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角冀教版 (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角冀教版 (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0 20:15:07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认识角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0-32页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摸一摸”等数学活动,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张开越大,角就越大,张开越小,角就越小,并让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这是学习角的基础。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对角有一些模糊认识,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能够辨认生活中的很多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学会用纸折角,用直尺画角;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一想”、“摸一摸”、“折一折“等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感受生活中的角,理解和掌握角的特点及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操作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难点
从实物过渡到抽象,体会角的本质特征。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比较、实践中认识“角”。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三、课堂小练习,巩固新知9分钟
1、猜一猜:教师将长方形、圆形两个图形卡纸放入大信封袋中,分别出示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是什么图形。2、教师提问“为什么猜测第一张卡片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而猜测第二张卡纸是圆形?”引出新课“角”,并板书。1、“想一想“:利用多媒体,出示“三角板、扇子、钟面”等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角。2、“摸一摸”:借助多媒体将上述图片中的角抽象出来,并指导学生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感受角的存在,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征“角有1个顶点,2条边”。3、出示判断角的儿歌: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两边直直的,不尖不直不是角。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角。4、“找一找”:组织学生找一找教室中的角。5、“折一折”:组织学生拿出纸来,折一个角。学生折纸过程中,教师巡视。6、“比一比”: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折的两个角,引导学生观察,引出角有大小之分。并通过演示扇子的展开过程,指导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7、“画一画”;指导学生利用直尺画角,并出示画角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出示“填空题”:⑴
一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⑵
三角形有(
)个角,正方形有(
)个角。⑶
画角时先(
),再(
)。“判断题”:

边越长,角就越大。
(
)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1、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部分图形卡纸,猜测可能的图形。2、学生回答,因为第一张卡纸有角,而第二张卡纸没有角。1、观察“三角板、扇子、钟面”等课件图片,找出其中的角。小组通过观察抽象出的角,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讨论角的特征。根据儿歌,判断所出示图形是否是角。同桌交流,找一找教室中的角。学生动手操作,用纸折出一个角。小组交流讨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关系。学生利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学生尝试做练习题,以巩固新知。
本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本环节的层次活动,利用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同时各种动手动脑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成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牢固,我将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再整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本环节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剪一剪”要求:课下准备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刀,分别剪出5个角、4个角、3个角。
板书设计
认识角尖尖的:顶点
直直的:边
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数学知识得到提升。在教学《认识角》时,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摸一摸”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创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纵观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并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所学知识。例如教授新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扇子”、“钟面”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角;随即,我又利用多媒体,将“扇子”、“钟面”图形的角抽象出来,引导学生感受“角有1个顶点2条边”。教授新知循序渐进。本节课我采用一些列活动,先后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角、了解角的特征、知道角的大小之分、学着用直尺画角,将本课的重难点循序渐进地呈现给学生们。活动众多,学生参与度高。本节课我设计了“想一想”、“摸一摸”、“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创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尽管本节课比较成功,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由于学生活动多,导致课堂秩序不太理想,在学生活动前,教师应充分提出要求,以防活动中学生的突发事件。上完这堂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顶点《认识角》
教学设计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清晰、正确地感知认识“角”的确是不容易的,因此根据教材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角形成的动态过程,从面对角有比较直观的体验。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会用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中重难

直观的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活动准

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和盒子固定角和活动角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之旅即将启程,相信你们会有出色的表现,
让我们为自己加油!加油!
生:加油!
一、导入
1、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师:孩子们,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
师:瞧!它们全在这里。它们想和大家玩个游戏,看看谁摸一摸,就能猜到它是谁。
师:你来。注意把眼睛闭上,不能把它拿出来,你摸到了什么?
学生摸……
学:圆形。
师:举起来给大家看看。(生举起来)
师:送给你!
师:好吧,请你来。
学生摸……
师:不要急,仔细摸,不能拿出来。他是谁?
