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6.2 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0 19: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
第六章第二节密度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间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3kg??????????????????????????????B.?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
kg/m3
C.?一元硬币的重最接近50g?????????????????????????????????????D.?一张纸的厚度为1mm
2.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的密度为

若从瓶子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则瓶内余下气体的密度将(???)
A.?仍然为?????????????????????????????B.?变为?????????????????????????????C.?变为?????????????????????????????D.?无法确定
3.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
C.?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质量也一定大?????D.?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一定大
4.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下面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用铁作为炒锅的材料???????????????????????????????????????????B.?用铜作为导线线芯的材料
C.?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D.?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
5.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了一部分后,剩余的氧气(??

A.?质量变小,体积变小???????????????????????????????????????????B.?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6.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的密度小?????????????????????????????B.?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C.?气体受热膨胀后,其密度变小?????????????????????????????D.?国际单位kg/m3比常用单位g/cm3要大
7.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
(????)
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二、填空题(共7题;共13分)
8.献血光荣,它也是我们的义务,已知20cm3人体血液的质量为21.0g,则血液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成年人体内血液共有4.2kg,则人体内的血液共有________m3

9.挂点滴时液体的密度为ρ=1.03×103kg/m3

则输完一半液体以后,剩余液体的密度为 ?________ kg/m3;夏季夜晚,长春市许多人在文化广场燃放孔明灯,孔明灯上升时,灯罩内的气体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灯罩外的空气密度

10.一瓶标有“550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________kg;小明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11.小超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
了几组数据并画出了
m-V
图像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量杯内装入液体体积为
50cm3
时,量杯及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12.?
900cm3的水结成冰,它的体积比原来增加了________cm3.(ρ冰=0.9g/cm3)
13.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

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量杯的质量是________g,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14.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图线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量筒的质量是________g;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0分)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
表一:液体甲(质量为8.0kg,体积为
8×10﹣3m3)
实验
序号
物块
质量
(×10﹣3kg)
体积
(×10﹣6m3)
现象
1
A
7.6
30
上升至液面
2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3
C
24.3
27
上升至液面
4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5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表二:液体乙(
质量为
6.4kg,体积为
8×10﹣3m3)
实验
序号
物块
质量
(×10﹣3
kg)
体积
(×10﹣6m3)
现象
6
A
7.5
30
上升至液面
7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8
C
24.3
27
下降至底部
9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10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1)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和3与5(或6与9和6与10)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
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和2与4(或6与8和7与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的,小华的结论是________的.(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当________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上升;
当________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下降.
16.某课外兴趣小组,将塑料小桶中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四种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它们的重力,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1)通过分析此表,小红同学发现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规律.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是________.
(2)若小桶中盛满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3
N,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3)小亮同学根据小红的发现,将实验时所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小桶改装成了一个液体密度计.使用时,只需将小桶中装满待测液体,就可从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的位置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请在图中把液体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和最大值刻度线向右延长,并标出相应的刻度值________.
17.某同学研究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力的变化情况
.
他在盛有水的薄壁柱形容器中放入不同的实心物体,物体浸没在水中且沉底,实验过程均如图所示,并用传感器测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ΔF

相关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
表一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中ΔF和ρ物的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浸没在水中且沉底的实心物体,当V物相同时,ΔF随ρ物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5与6)中ΔF和V物的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表二
③进一步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发现浸没的物体沉入水底后,存在ΔF
相同的现象
.
若用其它物体进一步实验,请在表二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
.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题;共15分)
18.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家中一祖传金属块的密度.但苦于家中没有天平和量筒,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电子称测出一个空玻璃瓶的质量为225
g;再装满水,测得总质量为690
g.将水倒出,烘干玻璃瓶,将金属块缓慢放入玻璃瓶中,测得玻璃瓶和金属块总质量为2325g,然后再向玻璃瓶中加水至满,测出三者总质量为2590
g.
(1)金属块的质量;
(2)玻璃瓶的容积;
(3)查表,金属块最有可能是何种材质?
物质
密度(g/cm3)
物质
密度(g/cm3)

