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在科学探究中,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 )
A.
减少测量误差
B.
增加实验次数
C.
数据越多越好
D.
增加实验难度
3.在生物圈的各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A.
大气圈的上层
B.
大气圈的下层
C.
岩石圈的上层
D.
水圈的底层
4.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B.
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C.
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
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5.下列对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图中有一条食物链:蝉→螳螂→黄雀→蛇
C.
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
当环境受到污染时,蛇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少
6.红楼梦葬花呤中的“花谢花飞花满天…桃李明年能再发…三月香巢已垒成.”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应激性和适应性
B.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
生物能进行呼吸
D.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7.按照生活环境对下列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属于水生生物的是( )
①鲫鱼
②羊
③麻雀
④狗
⑤水绵
⑥玉米
⑦鸡
⑧鲤鱼
A.
①⑤⑧
B.
①②③
C.
④⑤⑥
D.
⑤⑦⑧
8.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 )
A.
具有细胞核
B.
呼吸并消耗氧气
C.
繁殖后代
D.
能进行反射
9.下列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蚯蚓体表分泌黏液,适于在土壤中生活
B.
蝗虫的外骨骼适应陆地的生活环境
C.
青蛙和乌龟水陆两栖,完全依靠肺呼吸
D.
家鸽的前肢变成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
10.下列能够适应水中生活环境的生物是( )
A.
绿藻
B.
月季
C.
麻雀
D.
蚂蚁
11.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据报道,地震发生前一日,博克拉附近的野生动物园内很多大型野生动物都涌到了开阔地带.野生动物的这种现象能说明(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12.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
①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良好
⑥生长不良
A.
②③④
B.
①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13.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要认真仔细
B.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C.
观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观察用具
D.
观察时要按一定的次序观察
14.某学生对图草原生态系统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C.
若将狐捕杀,兔的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
D.
狐、鹰、蛇与鼠是竞争关系
15.下列不属于“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原因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数量相对太多
B.
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越来越低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D.
由于环境恶化,很多物种逐渐死去
1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统一整体
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D.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7.目前许多自然生态系统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人工生态系统,其中对其它生态系统的依赖很大,比较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是(
)
A.
城市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鱼塘生态系统
D.
果园生态系统
18.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A.
浮游植物
B.
肉食鱼类
C.
浮游动物
D.
大型鱼类
19.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依赖环境
20.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生物→剑水藻→蜻蜓幼鱼→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排入难解难分的有毒物质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是( )
A.
微小水生植物最多
B.
大鱼最多
C.
各种生物一样多
D.
活的时间比较长的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下列谚语或诗句均与生物密切相关并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理解作答:
(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________关系.
(2)“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________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营社群生活,组成一个和谐大“家庭”,为利于种群生存,它们之间大都有明确的分工,表现为________关系.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者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物质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5)“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2.“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郭沫若:《女神》,1927)这深情而富含哲理的诗句,让人感动,更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请你仔细阅读理解上面诗句,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诗中的“你”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__ ,它是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所依赖的资源与环境.
(2)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良行为,不经意间就可能会对诗中的“你”造成危害.请试举一例发生在你身边的这种不良行为:_________.
(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某些乡村大面积兴建基础设施,导致绿化面积大大减少.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列举两条保护措施: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条永久性的环保宣传标语:_________.
23.小明对校园的生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到的生物记录如下:①铁树、②枯枝落叶、③含羞草、④月季、⑤小鱼、⑥蚯蚓、⑦麻雀、⑧人、⑨感冒病毒、⑩蘑菇等.
(1)其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填序号),应在调查表中除去.
(2)所调查到的生物如果按形态结构特点划分,属于植物的是 (填序号);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划分成 和 等.
(3)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老鼠、蟑螂等生物携带病菌,应马上打死,不需记录.
B.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中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
C.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拔出来去问家长和老师.
D.天空中飞过一只麻雀,要马上记录下来.
24.请同学们利用已学到的归类方法,按要求对以下生物进行归类.
(1)某学生在某村调查到的生物有小麦、玉米、牛、家鸽、花生、鹌鹑、羊、鹅、猪、高粱、棉花、鸭子等,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并说明理由.
