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基础百花园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是解释,用“_____”标出。
1.九曲(qū??qǔ)黄河万里沙。
2.浪淘(①冲洗??②淘气)风簸(bǒ??bō)自天涯(①边际??②范围,限度)。
2、写出下面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浪淘沙”是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后用于词牌名。(????)
2.“九曲黄河里沙”中的“九曲”指的是九条河道。(????)
3.“浪淘风簸”形容风浪很大。(????)
4.“如今直上银河去”中的“银河”指银色的河。(????)
提升训练营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
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九曲”是形容______________,“万里”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古诗中有
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
织女相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情怀。
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
思维大练兵
五、课外阅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
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是解释,用“_____”标出。
qū
①冲洗
bǒ
边际
二、写出下面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夸张
比喻
反问
三、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
2.×
3.√
4.×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
黄河弯弯曲曲
黄河很长,绵延不绝
3.
银河
浪漫主义
气吞山河
五、课外阅读
1.A
2.A
3.B
4.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共28张PPT)
语文精品课件
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品读古诗
03
初读古诗
02
课前导读
01
拓展延伸
04
课堂总结
05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
课前导读
课前导读
浪淘沙
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
读古诗,正字音;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品意境,悟诗情。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初读古诗
初读古诗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自读要求:
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
2.边读边思考:刘禹锡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初读古诗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bǒ
簸
颠簸
bò
簸
簸箕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初读古诗
初读古诗
诗人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气势磅礴、一去不返、弯弯曲曲、大浪滔天
初读古诗
解诗题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浪淘:波浪淘洗。
初读古诗
知作者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西塞山怀古》。
品读古诗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
很多。(出示黄河的流经地示意图,感受九曲黄河的意思。)
天涯:天边。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重点词
品读古诗
古诗大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品读古诗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弯——
蜿蜒曲折
弯曲悠长
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
长
——河流漫长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黄河入海流
品读古诗
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
九曲黄河万里沙
品读古诗
浪淘风簸自天涯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浪大,浪高
品读古诗
浪淘风簸自天涯
我仿佛看到了:
仿佛听到了:
我们仿佛感受到了:
波涛汹涌?惊涛骇浪?巨浪滔天?一泻千里
奔腾咆哮?震耳欲聋?排山倒海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想像画面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谷?,劈开万仞山,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匹骏马奔腾而来,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品读古诗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品读古诗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又高又急
静谧美好
品读古诗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
夸张+想象
诵读古词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拓展延伸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其九)
唐
刘禹锡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板书设计
浪?淘?沙
描写黄河??
弯弯曲曲?
?浪涛汹涌??
寄托憧憬?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夸张+想象
感谢观看(共24张PPT)
语文精品课件
17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六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03
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02
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01
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04
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05
复习导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揭示课题
书湖阴先生壁
理解
诗题
初读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
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初读古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初读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自由地朗读古诗,
注意把字音读准。
闼
tà
门闼
房闼
畦
qí
菜畦
畦陌
初读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读出诗歌的节奏
初读古诗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净: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重点词
的意思
你能说说整首诗的大意吗?
初读古诗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品读古诗
读了这首诗,湖阴先生的庭院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形容吗?
净
茅檐长扫净无苔
品读古诗
净
茅檐长扫净无苔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品读古诗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画面?
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
品读古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读着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品读古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拟人
品读古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对偶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品读古诗
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
朴实勤劳、热爱自然……
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品读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品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拓展延伸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宋
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拓展延伸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拓展延伸
秋
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
感谢观看第17课
《古诗三首》之《浪淘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簸”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图片导入
1.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黄河吗?有哪位同学近距离地感受过黄河的气势。(学生交流自己眼中的黄河)
课件出示黄河图片,初步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
2.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揭示课题:《浪淘沙》
二、初读古诗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
读古诗,正字音——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品意境,悟诗情。
2.初读古诗,初步感受诗的内容。
自读要求:
(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
(2)边读边思考:刘禹锡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自读检查:
(1)指名读古诗,正音,指导读好生字“簸”。
(2)出示诗歌的节奏,学生试着读,指导读。
(3)交流:诗人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气势磅礴、一去不返、弯弯曲曲、大浪滔天)
4.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5.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三、品读古诗
??
1.
同桌合作,理解诗意。
(1)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出示黄河的流经地示意图,感受九曲黄河的意思。)
天涯:天边。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交流对整首诗的理解。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2.
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师范读古诗,生闭眼想象。
听了范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出示: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弯——?蜿蜒曲折?弯曲悠长?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长?——河流漫长?自西向东绵延万里?黄河入海流
师:你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了!
师:再读读这一行,你重读了哪些词?就是说在这个画面中你特写了哪一笔?
①指导读好“九曲”。
师:想读得更好吗??想象一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怎么读?
评:好一个“九曲”,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
②指导读好“万里沙”。
师:想象一下,你站在黄河边,向西望得到头吗?向东呢?再远一点呢?是呀,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怎么读?