19.3

8.9

10.5

7.9
19.冬季里,王瑞妈妈喜欢做冻豆腐涮火锅,她买来1kg鲜豆腐,体积为800cm3

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45%,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水全部流出,形成数量繁多的孔洞,豆腐整体外形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变成了不含水分的海绵豆腐(俗称冻豆腐),在涮锅时可以充分吸收汤汁达到增加口感的目的,(ρ冰=0.9×103kg/m3)求:
(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多少g/cm3?
(2)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多少cm3?
(3)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为多少g/cm3?
五、综合题(共3题;共31分)
20.?
2018年10月是沈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开放月,小明所在的学校也开展了教学开放活动。活动分为家长进班听课、参观校园文化观看学生主题活动座谈及完成网上调查问卷等环节。在教学开放活动中小明观察到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现象。
(1)家长听课时为防止噪声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老师轻轻关上了教室门窗。关上门窗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为了防止粉尘污染,老师通常用湿抹布擦黑板,湿抹布擦过的黑板很快就会变干,黑板变干属于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
(2)开放活动中家长们还观看了学生应急疏散安全演练。演练中同学们采取弯腰的姿势撤离,这是由于发生火灾时,有害气体由于温度上升导致其密度变________,聚集在空间的上方,弯腰可防止有害气体吸入。
(3)活动结束前家长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参与回答调查问卷。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如图甲所示家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距手机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________。扫描时,当手机屏上出现的二维码超出设定的方框时,应将手机________二维码。
(4)如图乙所示是扫描时的光路图,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AB所对应的入射光线。
21.全国统一整治公路“超限超载”工作已正式启动。小明家是个体运输户,最近签订了一份为某建筑公司运送大理石和木材的合同。如果他家汽车的最大载运量是
10t,汽车货箱的最大容积是12m3。(ρ石=2.5×103kg/m3

ρ木=0.5×103kg/m3)请问:
(1)他家汽车一次最多能运输多少立方米的大理石?
(2)他家汽车一次最多能运输多少吨的木材?
(3)为了既不超限超载,又使每一趟运输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汽车的运输质量和容积,提高汽车的利用率,每一趟需要搭配装载________m3
大理石和________m3
的木材,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22.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1千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0.4千克.用这一空瓶装某种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千克,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总质量为0.9千克.求:???
(1)瓶的容积________;???
(2)金属的质量________;???
(3)金属的密度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空气的密度在1.3kg/m3
左右,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9m、8m、3.5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在m=ρV=1.3kg/m3×9m×8m×3.5m=327.6k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
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8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6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实际生活物理量的估测,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计算然后分析.
2.【答案】
B
【解析】【分析】从瓶内放出一半质量气体时,气体的质量减半,但剩余气体的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化.
从瓶内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那么瓶内剩余气体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一半;
但由于是一只钢瓶内的气体,所以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仍是一只钢瓶的体积,体积并没有变化;
根据可知,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

故选B
【点评】类似的有两个题目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1)氧气瓶内有一定质量的封闭氧气被压缩,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不变;变小;变大)
(2)氧气瓶内有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不变;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3.【答案】
C
【解析】【解答】A.由密度变形公式知,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不一定大,因为密度不确定,A不符合题意;B.由密度公式可知,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不一定小,因为质量大小确定,B不符合题意;C.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密度一定,由公式m=ρV知,质量与体积成正比,C符合题意;D.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密度一般不同,质量大的物体密度不一定大,因为物体的体积不确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来讨论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忽略任意一个因素,都是片面的说法,是错误的.
4.【答案】
C
【解析】【解答】A.用铁作为炒锅的材料,是从导热的角度考虑选材的
B.用铜作为导线线芯的材料,是从导电的角度考虑选材的
C.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是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同体积的不同金属,铝合金的密度小,质量小
D.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是从耐磨的角度考虑选材的
故选C
【分析】考查了物质的特性
5.【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m变小,而瓶内氧气能充满氧气瓶内的空间,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ρ=
可知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故选B.
【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氧气瓶内含有氧气的量变小、质量变小,而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再利用密度公式ρ=
判断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化.
6.【答案】
C
【解析】【解答】AB、组成物体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温度有关,A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由ρ=m/V得密度变小,C符合题意
D、因为1kg/m3=10-3g/cm3

所以kg/m3比常用单位g/cm3要小得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体积和质量无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答案】
A
【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横坐标表示体积,纵坐标表示质量,可看出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说明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但对于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与质量和体积无关,A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质量-体积图像的含义,找出有用的信息,难度较大。
二、填空题
8.【答案】
1.05×103;4×10﹣3
【解析】【解答】解:血液的密度:ρ=
=
=1.05g/cm3=1.05×103kg/m3;
人体内的血液共:v′=
=
=4×10﹣3m3

故答案为
1.05×103;4×10﹣3

【分析】已知血液的质量和体积,直接利用公式ρ=
即可求出血液的密度;
已知血液的密度和质量,直接利用公式v=
即可求出血液的体积.
9.【答案】
1.03×103;小于
【解析】【解答】解:
挂点滴时液体的密度为ρ=1.03×103
kg/m3

输完一半液体后,质量、体积减小一半,但密度是不变的,还是1.03×103
kg/m3;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灯罩内的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由于罩内气体的密度小于灯罩外空气的密度,使得孔明灯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受到的重力,孔明灯能上升

故答案为:1.03×103;小于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灯罩内的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小于灯罩外空气的密度,使孔明灯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孔明灯自重,孔明灯上升