学:三角形。(不要拿出来)
师:你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学:因为它有三个尖尖的角。
师: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三角形?
学生举起相应图形。
师:祝贺你猜对了!他是你的了!
师:我看谁坐的最好,请你来。
学生摸……
师:它是谁?
学: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的?
学:因为它有四个尖尖的角。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的判断对吗?
学生举起相应图形。
师:恭喜你!它属于你的了!
师:好,最后这个机会留给你了。
学生摸……
师:有答案了吗?
生:五角星。
师:你又怎么知道它是五角星呢?

:因为它有五个尖尖的角。
师:五角星的确有五个凸出的角,把它带回家。
2、揭示课题
师:今天田老师要介绍一位新的朋友给你们认识,它就藏在
我们的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角星里面,它是谁呢?你说!
生:它是角。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新授
1、找角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角,不是人民币元角分的角,也不是动物头上的
长的角,它是我们数学中的一种平面图形,想和它交朋友吗?
生:想。
师:赶快找一找,角都藏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课件出示)。
生:三角形。
师:在这个黄色三角尺里面的表面上有角。
生:五角星。
师:五角星的表面上有许多角。
生:正方形。
师:正方形的这张纸上也有角。
生:纸工袋。
师:纸工袋的表面也有角。
生:闹钟。
师:这个闹钟的时针和分针也形成了一个角。
生:剪刀。
师:剪刀的两个刀刃也形成了一个角。
2、画角
师:这些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如果我们把这些物体漂亮的外衣去掉,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平面图形——角。我们一般用一个小小的弧线来表示,它是角。现在,田老师要把这个朋友请在我们的黑板上来,请大家注意看,注意观察。
师:田老师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朝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最后用一个小弧线表示它是角。(教师边讲边画角)
摸角、认识顶点和边
师:现在我们看到了角的真实的面目,想不想用手摸一摸。
生:想!
师:拿出你们的角,看一看它长什么样,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摸角活动……
师:完成的同学请坐直,谁来告诉我你的感受
生:这个地方很刺手。
师:他说这个地方很刺手。(教师边说边示范)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一起感受)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这两边是直直的,很光滑。
师:的确,这两边是直直的。(师生一起感受,慢一点)
师:你们知道这个扎手的地方和直直的地方叫做什么?
学:扎手的地方叫顶点,直直的地方叫边。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昨天看书知道的。
师:看书预习,是一个好习惯。书本可以告诉我们许多知识,
现在就请大家翻开书84页,看看书上的茄子博士是怎么说的。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勾一勾,划一划。
生看书自学勾划,师巡视。
师:谁上来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情况?好,请你来。(学生上讲台)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你能告诉我,黑板上角的顶点在哪儿吗?
生:顶点在这,边在这和这。(学生边说边指)
师:这就是它的顶点,(教师边说边指边板书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它的边。(教师边说边指边板书边)
师:你的汇报真精彩!谢谢你!(手势请学生回位)
师:“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边说边指,慢一点)谁来复述一遍。
生1复述……
师:说还想说?
生2复述……
师:全班来一遍!(教师随机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没写完,教师转身问:还想说吗?生:想!师:那就说给你的同坐听吧!生自由的大声同坐互说。教师接着随机板书完。])
师:谁能指出这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好,请你来当一当小老师,声音要大一点,让全班都听到。
学生上讲台……
师:他指对了吗?掌声送给他!
师:黑板上这三个图形,虽然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角,因为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你们认为呢?
4、P85:1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角。
生:图一和图三是角。
师:图二和图四是吗?为什么呢?
生:图二有一条边是弯的,图四没有角。
师:你的判断完全正确!
师:你们能正确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吗?(师指着图一和图三问)
生:能。
师:请大家翻开书85页,和你的同坐一起来找一找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学生翻书互指,教师巡视指导。
用拍手形式结束同坐互指角的活动。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都指对了吗?和老师一起来吧!(边说边点课件)图一的顶点在这,边在这!图三的顶点和边分别在这和这!