(2)下面是刘刚、李明、张琳同学调查到的校园生物:麻雀、金鱼、柿树、冬青、水草、樱花、蘑菇、杨树、柳树,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并说明理由.
25.下列是小明所调查的生物,蒲公英、蘑菇、鼠妇、狗尾草、鲤鱼、大叶黄杨、荷花、蚂蚁,请尝试用一种合适的方法将它们进行归类.注意:请写出类别以及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并准确将他们归类.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生态系统中有花、有草、有马的生物景象,故不符合题意.
B、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体现了有花、有水的田园风光,故不符合题意.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最差,故符合题意.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故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所谓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准,所以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估读时造成的偏差.
3.【答案】C
【解析】A、大气圈的上层,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A不符合题意;
B、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B不符合题意;
C、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可见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的上层,C符合题意;
D、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D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由于湿地多水、过湿,故不透气,不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也多是各种水鸟或鹤类,生物的种类相对不够丰富,
因此湿地生态系统不是所有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雨林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年降水量多,且分配均匀,无明显旱季,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以及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
5.【答案】A
【解析】A、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螳螂、黄雀、蛇,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因此,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如图示中的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故B错误;
C、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可能与蝉之间的关系构成竞争关系,故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该生态系统中蛇的级别最高,它的体内积存铅最多.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花谢花飞花满天,”花谢后子房开始发育,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桃李明年能再发”体现了生物的再生长现象,“三月香巢已垒成”体现了生物的繁殖现象.
7.【答案】A
【解析】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陆生生物是指在陆地上生活的生物,水生生物是指在水中生活的生物.如①鲫鱼⑤水绵⑧鲤鱼,而像②羊③麻雀④狗⑥玉米⑦鸡生活在陆地上属于陆生生物.
8.【答案】C
【解析】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如细菌,A错误;
B、生物能进行呼吸,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错误;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C正确;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反应包括应激性和反射,D错误.
9.【答案】C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多种,与其运动器官和生活环境有关.
A、蚯蚓体表有粘液,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A正确;
B、昆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B正确;
C、青蛙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不能完全靠肺呼吸,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可以完全用肺呼吸,C错误;
D、家鸽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可以煽动空气,适于空中飞翔,D正确.
10.【答案】A
【解析】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挺水植物(如荷花、芦苇)、浮叶植物(如睡莲、浮萍),沉水植物(如黑藻、金鱼藻)和漂浮植物(如水葫芦)以及挺水草本植物(如美人蕉、梭鱼草).可见绿藻属于水生植物.而月季、麻雀、蚂蚁均属于陆生生物.
11.【答案】B
【解析】地震发生前一日,博克拉附近的野生动物园内很多大型野生动物都涌到了开阔地带.野生动物的这种现象能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2.【答案】B
【解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照.实验组是对变量光照改变的一组,即③黑暗中培养;预期结果是⑥生长不良;对照组是④在光下培养,预期结果是⑤生长良好.
13.【答案】C
【解析】A、进行科学观察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细致地观察,A正确;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正确;
C、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C错误;
D、进行科学观察时要认真,要按一定的次序观察,并如实做好记录,故D正确.
14.【答案】D
【解析】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若将狐杀死,兔失去了天敌在短时间内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加,但草的数量又会不断的减少,从而兔的数量又会不断的减少,从图中可以看出,狐、鹰、蛇是以鼠为食物的,因此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关系.
15.【答案】A
【解析】A、生物种类关系失调.绿色植物的数量相对不是太多,而是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引起其他生物的减少和失调,是失败的原因,A错误.
B、氧气减少.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会因为光合作用减弱使大气中氧气减少,是失败的原因,B正确.
C、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会因为光合作用减弱使二氧化碳增多,C正确;
D、由于环境恶化,很多物种逐渐死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D正确.