10.【答案】0.55;1×103
【解析】【解答】解:水的体积:V=550mL=550cm3

由ρ=
得,水的质量:
m=ρV=1g/cm3×550cm3=550g=0.55kg;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剩余半瓶水的密度仍然是1×103kg/m3

故答案为:0.55;1×103

【分析】已知纯净水的体积和密度,利用公式m=ρV得到其质量.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1.【答案】
1;70
【解析】【解答】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

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根据
可得
则有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可得

②-①可得液体的密度
将ρ=1g/cm3代入①得
当液体的体积V3=50cm3

液体的质量
量杯及液体的总质量:
【分析】利用物体改变的质量和改变的体积的比值计算物体的密度,利用总质量和液体质量差计算容器质量。
12.【答案】100
【解析】【解答】水的质量为:m=ρ水V水=1.0g/cm3×900cm3=900g,因为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则冰的体积:V冰=
m/ρ冰=900g/0.9g/cm3=1000cm3

所以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V=V冰-V水=1000cm3-900cm3=100cm3.
故答案为:100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属于基础题。做题时只要对应公式找到相应的物理量,代入数据即可解题。关键是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所以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13.【答案】20g;1×103kg/m3
【解析】【解答】(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

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可得: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②?①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
1×103kg/m3;代入①得m杯=20g.
故答案为:20g;1×103kg/m3.
【分析】结合图像,找出两组数据,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计算即可.
14.【答案】40;1000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得出:该液体的密度是ρ=
m/V=(100-60g)/(60-20)cm3=1g/
cm3=1000kg/m3;
60
cm3的液体的质量是m
=ρV
=1g/
cm3×60
cm3=60g;液体的体积为零时,对应的质量即为量筒的质量是100-g60g=40g;
故答案为:40;1000.
【分析】从图象中读出质量和体积;熟练应用密度公式ρ=计算.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错误;错误
(2)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解析】【解答】解:(1)要研究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质量是否有关,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在物块的质量相同时,比较物块的体积,但分析实验序号
1与4

3与5


6与9

6与10
)的数据,发现每组数据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无法实现控制变量,因此无法得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的结论;同样小华的结论也是错误的;(2)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物质的密度,因此,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在液体中上升的物块的共同特征是: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物块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在液体中下降的物块的共同特征是: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物块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故答案为:(1)错误;错误.(2)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分析】(1)要判断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

3与5


6与9

6与10
)的数据及现象,看采用控制变量法能否得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的结论;同样要判断小华的结论也采用同样的方法.(2)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计算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找出在液体中上升的物块的共同特征;同样的方法找出在液体中下降的物块的共同特征.
16.【答案】
(1)B
(2)1.5×103
(3)
【解析】【解答】解:(1)由于小桶有重力,所以小桶中没有东西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所以选项B符合,故选B;
(2)根据表中数据总结出的函数关系ρ=F-0.8,将F=2.3N代入得ρ=2.3-0.8=1.5g/cm3
=1.5×103
kg/m3

(3)弹簧测力计上0.8N刻度延长标记为0g/cm3

5N刻度延长标记为4.2g/cm3

如下图:
故答案为:(1)B;(2)1.5×103
;(3)如上图.
【分析】(1)由于小桶有重力,所以小桶中没有东西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故可以确定选项;
(2)分析表格知,每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液体密度在数值上都相差0.8,可通过这一规律总结出它们的函数关系,ρ=F-0.8,所以将2.3N代入即可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3)由表中数据可知,零刻度ρ=0g/cm3

F=0.8N;最大刻度线,即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处,即F=5N,此时ρ=5-0.8=4.2g/cm3

17.【答案】1与3与5(或2与6)
;浸没在水中且沉底的实心物体,当ρ物相同时,ΔF随V物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解答】①为了得到结论,应控制体积相同,找ΔF和ρ物不同的进行对比,所以可以比较1与3与5(或2与6);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以发现,物质的密度相同,V物增大时,ΔF也增大了.
所以可得结论:浸没在水中且沉底的实心物体,当ρ物相同时,ΔF随V物的增大而增大
.
③数据如下:?.
故答案为:①1与3与5(或2与6);②浸没在水中且沉底的实心物体,当ρ物相同时,ΔF随V物的增大而增大;③1.2×103;2.0×10-4
.
【分析】①控制体积相同,找ΔF和ρ物不同的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5与6)中ΔF和V物的关系,即可得物质密度相同时,出ΔF和V物的关系;
③换用密度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
.
四、计算题
18.【答案】
解:
(1)玻璃瓶盛满的水的质量为m水=m1﹣m0=690g﹣225g=465g,
由ρ=