P85:2数出图形中的角。
师:看来你们对角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些图形中的角都它找出来。请大家完成85页第2题。
学生在书上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用拍手形式结束填空练习。
师:图一有几个角?
生:一个。
师:
这两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上面的那条线是弯的。
师:图二有几个角?
生:两个。
师:图三呢?
生:三个。
师:大家看,图4角有点多。在数的时候,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我们从最上面的角开始,顺时针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边指边与学生一起数)。图四有5个角。
6、游戏“听口令,变大小”
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拿出你们的活动角,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们经常玩的游戏——“听口令,变大小”。但今天的游戏主角是这个活动角。(活动教师要注意动作)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师:我说好。
生:我就好。
师:我说棒。
生:我就棒。
师:我说大。
生:我就大。
师:我说小。
生:我就小。
师:大大大。(慢一点)
生:大大大。
师:小小小。(慢一点)
生:小小小。
师:谁的角比我大?
生:我的角比你大。(要与学生的角进行比较)
师:谁的角比我小?
生:我的角比你小。(要与学生的角进行比较)
师:真好玩!再来次吧!
师生进行二次游戏
师:刚才的游戏大家玩的真开心!现在让我们想想,在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角可以变大变小。
师:对!我们玩的这个活动角的确可以变大变小。你能说说活动角是怎样变大的吗?
生:把它的两条边扳开,就这个角就变大了。(学生边说边示范)
师:我们来试试。(师生一起活动)咦!这个角的确变大了!再大点!在大点!
师:看来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师:哪怎么把这个活动角变小?
生:把它的两条边合拢,就这个角就变小了。(学生边说边示范)
师:再试试!(师生一起活动)小点!再小点!再小点!
师:这说明角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看来在我们的游戏里也有数学的知识!还想再玩一玩吗?
生:想!
师:和你的同坐玩一玩吧!
学生同坐互玩……
7、P85:3判断钟面上角的大小
师:这里有三个钟面,你们能判断出哪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最大,哪个最小吗?
学:第二个钟面上的角最小,第三个钟面上角最大。
师:你的判断完全正确!第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开的最大,它们所形成的也就最大。第二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开的最小,它们所形成的也就最小。
8、P85:4比较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儿有一块三角尺,请拿出和老师这块形状一样的三角尺。学生拿三角尺。
师:请找到我手指的这个角。
学生指到相应的角。
师:举起来,让老师看看你们找对了吗?
学生举起来。
师:它的顶点在哪?(师生一起指出)
师:边呢?(师生一起指出,慢一点)
师:我想问问你们这两个角,谁大?
学:老师的这个角大。
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学:因为老师的这个角边要长一些。
师:哦,他认为老师的这个角边要长一点,所以这个角就要大一点。那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大!
师:首先,我们把两个角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一看另一条边。(教师边讲边演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角一样大。
师:虽然老师这个角的边比你们这个角的边要长很多,但通过实际比较我们却发现这两个角的大小是一样。这说明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角,这个角的边长,这个角的边短,我们能不能根据边的长短来判断这两个角的大小?(出示第二组三角尺)
生:不能。
师:谁愿意上来帮我们比比这两个角的大小?
生上讲台演示……(教师提醒: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把它们的顶点和其中的一条边重合,在观察另一条边。)
师:有发现吗?
生:两个角一样大!
师:这个活动再次说明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P85:5
创造角
师:看得出你们对角这个朋友越来越喜欢。想不想用手工纸自己创造一个角?
生:想!
师: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把手工纸有颜色的一面朝下,再这样对折,这里就形成了一个角。我们用一条小弧线表示。(教师边说边演示)
师:来吧!看看谁的手最巧!
学生活动……
用拍手形式结束学生的活动。
师:与大家分享的时间到了?谁的创造的角比个角大?
生上讲台展示……
师:还有更大的吗?
生上讲台展示……
师:有没有比它小的?