评:真好!一个"万里",你读出了黄河蜿蜒漫长的画面了。
把这种想象读进诗中去,把这一句连起来读,重读“九曲?万里沙”,读到词的字里
行间去。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黄河远景(课件)?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
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再读九
曲黄河万里沙”。
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黄河的远景图,?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面。
出示: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浪大,浪高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①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惊涛骇浪?巨浪滔天?一泻千里
指导学生读出大浪滔天的画面感。
②再读读"浪淘风簸",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奔腾咆哮?震耳欲聋?排山倒海
③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
引读: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谷,劈开万仞
山,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匹骏马奔腾而来,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
小结: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我们欣赏了黄河远景和咆哮图,你再读读三四行诗句,你还想象到什么画面:
出示: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要求读出:直上——浪大,浪高??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
师:想象得真丰富,如同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感觉。能读出来吗?
评:朗读得真有感情。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
师:想象一下巨浪滚滚直上银河的感觉,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评: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
师: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同学们,我们不妨也随诗人的脚步到牵牛织女家去,
想象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生述)
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他们,谁想读?
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
再指名学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的生活画面!
齐读。
4.
学习了这首诗,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磅礴的气势的赞美之情。
5.
总结写法。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
者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总结写法:夸张+想象
6.
配乐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让我们和着音乐,在诵读这首诗吧!
4、拓展延伸
浪淘沙(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
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板书设计:
浪?淘?沙
描写??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涌??
寄托??憧憬??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夸张+想象
教学反思:
《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描写黄河的一首诗,这首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初读古诗,让学生把古诗读流利,通顺。接着是就熟读,引导读出韵律,读出感情。其次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并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我再次放手让孩子们反复吟诵,入情入境,如痴如醉的朗读,最后进行赛读,使学生很快进入读的意境,这样理解诗人与诗人的情感便轻而易举了。问题的提出,就促使学生细致的把握了古诗的情感。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背诵古诗。
本节课,我让学生多读多诵,从而悟诗境,晓诗意。古诗教学上,我还是第一次这样的尝试,在这样课上学习的学习积极主动,兴趣浓厚,品悟到位,可以得出本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第17课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
基础百花园
1、辨字组词。
瞻(
)
期(
)
裁(
)
浇(
)
畦(
)
檐(
)
旗(
)
栽(
)
绕(
)
蛙(
)
2、给诗中下列字注音
畦(??????)????闼(??????)
三、文学常识填空?
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卒于公元1086年。字(??),晚号(??)。小字獾郎,?
封(??),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汉族。北宋
杰出的(??)、(??)、(??)、(??)、(??)之一。
提升训练营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①排闼(tà?):闯进门来。闼,小门。
1.
湖阴先生住的家和环境怎样?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比较,写法有什么不同?
3.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4.“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
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维大练兵
5、小练笔
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将《书湖阴先生壁》改变成一篇小短文并配一幅插图。
第17课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辨字组词。
瞻望
日期
剪裁
浇水
菜畦
屋檐
红旗
栽树
围绕
青蛙
二、给诗中下列字注音
qí
tà
三、文学常识填空?
介甫
半山
荆国公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1.湖阴先生家非常干净,周围环境优美。湖阴先生是一个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热爱自然的人。
2.前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的清秀,后一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写出来诗人闲适
的心境。
3.《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的美景,,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4.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小练笔
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
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图画略。第17课
《古诗三首》之《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
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1.孩子们,我们曾经学过一首题壁诗,大家还记得吗?
出示《题西林壁》,一起诵读。我们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
理解诗题。
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3.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
4.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
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自读要求:
(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
(2)再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2.自读检查:
(1)指名读古诗,正音,指导读好生字“畦”和“闼”。
(2)出示诗歌的节奏,学生试着读,指导读。
3.再读诗文,感知诗意。
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重点词的意思: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尝试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
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
1.
读了这首诗,湖阴先生的庭院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形容吗?
(1)生读书勾画关键字。
(2)交流:
湖阴先生庭院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净”
,通过诗句中的“无苔”也体现了出来。
引导:为什么无苔就体现出了“净”呢?介绍江南的气候特点。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2.
出示诗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读读这句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1)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
(2)指导朗读
假如你就是坐着,当你来到这么干净又美丽的庭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指名读,读出愉悦的心情;再齐读。
3.
过渡:诗人王安石站在友人的庭院前,感到心旷神怡,不禁引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抬头向四周望去,他有看到了什么?
(1)
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①读着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预设: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②你发现了吗,读着读着,仿佛这里的山不是山,这里的水不是水,而变成了又灵魂的人,哪些词带给你了这样的感受?
