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
时间:1924—1927年
原因:
(1)主观:孙中山多次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均宣告失败,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陷入低潮
(2)客观:共产国际、苏联政府为国共合作提供了支持
目标: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史实:
政治:
中共三大:
(1)1923年6月召开
(2)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国民党一大:
(1)1924年1月召开
(2)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军事:
黄埔军校:
(1)1924年5月,广州黄埔
(2)主要领导人为孙中山(军校总理)、蒋介石
(校长)、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3)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结果: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之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7月—1928年底
前提:国共合作的实现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讨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
过程:
(1)北伐先锋: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
(2)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叶挺独立团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3)江西战场:歼灭孙传芳主力;
(4)东进:阶段胜利: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5)北上:
①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②1928年,北伐军进至京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往关外。
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
南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湖北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主要对象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主要战场
主要战役
上海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突出战绩:
叶挺领导第四军独立团
战役: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
结果:消灭吴佩孚主力,赢得了“铁军”称号。
叶挺:北伐第四军先遣独立团团长,以铁军著称
开始时间
1926年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著名将领
叶挺
重要战役
小结
北伐战争
总司令
蒋介石
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战绩
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北伐军能够节节胜利
的原因是什么?
1.作战方针正确
2.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先锋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配合和支持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
1927年4月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8年5月20日[1]),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统辖全国各地的中央政府,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宁汉合流后成为中国国民党政权,1928年东北易帜后成为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合影
蒋介石
1927年4月18日
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汪精卫分共: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3、结果:国民大革命失败。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事件,发
布查禁工人集会的命令,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
遭到血腥镇压。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汪精卫(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宁可枉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
汪精卫(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出生于广东三水,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
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民国四大美男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1927年7月15日由汪精卫主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发动的针对共产党的反革命政变。
在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北伐时,原先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及武汉两政府。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乃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之后便在国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清党”。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宣告结束,而武汉国民政府借此机会,打压蒋介石势力,将南京与武汉两处国民政府合并。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两次反革命政变比较表
“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
革命政变
1927.4.12
1927.7.15
上海
武汉
蒋介石
汪精卫
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名称
时间
地点
罪魁
祸首
后果
失败原因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为什么说是失败的国民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4、宁汉合流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
5、国民党二次北伐
6、东北改旗易帜:
1928年底,张学良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