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3.1《重力-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3.1《重力-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3 06: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章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力(第三章第1节)
课程类型
课时安排
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能作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了解重力的定义,
能够区分重力与万有引力,知道二者的关系。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4.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力的性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2.通过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体会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的探究过程。3.通过重心概念的学习,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学习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过介绍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2.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用物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性质力与效果力。
2.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重力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和作用点。难点: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2.重心的概念,重心位置的影响因素,确定物体重心的位置,以及掌握“等效替代”的学习方法。

具:多媒体、薄纸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进程(不够请附页):一、激情导入,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早上好!前面两章我们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力学的知识。在初中我们就已经接触过力的概念,相信同学们对此并不陌生,但是初中的知识是不完善不全面的,因而通过这章的学习,我们对力学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在力学中,力的概念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均离不开力。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力的定义是什么?(暗示他们在书上寻找)【学生活动】回答: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活动】很好,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力的两个特点。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说明力具有物质性。什么叫做物质性?就是说一个力的产生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比如说,我用手推桌上的粉笔盒,使之运动,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学生活动】回答:手是施力物体,粉笔盒是受力物体。【教师活动】这就是物质性,这是力的第一个特点。另外,力既然是相互作用,那么它就有相互性。一个力不可能单独存在,如果你发现了一个力,必定有一个力与之相对应,我们称之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推黑板的同时,我人要向后退,为什么?因为我在推黑班的时候给黑板一个推力,黑板也给我一个推力,所以我向后退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并且这一对力的性质是相同的。到这里可能有同学有疑问了,力的性质又是什么?力的性质是指力的产生条件,力的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的条件和特点是一样的。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说两个力的性质不一样就是说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各种力的性质不同,为力的分类提供了一种依据。根据力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力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个力我们将在以后着重学习。关于力的分类,还有一种分法,就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具体可以分为阻力、动力、向心力、浮力、压力、支持力等等等等。有同学说,太麻烦啦,力的分类又要根据性质分,又要根据效果分,还这么多,记都记不住,有没有简单的分类方法?有!科学家认识到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展示图片:第一种,万有引力,这是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图片中万有引力将行星和恒星聚在一起,组成太阳系、银河系和其他星系。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物体,就好比我和你们之间也有万有引力,不过这个力太小了我们感受不到。地球对我们也有万有引力,是我们站立在地面上而不是飘在空中。第二种,电磁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存在于电荷和电荷之间,还存在于磁体与磁体之间。我们很熟悉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就是由电磁相互作用引起的。第三种是强相互作用,它的作用范围很小,只有m,这种相互作用力存在于质子和中子之间,像氢弹就是利用了强相互作用。最后一种,弱相互作用,它的作用范围和强相互作用一样,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倍。讲完这四种相互作用,关于力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初中学习过,我们知道力的图示有三要素,分别是哪些?【学生活动】回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活动】对,同学们说的很对。但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在以后学习受力分析时,我们一般只画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要求更加简单,只要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可。展示图片:在自然界中,各种物体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那现在请同学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张图片,想一想这两张图片中的物体将会怎样运动。【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教师活动】提问。【学生活动】回答:瀑布下落。人也会下落。【教师活动】提问:对,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它们都会下落。那现在老师手中有一根粉笔,举起静止在空中,等我松手,它会怎样运动?【学生活动】下落。【教师活动】演示:有同学回答他会下落,那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是怎么下落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学生活动】直线下落。【教师活动】好,同学们观察到粉笔的运动轨迹是直线,也就是说,粉笔是竖直下落的,那么,为什么粉笔会竖直下落呢?粉笔刚开始是静止的,后来下落过程中明显有了一定的速度,说明速度在改变,速度在改变就是运动状态在改变,我们知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的作用。那粉笔究竟是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使得它竖直向下运动的呢?原来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力就叫做重力。二、新课讲解【教师活动】首先,我们可以看出,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那我要问同学们,物体在月球上会不会受到重力?在太阳上呢?【学生活动】思考。【教师活动】答案是肯定的,展示图片:1960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后做了一次自由落体实验,在月球上将小锤和羽毛释放,可以发现也是竖直下落的。其实,物体在月球上,在太阳上都是受到重力的。重力是由于引力引起的,这种引力就是前面讲到的万有引力。(画图分析)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物体,所以物体在月球上也会受到重力的。因此,书上对于重力的定义是不严谨的,重力是由于天体的吸引引起的。初中我们就已经学过,重力的表达式是G=mg。从这个表达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只要一个物体有质量,它在天体表面就受到重力。比如我手上的这根粉笔,现在被我握在手上,它受不受到重力?【学生活动】回答:受到。【教师活动】那我现在用力捏这根粉笔,它受不受到重力?【学生活动】回答:受到。【教师活动】对,它仍然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吧?这说明,物体受不受重力是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是无关的。那我现在把这根粉笔扔出去,在粉笔落地的过程中,受不受到重力?【学生活动】回答:受到。【教师活动】粉笔在我手中的时候是静止状态,扔出去之后有了一定的速度,它始终受到重力,这说明物体受不受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无关的。刚刚我们说粉笔从静止释放是竖直下落的,其实这也是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提问:能不能把方向改成垂直向下?【学生活动】思考。【教师活动】不可以,不可以啊。以斜面上的物体为例说明。那力的单位是牛顿。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关于力的三要素,还缺什么?【学生活动】回答:作用点。【教师活动】对,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我们在画力的图示的时候,将作用点画在重心。以正方体物快为例,画重力的图示。我们把重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那是不是说只有重心受到重力?
【学生活动】不是。【教师活动】显然不是的,物块上的每一点都受到重力,把重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只是将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为重力集中在重心这一点。那么,重心如何找呢?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以圆形铁丝为例)那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呢?有一类特殊的物体,薄板类的物体,它的重心有一种巧妙的方法来寻找。这种方法是悬挂法。(以纸片为例)了解这种方法后,我要问问同学们,为什么能用悬挂法求解重心,为什么这两条线的交点就是重心呢?从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去分析。可能有些同学觉得奇怪,好像任何物体的重心都能用悬挂法求解出来嘛,为什么这里写只适用于薄板类?(以粉笔盒为例,作用线无法画出。)那重心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通过刚刚这几个例子,我们也能看到,重心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寻找重心对于受力分析特别是重力分析有重要作用,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利用重心的变化。(以相扑为例)
板书设计: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力一、力的概念1.物质性2.相互性
阻力二、力的分类
动力
重力
向心力1.按性质分
弹力
2.按力的效果分
浮力
摩擦力
压力
支持力…三、四种相互作用1.引力相互作用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李4.弱相互作用力四、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2.表达式:G=mg
与外力、运动状态无关3.方向:竖直向下4.单位:N5.作用点:重心
质量分不均匀且形状规则:几何中心如何找
薄板类:悬挂法
重心分布:即可在物体内也可在物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