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27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27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11 14:29:16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河南登封
创设情境:认识山体部位
鞍部
山峰
山脊
山谷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程标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目标:
1.依据图片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2.根据情形估算海拔、相对高度。
3.结合图认识等高线图,判读坡度的陡缓。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高线的特点。
5.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自学:
观图思考
1、下车后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1492m,这组数字表示的什么呢?
2、车停在海拔200m的停车场,从停车场到峻极峰(1492m)我还要爬高多少米呢?
3、1292m表示的是什么呢?
自学:
1、阅读课文24页的内容,识记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观下图思考,海拔的基准面是谁?
3、甲乙的海拔各是多少米?甲乙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这是一幅什么图呢?它是如何得来的?
等高线地形图
观图思考:
1、等高线是如何得来的?
2、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自学:
课本26页活动1
推理:
1、什么是等深线?
2、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什么?
自学:
探究: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操作任务单:
1.将手中纸板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叠加起来,认识山体不同部位。
2.给每一个纸板上的等高线标注上海拔。(注意等高距要一致)
3.观察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变化特点。
呈闭合状,数值内高外低
山峰
总结特点
等高线由高向低处凸
山脊
总结特点
等高线由低向高处凸
山谷
总结特点
等高线重叠
陡崖
总结特点
鞍部
两座山峰之间相对平缓的部位
总结特点
请大家为我们选择合适的登山路线并说出理由。
1、下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区别是什么?
2、它是如何得来的?
3、你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图思考:
分层设色地形图
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依据图例,观察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所对应的平均海拔和地势起伏状况。
观图思考:
平均海拔200米以下
地势低平
海拔500米以下地势较起伏大
海拔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海拔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四周高,中间低。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盆地
丘陵
山地
这又是一幅什么图呢?
地形剖面图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呢?
地形剖面图的优点是什么?
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绘制地形剖面图
完成课本28页活动题
课堂小结: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相对高度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高线特点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地形剖面图
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