生上讲台展示……
师:孩子们,谢谢你们创造和分享!你们都是小小创造家!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10、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孩子们,让我们来找找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都有角的身影!
欣赏欣赏生活中的角……(教师随机讲解指出)
三、总结
1、学生说
师:我听到同学们都发出来由衷的感叹!角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创造了角,你们想对角这个新朋友说点什么吗?
生……
2、教师说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的表现真棒!今后,田老师希望你们多观察,多发现,进一步的认识角,让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在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玩“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把准备好的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放在盒子里,让学生摸并猜摸到的是什么,再说说理由。变相的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感知角。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选取剪刀、三角形纸片、钟面这三个实物抽象出三个角的基本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让学生初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接着,介绍我让学生拿出我提前为他们准备的固定角,让学生摸一摸上面的角,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从而更好的体会角的组成,并适时告诉角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初步明确构成角的基本要素。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认识角,有助于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看,自主构建角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拿出活动角,通过“听口令、变大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角有大有小,并感悟到角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最后我再给予比较全面的总结。还有一个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我手里的三角尺和学生的三角尺上的同一个角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两块三角尺上同一个角叉开的大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两块三角尺上同样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诱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使得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掌握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我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大大小小的角,给予语言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明白一些基本结构,主要是让学生喜欢角,产生学习兴趣。在课的结尾我出示了一些学校里学生能经常见到的有角的图片,学生在欣赏后给发言的机会,对角说点什么。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用游戏动手等活动提高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设计的游戏环节贯穿整节课。不过,对于难点还需要加强,尽量做到让全班学生都能完全明白。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冀教
版本
设计人:
日期:
课题:
认识角
课型: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让学生用小棒拼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和交流使学生知道: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在交流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角。活动二,做活动角。知道一个角有2条边和一个顶点。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活动三,“做一做”安排了折角、画角的内容。让学生用纸折角。折完后,可以让同桌互相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还可以让同桌比一比谁折出的角大。让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可先教师示范一下,再让学生画。最后,通过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角?”的讨论、交流,把所学的角的认识及时与生活中物品上的角联系起来,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动手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用小棒拼角、做活动角、用纸折角等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从实物过渡到抽象,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预习作业
制作活动角、填写预习纸。
课前准备
小棒9根,活动角、彩纸、直尺、红领巾、折扇。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一、导入新课二、认识新知、操作交流三、探索阶段
交流提升阶段五、巩固拓展阶段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知道咱们今天学习什么内容吗?生:知道,认识角。师:很好,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种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一、拼图形师:我们课前做了预习,大家都做了小棒拼图形,能不能现在分别用4、3、2根小棒帮老师拼个图形吗?课件出示:分别用4、3、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全班动手拼图形,找一个孩子到台前拼,多拼出几种角。1、师:给大家说一说你拼出的各是什么图形?生1:正方形、三角形、角。师:最后这个图形和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吗?2、师:通过刚才的用小棒拼图形,我们知道了四边形、三角形用小棒围起来的是封闭图形,2根小棒则不能拼成封闭图形。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上面这些图形都是角。做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知道了什么是角,我们现在和老师一起画一个角好不好?生:好师:仔细看,我们第一步先画什么?师:我们的角画完了。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角都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吗?生:顶点和边师:上来指一指顶点和边在哪里?生上来指。板书:角上标出顶点和边角有2条边和1个顶点。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角,你们能在三角板尺上找到一个角吗,摸一摸边在哪里,再摸摸顶点,尖尖的扎不扎?全班摸三角板。师:好,把三角尺统一收起来。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摸角感受,你们觉得角到底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表示角呢?