“护”“绕”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
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4.感受诗句的音韵美。
(1)再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2)读起来朗朗上口,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这样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诗句如: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上;翠柳——青天。)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僧;宿——敲;池边树——月下门。)
5.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热爱自然……)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指名读背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
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3)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五、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2.出示写景的古诗,学生读一读、悟一悟,并积累下来。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宋
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
教学反思:
1.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知识体系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
主体,我在教学中,严格遵守这一点,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的熏陶,产生共鸣。在这课中,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诗中蕴含的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朗读,在读中感悟。
诗的特点是押韵,朗朗上口,借助诗的这种特点,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朗读形式,走进了诗人,感悟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第17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基础百花园
1、辨字组词。
啼(
)
郭(
)
酒(
)
期(
)
涯(
)
谛(
)
廓(
)
洒(
)
旗(
)
崖(
)
二、默写《江南春》。
江南春
【唐】_________
,
。
,
。
三、下列说法正确吗?对的打“√”,错的打“×”。
1.《江南春》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写了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
2.《江南春》前两句写了江南特有的景色,后两句写了烟雨迷蒙之景,展示了一幅
历史悠远的画面。?
(
)
?
3.诗的后两句实际是说如果多信佛,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
(???)
提升训练营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
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大练兵
5、小练笔
在诗人杜牧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一幅画,更是一首歌,请你结合《江南春》的内容,发挥想象,将这首诗改变成一篇小短文。
第17课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辨字组词。
啼叫
城郭
白酒
日期
谛听
轮廓
洒水
红旗
2、默写《江南春》。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下列说法正确吗?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1.唐
杜牧
写任意两句即可。
2.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4.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5.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水乡,洒店,小旗,寺庙,春雨。
五、小练笔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
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南朝时候造起的许多寺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蒙的烟雨中。第17课
《古诗三首》之《江南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好,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图片导入
1.师问:孩子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江南的春天更多姿多彩,请看图片。
2.这节课我们要随诗人杜牧来到江南,去感受江南春天的美好。“春”又让你联想
到了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学习过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板书课题:江南春?杜牧
2、初读古诗
1.以地名入手,向学生提问:江南是指哪个地方?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2.请同学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
读古诗,正字音——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品意境,悟诗情。
3.初读古诗,初步感受诗的内容。
自读要求:
(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
(2)边读边画出写江南春天的词语。
4.自读检查:
(1)指名读古诗,正音,指导读好生字“郭”。
(2)出示诗歌的节奏,学生试着读,指导读。
5.理解诗题。
(1)江南:长江以南的地方。
(2)江南春: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6.了解诗人。
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三、品读古诗
??
1.
同桌合作,理解诗意。
(1)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2)交流对整首诗的理解。
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
2.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的?请你在诗中圈画出来。
3.
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师范读古诗,生闭眼想象。
听了范读,你眼前仿佛看到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出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①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预设:江南地域辽阔,放眼望去,满目春色。“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
②千里:虚指。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绿树映着红花。
③带着想象的画面朗这两句诗,感受江南春天的美。
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的春天吗?(生说理解)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内容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①四百八十寺:虚指,南朝以来兴建的很多寺庙。
②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诗人又特意让它们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加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④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了这两句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
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5.想象画面。
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
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南朝时候造起的许多寺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蒙的烟雨中。
四、诵读古诗
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一幅画,更是一首歌,还是一段让人感伤的历史,我们一起再读这首古诗,将江南的春天留在我们的心中。
5、拓展延伸
拓展诗词《钱塘湖春行》和《忆江南》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所以设计这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与韵味,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语感。重点之二是带领学生了解诗意,解读画面,进而体悟诗情诗境,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江南春》这首诗的教学,我总觉得有一些不足,比如课中让学生把看到的景物连缀成画面说一说时,时间给得不充分,开始学生说得很简单,仅仅将几个景物词连起来,虽然后来有个学生说得较具体了,可回想起来感觉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既可以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诗意诗境。(共33张PPT)
语文精品课件
17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品读古诗
03
初读古诗
02
课前导读
01
诵读古诗
04
拓展延伸
05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课前导读
课前导读
江南春
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
读古诗,正字音;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品意境,悟诗情。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初读古诗
自由地朗读古诗,
注意把字音读准。
郭
guō
城郭
山郭
莺
初读古诗
yīng
黄莺
夜莺
初读古诗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读出诗歌的节奏
初读古诗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方。
江南春: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理解诗题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初读古诗
品读古诗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注释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曾经建都在江
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古诗大意
品读古诗
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
品读古诗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的?请你在诗中圈画出来。
品读古诗
千里江南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酒旗飘扬
烟雨朦胧
黄莺啼叫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画面?
品读古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虚指。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绿树映着红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品读古诗
江南地域辽阔,放眼望去,满目春色。“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
品读古诗
讨论:
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的映衬?
有(
)的映衬
有(
)的映衬
有(
)的映衬
有(
)的映衬
有(
)的映衬
红绿色彩
山水
村庄和城郭
动静
声色
想像画面
南朝四百八十寺,
虚指
南朝以来兴建的
四百八十座寺庙。
多少楼台烟雨中。
品读古诗
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品读古诗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品读古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诗人又特意让它们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加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品读古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不仅写出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表达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品读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下列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
所表达的意象。
千里
莺啼
绿映红
水村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品读古诗
山郭
酒旗
寺
烟雨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想象画面
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想象画面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南朝时候造起的许多寺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蒙的烟雨中。
诵读古诗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拓展延伸
钱塘湖春行
唐代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拓展延伸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江南春》,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忧国忧民之情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