?今天喜洋洋要带我们一起去羊羊城堡冒险,你们想不想一起去呀?可是喜羊羊说,我要考考你们,如果你们会做这些分与合的题,我就带你们去!
师:刚进城堡就有一堵墙,你观察到这堵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有数字)
师:我们把有数字的砖叫做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做数墙。今天我们就跟着喜羊羊一起去探索数墙的奥秘!
板书:数墙
探究数墙
师:乔老师这里有3堵墙,请问,每堵墙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砖?
师:接下来,老师来造数墙了。我先在底层砖上放数字,第二层,顶层……仔细观察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把你发现的秘密藏在心中,看老师造第二堵墙,验证一下你们刚才发现的秘密是否正确。睁大你们的小眼睛。
师:觉得你们的秘密正确的向乔老师点点头。看来大家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让我们一起来造第三堵墙。你们一起来报答案好吗?
师:谁来分享一下发现的秘密?(举个例子)
师:你们发现了,下面两块砖上的数字加起来等于上面一块砖的数字。在这堵数墙中,从下往上用加法计算。那么从上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我们发现,从上往下用减法计算。(请2人)
计算数墙
师:让我们带着刚才的发现开始奇妙的探险吧!
第一关:?是多少,手势表示,请人说一说怎么求得的。第三堵墙:要知道2个数才能求第3个数。
第二关:先填哪块砖,完成任务单,把你先填的那个数圈出来——突破口。
第三关:任务单,突破口。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通过了第三关,来到了一个密道,你能帮喜羊羊判断一下,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通道呢?
能力提高
师:走出密道,迎接我们的是一些奇怪的数墙,到底奇怪在哪里呢?
竖着的数墙
被挡住的数墙
师:最后在小朋友们的齐心协力下,我们终于到达了羊羊城堡!表扬你们自己!谁说一说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老师邀请你们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一堵数墙。
板书设计
数墙
从下往上:加法
从下往上:减法
作业设计:
在底层放数字1、2、3,有几种方法?并思考,怎么放顶层数砖最大,怎么放顶层数砖最小?
任务单
同学说:设计得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设计得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
数墙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探究“数墙”上数的规律。2、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3、让学生经历不同阶段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数墙”上数的规律的过程,并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数墙”上数的规律的过程,并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揭示课题。□里填几?
7
2
8
42、认识数字的墙。媒体演示(第一题消去)
(第二题消去)师:这是一堵由一块块写有数字的砖筑起来的墙,称为数墙。(出示课题:数墙)(媒体、板书)3、哪块红色的砖不能填?重点讨论第3题:预设:生1:可以填,随便填几(如:2和3;3和4……)。
生2:不能填,因为答案只能有一种,这里不知道到底应该是哪种。小结:已知其中的两个数就能算出第3个数;只给一个数,另外两块砖上的数不能确定。激发兴趣,探究新知。1、初步探究墙上的数有什么规律?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找规律吧。2、观察数砖墙,发现规律。预设:生1:3+5=8,5+6=11,8+11=19。(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凸显三个数)
生2:下面两个数加起来等于上面的数。
生3:3+5=8。师:11怎么来的?5+6=11。19呢?8+11=19归纳:从下往上观察,下面的两个数加起来等于上面的数。3、巩固练习。我们用这个规律造墙的,大家先来熟悉一下这个规律。
三、层次性练习,培养思维能力。1、你能找出隐藏的数吗?
重点讨论“12”:有没有人算7+5=12?举举手看?小结:利用数墙上原有的数,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检查我们填的对不对,真是好主意!2、你能找到隐藏的数吗?先填哪块?
讨论:可以填吗?填几?
如学生选择
预设:生1:不行?生2:行?师:认为不行的举举手,同意行的举举手?不行的说说为什么?小结:有时候我们这样考虑不行,可以换个角度看,就行了。3、试一试。先填哪一块?把数墙填完整。小结:三个数中必须知道其中的两个,才可以确定第三个数。4、用1—9
的数字卡片造数墙。(1)师生共同探讨。(2)同桌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3)交流,展示学生多种填法。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数墙中数的规律,大家开心吗?
教学反思:《数墙》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了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法。本课以“数墙”作为一种新的呈现形式,要求学生探究
“数墙”上数的规律,会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一方面巩固计算,同时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节课从“分与合”的填空出发,通过媒体演绎,让学生体会数墙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在复习部分的第2题中,通过让学生判断“哪一块砖不能填”,初步体会填“数墙”时,只有知道其中的两块,才能确定第三块上的数,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作铺垫。这节课依托学生已有知识,激发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激发矛盾,促进每一位同学思考。适时暴露练习中的错误,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对填数的规律有本质认识。作为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学期,我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一年级的的学生,他们乐于表达,却不习惯对别人的发言认真思考,甚至不愿或者说不会听别人的回答。因此,在上课时,有意识的改变问题,如: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的要求,改为“听听你的同桌是怎么说的”?一个转身,让学生逐步养成在表达之前先听别人想法的习惯。
字体:宋体小四(不加粗)。行距:固定值
22磅
7
3
4
1
5
4
8
2
6
5
3
8
11
19
1
4
2
6
1
3
2
4
5
1
1
2
2
12
0
3
13
5
3
5
2
3
9
18
2
10
15数墙
教学目标
(?http:?/??/?www.skqkw.cn"
\t
"_blank?):
1.认识标有数字的墙。
2.探索数墙的构造以及数墙的规律,会根据规律解答问题。
3.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发展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5.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发现数墙的规律。
2.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教学难点:按照规律自创数墙。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练习纸