玻璃瓶的容积为V0=V水===465cm3;
(2)金属颗粒的质量为m=m2﹣m0=2325g﹣225g=2100g;
(3)金属颗粒之间水的质量为△m=2590g﹣2325g=265g
这些水的体积为△V===265cm3
金属颗粒的体积为V=V0﹣△V=465cm3﹣265cm3=200cm3
金属颗粒的密度为ρ===10.5g/cm3=10.5×103kg/m3

查表知,这种金属可能是银.
答:
(1)玻璃瓶的容积为465cm3;
(2)金属块的质量是2100g;
(3)查表知,金属块最有可能是银.
【解析】【分析】(1)已知空玻璃瓶的质量和装满水后的总质量,可以得到玻璃瓶所盛水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和质量,可以得到水的体积,玻璃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
(2)已知玻璃瓶的质量和放入金属颗粒后的总质量,可以得到金属颗粒的质量;
(3)已知玻璃瓶、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以及加满水后的总质量,可以得到加入水的质量;已知水的质量和密度,可以得到加入水的体积;已知玻璃瓶的容积和加入水的体积,可以得到金属颗粒的体积;已知金属颗粒的体积和质量,利用公式ρ=得到金属颗粒的密度,将计算结果与密度表进行比较,就能确定金属的种类.
19.【答案】
(1)解:鲜豆腐的平均密度:
ρ1=

=1.25g/cm3
答: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1.25g/cm3。
(2)解:豆腐含水的质量:
m水=m1×45%=1000g×45%=450g,
因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所以,鲜豆腐冰冻后冰的体积即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
V孔洞=V冰=


=500cm3
答:海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500cm3。
(3)解: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质量:
m2=m1﹣m水=1000g﹣450g=550g,
因鲜豆腐冰冻后,豆腐整体外形不变,
所以,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体积:
V2=V1﹣V孔洞=800cm3﹣500cm3=300cm3

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
ρ2=

≈1.83g/cm3
答: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为1.83g/cm3。
【解析】【分析】(1)结合题意,根据ρ=求出鲜豆腐的密度.
(2)根据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45%求出水的质量,即为水结冰后冰的质量,根据ρ=求出冰的体积,即为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
(3)鲜豆腐的质量减去水的质量即为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的质量,鲜豆腐的体积减去冰的体积即为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的体积,利用ρ=求出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
五、综合题
20.【答案】
(1)传播过程中;汽化
(2)小
(3)2倍焦距;远离
(4)
【解析】【解答】解:(1)家长听课时为防止噪声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关上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2)发生火灾时,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3)如图甲所示家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距手机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应增大物距,应将手机远离二维码。(4)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传播过程中;汽化;(2)小;(3)2倍焦距;远离;(4)如上图所示。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再结合密度计算公式ρ=得出气体密度变化情况.
(3)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4)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1.【答案】
(1)解:根据
得,他家汽车一次最多能运输大理石的体积为:
(2)解:根据
得,他家汽车一次最多能运输大理石的质量为:
(3)2;10
【解析】【解答】(3)根据题意得:
代入数据:
解得:

【分析】(1)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他家汽车一次最多能运输多少立方米的大理石;
(2)利用密度公式变形m=ρV可求得汽车最多能运输木材的质量;
(3)根据汽车的最大运载量是8×103kg,和汽车货箱的最大容积是10m3

可得到等式ρ石V'石+ρ木V'木=m载V'石+V'木=V载

然后解等式求出大理石和木材的体积即可.
22.【答案】
(1)3×10﹣4m3
(2)0.7kg
(3)1×10﹣4m3
【解析】【解答】解:(1)水的质量m1=m瓶和水﹣m瓶=0.4kg﹣0.1kg=0.3kg,
玻璃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V瓶=V1水=
=
=3×10﹣4m3;
答:玻璃瓶的容积为3×10﹣4m3;
(2)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m瓶和金﹣m瓶=0.8kg﹣0.1kg=0.7kg.
答:金属颗粒的质量为0.7kg.
(3)瓶子内水的质量m水=m总﹣m瓶和金=0.9kg﹣0.8kg=0.1kg,
水的体积V水=
=
=1×10﹣4m3;
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V瓶﹣V水=3×10﹣4m3﹣1×10﹣4m3=2×10﹣4m3;
金属颗粒的密度ρ金=
=
=3.5×103kg/m3.
答:金属颗粒的密度为3.5×103kg/m3.
【分析】本题考查质量、体积、密度的计算,(1)当瓶内装满水时,水的体积就等于玻璃瓶的容积,已知瓶和水的总质量,还知道空瓶子的质量,可求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可求玻璃瓶的容积.
(2)已知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还知道空瓶子的质量,可求金属颗粒的质量.
(3)已知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还知道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可求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可求可求水的体积,玻璃瓶的容积减去水的体积就等于金属颗粒的体积,然后利用公式V=的变形式可求金属颗粒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