生:这里(指一指)师:很好,这部分就是角,我们用小弧线来表示角。(红颜色粉笔标出来)现在大家都会画角了吗?我们一起书空画一遍角。画上角的符号。师:我们一起总结下“角”的特征,和老师一起念一遍。念儿歌课件出示:儿歌前两句。转动活动角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你们都做了这个活动角,那你们会玩这个活动角吗?生:会学生上台展示。师:转动的慢一点,通过转动你发现了什么?(找2个孩子,渗透“张开”一词)生: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会形成许多角。随着转动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用手体验)角与两边张口有关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感受角的变化,现在张口小(定住),接着张口大一些。(这个时候演示三种角)课件演示:根据手的变化依次出现三个角。师:第一个角我们就管他叫做角1,由此到角3。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三个角,哪个角大?为什么?生:角3最大,角1最小。因为角3的张口最大。(找2个学生说,最后一起总结)师:通过刚才的比较大小,我们知道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课件出示:两个角,比较大小。感受角与两边长度无关。师:现在请同学们看我们的预习纸,现在呀这两个角在争大小,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红角与蓝角)师:你们觉得这两个角相等吗生:相等(不相等)。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验证猜想。课件出示:预习温馨提示小组填写汇报记录单(学生拿着两个大小不同的活动角,根据预习纸转动成大小相等角,两个角重合进行验证。)师:好,哪个组愿意汇报下你们的结果。课件出示:汇报要求。(两组汇报演示,说出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小组可以出现这种方法:通过刚才两个角大小比较,如果我就是一个角呢,把它的边长增长,你们说这个角变大了吗?教师用角的学具进行演示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知道红角和蓝角后来是怎么做的吗?他们呀真的去比较了,请看……课件出示
红角与蓝角比较过程。师:通过我们一系列的验证知道,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由此,我们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折角师:我们认识了角,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彩纸,折一个角,同桌两人进行角的比较,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画划出角的符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找两个孩子上台展示)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再找一个孩子折的角,和他的大小进行比较。)师:这两个同学折的角,哪个大,那个小?全班学生回答。三、画角师:刚才我们说了角的画法,大家还记得吗?生:记得。师:好,请你打开书31页,迅速在书上画3个大小不同的角。学生画完投影展示。学生边展示边说一遍画法。生:先画一个点,这个圆点作角的顶点,再由这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线,就画出一个角。师:那你能说一说自己画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回答。完成“说一说”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角?课件先出示图片,学生再举例说明。生:红领巾上有3个角;
正方形的钟表有4个角、时针和分针也组成角。(找完这些再从教室的物品上找角)。师:你们能从咱们的教室里找到角吗?生:门、黑板、红花榜展板等。五、练一练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这节课学习认识角,你们都学会了吗?生:学会了。师:那么老师就考考你们,我们玩一个闯关的游戏,答对题的奖励一个小星星,哪个组的小星星多,哪个组就获胜了。最后这个组的同学,每人得到一朵小红花,听明白了吗?生:明白。师:好我们现在开始。(课件展示)1、拿一把折扇,找学生上台做出大小不同的角。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学生判断,并说出是怎样判断的?3、在下面物品的图片上找角,并画出来问题讨论:图中各有几个角?重点说一说第3个图形有没有角,并说出理由。生:三角形有3个角,长方形有4个角,最后一个图形只有1个角。最后一道拓展题:学生数一数这个角一共有几个角。出示课件(根据课上时间选做)
第一步先画一个点,这个点就是顶点。第二步再从这个点引出的一条线,作为角的一边。第三步最后还从这个点起向不同方向引出第二条线,作为角的另一条边。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画图角)
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学反思:《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角》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为学生以后继续认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作好铺垫,也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有较强的表现欲,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老师的认可等。“角”蕴含在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中,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它,但却没有认真观察、思考过。“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感知,比较抽象,且二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时,以形象思维为主。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需要在认真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地、循序渐进地从实物和其他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
感知“角”的特征。
【教材目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彩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认识生活中的角)
1、导入:在小白兔的小屋上,找一找,有哪些你认识的平面图形?2、课件演示:闪动小屋上的角,录音播放: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引导学生试认后导出课题:这种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认识角)。3、欣赏:课件展示生活中有角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回忆已学的四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学生欣赏图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入手,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导探究
获取新知
(初步体验角的特征)
