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0 17: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鉴赏要点
明背景——1840年《南京条约》半殖半封。
理思路——抚今追昔,线索明确。
析语言——态度坚决,气势磅礴!
悟情感——重温建国大业,感受民族自豪!
传精神——致敬历史、引领未来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
《南京条约》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南京条约》:(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1)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5)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
(6)惩办“首祸诸臣”;
(7)清政府对德、日道歉,等等
辛丑条约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背景知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了解演讲次的基本特点
把握文章思路,理解重要语句的内涵。
重温历史经典,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01
鉴赏要点
学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
语基落实
辨词义: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艰苦·坚苦
中国航天人以_______的精神在中国大西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虽然大桥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但是中国桥梁的建设者们不畏____ 的奋斗经历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必将永载史册。
制定·制订
面对疫情,要不要重新______中小学相关计划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我国航天科学家负责_______的宇宙探月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三步走”的设想。
坚苦
艰苦
制订
制定
语基落实
度过·渡过
(1)昔日的皇帝究竟怎样_______他的一天呢?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首款儿童类应用“皇帝的一天”带领孩子们深人清代宫廷,了解皇帝一天的衣食起居、办公学习和休闲娱乐。
(2)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______难关,重建了家园。
保障·保证
(1)从非典肆虐到禽流感暴发,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_____了人民能够及时知情,这已成为当今政府工作的常态。
(2)农村人口进城会产生大量住房需求,然面目前城市高昂的房价会使他们望而却步,多数人需要通过社会_______体系来解决住房问题
度过
渡过
保证
保障
语基落实
词语积累: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母亲执意挨家挨户送年糕,我坚决不肯。让我去敲平常少有往来的邻居家的门,我还真没那个勇气。母亲不屈不挠,拿起包好的年糕要自己去送,我赶紧跟了过去。
2.让我们更加成熟,让我们珍惜这份不可磨灭的兄弟情谊吧,因为友情是我们心中一个没有局的童话
3.1926年3月18日的爱国请愿,毫无疑义是群众的一场爱国运动;向政府请愿,提出人民的要求,也毫无疑义是群众的斗争方式之一。
4.这块古玉历经千年,但由于历代主人的精心保管,得以永垂不朽。
5.党的十九大后,国家各行各业兴旺发达。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一定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
×

×

语基落实——演讲稿的格式

1.标题居中
2.称呼语顶格
3.另起一行,空两格,问候语!
4.紧跟问候语之后写: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5.另起一行,空两格正文:演讲的背景、观点、理由、倡议
6.另一起一下,空两格,结束语: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02
鉴赏要点
之重点突破
在这篇演讲词中,毛泽东同志始终民站起来了”这一“共同的感觉”为主线,追溯
今天的胜利,并构思和憧憬未来的发展。
首先,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插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充满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最后,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全文层层递进,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克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03
鉴赏要点
之写法赏析
①判断句就是得出结论,就是明白无误地给事物直接定性,因此,大量使用判断句,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感觉。
②如第2段,先就参加会议的代表的组成特点进行了说明,之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的感觉。
③第3段中,“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这句话强调了胜利来之不易。
①强调性的词语,如“必然”“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一切”等;或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
②还有强调性的句式,如“是……的”“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等,这些句式,能够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感觉。
本文多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尤其是结尾部分:“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以排比段展现胜利的喜悦,让文章充满气势。
03
鉴赏要点
之思辨探究
结合历史背景,探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并分析文章以此为题的表达效果。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震撼历史的宣言,既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已久的心声。
②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陷人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终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这一宣告,既鼓舞和激励着全体与会者,也震惊着全人类;这一宣告,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人一个新的时代。
④文章以此为题,既照应了文章的线索脉络,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激动人心,振聋发聩!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