16.【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既有高大的山脉,也有低洼的海洋,因此这三个圈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生物就生活在这三个圈层中,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17.【答案】A
【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城市生态系统由少量的植物(生产者),人、少量的动物(消费者),分解者以及生活环境组成,所以比较脆弱。
18.【答案】A
【解析】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海洋的面积约3.62亿平方公里,比全球陆地面积(约1.5亿平方公里)的两倍还要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肉食鱼类、浮游动物、大型鱼类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
19.【答案】A
【解析】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换句话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不易被天敌发现,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是生物对沙漠缺水的适应,因此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
20.【答案】B
【解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微小生物→剑水藻→蜻蜓幼鱼→小鱼→大鱼”大鱼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21.【答案】(1)捕食;
(2)水分;
(3)合作;
(4)分解;
(5)变异.
【解析】(1)黄鼠狼吃鸡是为了获取食物来生存,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3)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反映了生物之间通过分工合作而有利于生存.
(4)细菌和真菌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5)“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了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22.【答案】(1)、生物圈
(2)、乱扔废旧电池(乱扔纸屑果皮,乱吐口香糖、泡泡糖等,只要列举一例合理答案即可)
(3)、①植树造林;②退耕还林
(4)、环境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解析】(1)、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
(2)、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不要乱扔纸屑果皮,乱吐口香糖、泡泡糖,乱扔废旧电池等,否则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生物圈是迄今为止,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要大力的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想办法增加植被.
(4)、环保宣传标语要简洁、明快,凸显主题,如“环境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23.【答案】(1)②
(2)①③④;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BD
【解析】(1)题干中的①铁树、③含羞草、④月季、⑤小鱼、⑥蚯蚓、⑦麻雀、⑧人、⑨感冒病毒、⑩蘑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②枯枝落叶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2)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形态结构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它们分成植物界、动物界和其它的几个界.题中的生物既有植物,也有动物,其中:①铁树、③含羞草、④月季属于植物,⑤小鱼、⑥蚯蚓、⑦麻雀、⑧人属于动物.其他生物:⑨感冒病毒、⑩蘑菇.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划分成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陆生生物有:①铁树、③含羞草、④月季、⑥蚯蚓、⑦麻雀、⑧人、⑩蘑菇等,水生生物有⑤鱼等.
(3)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动物.A、C的做法都不正确.BD是正确的.
24.【答案】(1)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我们把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题中的小麦、玉米、花生、高粱、棉花属于植物,为一类,牛、家鸽、鹌鹑、羊、鹅、猪、鸭子属于动物,为一类;
根据生物用途可不同,小麦、玉米、花生、高粱、棉花为作物,为一类,牛、羊、猪为家畜,鹌鹑、鹅、鸭子为家禽,家鸽为宠物为一类.
(2)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我们把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题中的柿树、冬青、水草、樱花、杨树、柳树属于植物,为一类麻雀、金鱼属于动物,为一类,蘑菇属于真菌,为一类.
根据生物生活环境不同麻雀、柿树、冬青、樱花、蘑菇、杨树、柳树生活在陆地上,为一类;而金鱼、水草是生活在水中的,为一类.
【解析】生物归类的方法很多: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等.
(1)生物的分类依据有很多,如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我们把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题中的小麦、玉米、花生、高粱、棉花、属于植物,为一类,牛、家鸽、鹌鹑、羊、鹅、猪、鸭子属于动物,为一类;
根据生物用途可不同,小麦、玉米、花生、高粱、棉花为作物,为一类,牛、羊、猪为家畜,鹌鹑、鹅、鸭子为家禽,家鸽为宠物为一类.
(2)生物的分类依据有很多,如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我们把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题中的柿树、冬青、水草、樱花、杨树、柳树属于植物,为一类麻雀、金鱼属于动物,为一类,蘑菇属于真菌,为一类.
根据生物生活环境不同麻雀、柿树、冬青、樱花、蘑菇、杨树、柳树生活在陆地上,为一类;而金鱼、水草、是生活在水中的,为一类.
25.【答案】妇鼠、鲤鱼、蚂蚁都属于动物,蒲公英、狗尾草、大叶黄杨、荷花等都属于植物,蘑菇属于其它生物;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题干中妇鼠、鲤鱼、蚂蚁都属于动物,蒲公英、狗尾草、大叶黄杨、荷花等都属于植物,蘑菇属于其它生物,因此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