1、找一找:你们能在身边的物体表面上找到“角”,并说给同桌听听吗?2、指出物体表面的“角”(1)大家都找到了许多的“角”,但是你们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的哪一个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指出三角板中“角”的方法。(指角时,强调要从顶点开始。)(2)每个人选出自己在物体表面上找到的一个“角”,像老师这样指给同桌看一看。(3)请学生代表把自己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一看。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1)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从这些物体表面上找出平面图形“角”。(2)课件动态演示“角”的各部分(顶点和边)。(3)介绍“角”各部分名称:把这个点称为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称为角的两条“边”。(4)同学代表上讲台把黑板上的“角”的顶点和边指出来。并说明这个角可以用“⌒”标出,记作:∠1,读作:角1。(4)想一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画角课件展示画角的过程;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学生在桌面上学具上找“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指“角”的方法。学生准确的把找到的“角”指出来。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把三角板的“角”在黑板描出来的过程。学生把剪刀、闹钟和红领巾表面的“角”找出来。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课件的演示,想一想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在三角板上任意找到一个角,摸一摸,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学生思考“想一想”
让学生通过找一张,指一指等活动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基本特征。此处通过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用描的方法和“⌒”标出图形中的角,摸一摸,指一指和想一想等活动,使他们从直观抽象出图形,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故事激趣
继续探究
(比较“角”大小)
1、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微课播放故事:有两个角,一个叫蓝角,一个叫红角,他们是好朋友。可有一天,他俩为了谁大谁小吵起来了。(2)那究竟它们谁大谁小呢?引导学生讨论。(3)课件演示“红角和蓝角”
进行验证。(红角与蓝角重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4)思考: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①课件演示,全班交流。②老师活动角展示,学生动手体会。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的越大,角越大,张口的越小,角越小。2、造“角”比大小
老师利用活动角造一个角展示给学生看:(1)提出要求:利用活动角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要大的角,同桌互相检验,看造的角是否比老师的大。(2)提出要求:利用活动角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要小的角,同桌互相检验,看造的角是否比老师的小。(3)利用活动角,请同桌之间相互造“角”比大小吧!
学生听故事。学生讨论后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有关。学生造“角”比大小。
通过故事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故事中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紧接着提出疑问: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课件演示更直观生动地揭示了角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口大小有关。。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角的大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造角”来比较大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该如何正确的比较“角”的大小: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闯关游戏
巩固新知
今天孩子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不仅认识了角,还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数学游乐园,玩闯关游戏怎么样?有信心吗?第一关:慧眼识角第二关:我会标
(完成书本88页“指一指”)第三关:我会比
学生抢答。取一名学生的答案通过投影机展示,集体订正。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出发,设计了他们喜欢的趣味练习“闯关游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第一关和第二关是基础练习,能有效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并且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把课堂气氛高潮。这关是提高性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五)
欣赏微课
渗透角的数学文化
利用微课播放西湖上扇子展开合上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美轮美奂的扇子舞实际就是角变大变小一个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感知数学博大精深。
(六)
课堂总结
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2、把今天的所学到的知识编成了一首儿歌:(音乐响起)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学生小组内讨论、说一说,然后学生代表说。集体总结,唱儿歌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使其充分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儿歌的形式把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乐中学。
(七)
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幅有角的美丽图画。
学生课后动手画图。
让学生通过设计图画,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认识角”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但“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因此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合作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和折一折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扣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动画播放“红角与蓝角的大小之争”故事,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故事中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后,提出疑问: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紧接着让学生利用活动角开展探究活动,亲自体验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并使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
利用微课播放西湖上扇子展开合上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美轮美奂的扇子舞实际就是角变大变小一个过程,渗透数学文化,感知数学博大精深。
整节课,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在闯关游戏中,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大家都全身心地参与活动中去,想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