教学过程:
热身:开火车。
一、情景引入:
师:小朋友们,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吗?(出示课件)
师:猪小弟用砖造墙,造了最牢固的墙,保护了所有的小猪。你们瞧,他又从外边运来了许许多多的砖来造墙,这些砖有什么特别吗?
师:我们把像这样造出来的带有数字的墙叫做数墙。(出示课题:数墙)
二、新课
(?http:?/??/?www.skqkw.cn"
\t
"_blank?)教授:
师:你们看,他先砌了第一层,有砌了第二层,再砌了第三层。
板书:19
8
11
3
5
6
师:请大家找找这面数墙上的数有什么规律?
生:数墙上的数是从小到大,底层的数较小,越往上越大。
第一层的3+5=第二层的8,5+6=第二层的11,第二层的8+11=顶层的19。
师:我们从下往上看,用的是加法。
预设两种反应:1.已经说出规律的,师追问:你能具体说说哪2个数相加吗?8能由3和6加起来得到吗?引出必须“相邻”。
2.没有说出,只说各种算式,师:我们刚才说的加减算式都是由这3个数组成。然后具体指着数,直接引导观察得出下层相邻的2块“数砖”上的数相加等于它们上面一块“数砖”上的数。
小结:下层相邻的2块“数砖”上的数相加等于它们上面一块“数砖”上的数。(齐读)
师:原来,小猪是按这个规律造墙的。下面我们也来学小猪造数墙好吗?
三、巩固强化:
1.试一试:
(1)
(
)
3???
4
1????
2????
2
师:这面数墙的造法和小猪的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举例说说
请问这里该填几?
生:7。
师:是怎么来的呢?
生:3+4=7
(2)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来看这面墙
????
(???
)
(??
)??
4
2?????
3????
1
师:这一题有2块砖不知道数字,请大家看看应该先算哪一块?为什么?
交流:
师追问:如果先求最上面一个数行不行?为什么?
归纳:数墙上,这样3个数为一组,这一组中要知道其中2个数,才能求出第3个。
2.独立完成P47/2。
校对答案。
3.师:刚才我们学会了造3层的墙,4层的数墙的规律是一样的。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

(??
)(??

(??
)(??
)(?

0????
2????
1???
3
4.独立完成P47/3
校对答案
5、?是不是所有的数墙都是从下往上用加法做呢??
现在大家来看看这面数墙,想一想从下往上做行不行?
小组合作,填几?
18
16
(?
)?
6


9
7????(





4


小结:做题可不能马马虎虎,做完后每一层都要检查,提高正确率。
从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如果从下往上看用求和的方法不能算出,就可以从上往下用求差的方法试一试。一组中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就可以填写出第三个数。
6.比一比,赛一赛造数墙好不好?看哪个小朋友造得又快又高。(挑战3层、4层)比一比,谁造的数墙又快有高?
(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
)

)(

(
)
(
)
7
(
)
6
3
5
(
)
(
)
(
)
(
)
4
(
)
2
2
1
4
(
)
(
)
2
1
学生反馈。
四、拓展练习:(练习纸第二题)

