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鱼我所欲也
【教材分析】
《鱼我所欲也》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本文从羞恶之心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学习这篇文章要通过“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品味比喻、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探究作品的时代意义”等方法来进行。
【教学目标】
1.读文章,知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语言,悟主旨,熟读成诵。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收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
2.思悟发现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论证的?
(2)结合文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3)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义”的繁体字,问: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就是“义”,你看这个字的写法,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我”字,甲骨文中的“羊”表示祭牲,“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合而会意,“义”的本义就是指杀牲祭祀的礼仪或仪式,引申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如:正义;义不容辞。那怎样才算是公正合宜的举动呢?怎样的表现才算是“义”呢?下面我们就走进《鱼我所欲也》,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通读——读通
(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二)检查自读结果:
1.正音:死亦我所恶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宫室之美为之
2.指一学生读(提示:慢慢地读,注意语句停顿)
三、译读——读懂
(一)借助注释,自读自译
,圈出疑难。
(二)小组讨论,标划疑难,代表发言。
(三)全班交流: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句子?(生问生答,师补充,师生共读难句,引导理解。)
(四)检查自学结果
1.解释加点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品读——感悟
(一)文章铺陈排比,论证了什么观点呢?是怎样论证的?
1.观点:舍生而取义
2.论证过程: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论证,由此及彼,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观点;然后通过生和义、死和不义、用假设的方式和事实作对比;最后举出“不食嗟来之食”这个事例,并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二)文章的论证语言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请举例试背。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用词浅显,但是表达的道理却很深刻。
2.运用大量排偶句,使文章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用比喻的论证方式,使说理形象生动,容易被人接受,富有文学性。
(三)结合文章,举例谈一谈你怎样理解“义”。
1.义:道义、正义
请举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怎样的行为才算是“义”。(生答)
2.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才算得上“义”吗?
陶渊明宁可辞官退隐山林,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算不算一种义?“舍功名富贵而取义”。苏轼屡屡遭贬,但满心所系仍是民生疾苦,不仅修建“苏堤”,而且多次为民请命,这算不算一种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服务于人民大众,这当然是一种大义。
3.推而广之,那你觉得在如今的社会,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人或者事可以称得上“义”?(预设:郭明义、杨善洲等)所有合乎道德、符合道义、具有不怕牺牲精神的行为都是“义”,而“舍生”可以说是达到了“义”的最高境界!
五、齐读结束:让我们用激昂的声音向所有具有“舍生取义”精神的仁人志士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附: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比喻论证
引譬设喻
舍生取义
对比论证
保持本心
举例论证
铺陈排比9《鱼我所欲也》分层作业
一、巩固基础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思考探究
4.你如何理解“舍生而取义”的时代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巩固基础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
,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为了;接受
呼尔而与之
表修饰,不译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却。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二、思考探究
4.你如何理解“舍生而取义”的时代和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