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悯农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诵读 悯农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18 19: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 日当午 谁知 汗滴 粒粒 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 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 ) 拉( ) 一颗( )
   夫( ) 粒( ) 一棵( )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访问农民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教师准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 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音乐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粒、饿”两个字,可以用熟字“立、我”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夫、颗”,可以用与熟字“天、棵”比较字形的方法识记;“死”,可以拆成“一、夕、匕”三个学过的部件来识记。
  2?写字教学。
  要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
  粒:米字旁要写窄一些,第六笔是“点”,不是“捺”。
  闲:门字框里边的“木”,“捺”要变成“点”。
  犹:右边不要写成“龙”。
  死:“匕”的笔顺是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三)词句教学
  结合字形让学生了解“粟”是谷物,“万颗子”是很多谷物,从中感受到“春种”到“秋收”,“一粒”到“万颗子”的变化。
  结合插图(或投影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四海”,泛指到处;“无闲田”,就是没有空的田地;“犹饿死”,即还是饿死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悯”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课古诗押“i”韵。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然后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可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脑子里浮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情境,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诵,达到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本诗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五)练习提示
  第一、二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第三题是形近字比较,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字形上的差别和字义的不同。(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读古诗,想象图画的意思。
  (三)自学生字。
  1?一边读古诗,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2?用生字卡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四)了解词义,指导朗读。
  通过看彩图和讨论,大概了解“粟、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犹饿死”的意思和诗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五)品读背诵。
  借助彩图(或投影),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复吟诵(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悲惨情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六)完成课后练习。
  五、参考资料
  李绅:字公垂(772—846),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诗歌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诗,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1《悯农》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
  学习古诗的兴趣。
  2、  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  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相关录像、配乐朗读录音带、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农民伯伯劳动吗?现在就让我们到田间看一看吧!(放录像,农民头顶烈日在给禾苗锄草,同学们,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吧!
  2、是啊,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唐朝有位大诗人李绅站在田间看到此情此景时,同你们一样,心里很有感触,便写下了一首诗《悯农》。(板书课题)这首诗广为传诵,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  学习古诗。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读的效果,易读错的字:谁、皆。
  3、自己读古诗。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读古诗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质疑,答疑,师适明引导)
  5、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
  三、  朗读古诗
  1、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播放配乐朗诵)
  2、自己试着读一读(跟读、诵读等)。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4、再次呈现农民耕作画面。
  看哪,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汗水一滴滴落进泥土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吧!(配乐读文)
  4、  们闭上眼睛,吟诵出心中的感受吧!(配乐读文)[小精灵儿童网站 ( http: / / www. )]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你还能背出一些这样的诗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  外作业
  课后我们再去查一查,找一找写人们辛苦劳动的诗,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议一议好吗?
  六、   附板书设计(可用投影仪投影)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教学设计1
一、情境导入 1. 出示课件: 农民伯伯耕作的情景。 2. 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些什么? 3. 揭示课题,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再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通过识字游戏检查字音落实情况,注意指导读准音难字。 三、朗读全诗,了解诗意 1. 听: 听录音朗读,感知古诗韵律,学习五言绝句读法。 2. 悟: 一边看课件,一边听老师描述古诗内容。 3. 画: 要求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情景画下来。 4. 读: 通过自由读、齐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全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这首诗的意思。 5. 背: 自由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要写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写好这些字的关键点。 2. 学生练习临写,展示评议。 五、个性练习 1. 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词语。 2. “一字开花”组词。 3. 到农村去,参观农民伯伯劳动的场面。 附:板书 6. 悯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来之不易,珍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