1、2、3、4、5、6、7、8、9中选择6个数组成数墙。







)(
)(

五、总结
(?http:?/??/?www.skqkw.cn?/?"
\t
"_blank?)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下层相邻的2块“数砖”上的数相加等于它们上面一块“数砖”上的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课后,我们还可以自己拟定规则,造墙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试一试。
板书:


19
8
11
3
5
6
PAGE
4教学设计
课题
数墙
执教者
执教日期
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2.通过数砖墙的游戏,探索数砖墙构造及计算规则。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加深理解加减法的关系,在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3.在分层教学中通过同伴互助、借鉴分享、探究规律,提升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4.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点:在数墙中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及加减法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四.目标制定依据:1.教材分析:《数墙》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沪教版数学第一学期P47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内容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初步体验。对应以上两个内容的后续内容是数域扩展后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再认识。此外,《数墙》这一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同时为探究加减法关系、探索规律与类推、对规律进行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学生分析: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兴奋点保持的时间相对较短;认识以具象思维为主,认识观察时大多是从整体观察出发,容易忽略局部细节的观察。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本节课以“小小建筑师”这一课堂评价来贯穿教学设计和实施。整节课会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清晰的数学,增强数学理解能力。由于学生的学前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差异性是显著,所以从生本的角度来看,如何使所有的学生发现并运用数墙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1.复习分与合2.师:今天请每一位小朋友来做一个建筑师,比一比谁造的房子最稳固,要怎么造呢?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吧?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
7
4
3
2
2
13.认识数砖和三层数墙。4.出示课题:数墙
学生回答学生观察数墙的堆积过程齐读课题
通过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用动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提高学习兴趣,为探索数墙的规律留足思考空间。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数墙1.
刚才在造数墙的过程中,你发现这堵墙该怎么造呢?有什么小秘密??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造数墙的规律是怎样的3.师小结:我们发现上面每一块数砖上的数字是它底下2块数砖上的数字的和。(二)探索规律1.
讨论:如果改变砖上的一个数字,观察一下,墙上哪几个数字也要变了?为什么?师:按照这样的规律,如果老师把1换成了3,想想墙上哪几个数字也要换了?师:为什么4不用换?师:那么如果最左边一个2换掉,把2换成5呢,你认为墙上哪些数字可能会变?
小结:在这样有规律的数字墙上,如果换掉一个数字,另外两个和它相邻的数字就会改变,但造墙的规律不会变。仍然用底下两个相邻的数字相加等于它们上面的这块数砖上的数。
12
7
5
5
2
32.师:现在想把它砌得高一点,我们一起往上砌墙?我看看哪位建筑师最厉害?现在要放哪块数砖呢?
11
7
4
4
3
1
2
2
1
0找出这面数墙与刚才的数墙区别?
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讨论。生交流数墙的秘密。①上面每一块数砖上的数是它底下相邻两块数砖数的和。②从下往上,数字越来越大,底层的数较小,越往上越大。生:3和7都要换了。生:因为2和2没有变。生:4要变成7,9要变成12生用手势来表示数砖。生:这是四层数墙。
通过思考、交流。学生能初步感知数墙上下、左右相邻三块砖间的规律,并能用算式表达。改变砖上数字,让学生更高层次焦距数墙规律过程中,发现规略,并引导学生数学体验数学表达的准确、和简练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作准备。
三、练习巩固
三、练习巩固1.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在比赛砌墙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砌得墙?(1)出示小猪造的数墙小猪造的数墙牢固吗?为什么?找出错误的数字
5
2
3
4
2
1(2)出示长颈鹿的数墙
7
3
2师:长颈鹿突然生病了,你能帮助它继续完成这堵墙吗?2.现在是你们发挥本领的时候了,像这样的墙你会砌吗?(1)师:先填哪一块砖?要填这块砖,我们要看哪几块砖?怎么想?
15
8
2师:在做数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数砖需要先算,算出了这块数砖就能解开这一整面数墙,我们称这块砖叫做突破口。(2)出示:想一想这道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20
10
10
5
5
1师:为什么不能先填红色的砖呢?小结:对,三个好朋友中要知道两个才能确定第三个是几,如果只知道一个,是不能确定两个分别是几的。3.师:我们的练习纸上也有一些题,你能自己完成?
14
5
4
15
5
7
1
同桌两人讨论一下。指名回答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核对。同桌讨论一下生回答生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反馈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墙”的规律,并会将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较难的问题,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数学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谈话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本领?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数墙
7
4
3
2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