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3.能够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随文识字解词,并运用不同朗读方式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故事。
2.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结合工具书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难点
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两百年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喝茶的时候,通过一颗从树上落到地下的苹果,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地落到地上,而不是向上、向侧或倾斜地掉落?这种思考后来形成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理论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未来。万有引力定律形成的秘诀就是牛顿善于观察、思考和发现。而在我国的晋朝时期,有一个七岁的孩子,在观察道旁的李子树后,通过思考也得出了一个客观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呢?答案就在《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中。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戎”竖弯钩要伸展。
“诸”左窄右宽,“者”的撇要舒展。
“唯”的“口”小且偏上,右部四横间距相等。
易错提示:
“戎”注意撇上有一横,右上有一点,不要少写。
“竞”注意与“竟”的区别,里面不要多一横。
“唯”右边是四横,不要少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
竞(竞争)—竟(竟然)
诸(诸位)—猪(小猪)—堵(堵车)
唯(唯一)—难(困难)—谁(谁人)—维(维护)
同音字归类示例:
戎(戎马)—容(容易)—荣(光荣)
诸(诸多)—朱(朱红色)—猪(野猪)—珠(水珠)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课文相关知识。
知识介绍示例: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的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节奏划分断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明确: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抽测学生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方法,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和不恰当的停顿。尤其是多音字“看”和“折”的读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语意深刻、概括力强等特点。在学习文言文阅读时,首先要扫清生字障碍,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朗读,做到熟读成诵。下节课我们将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大家可以先借助工具书和教材注释来尝试理解课文意思。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戎装 品尝 诸位 竞相 唯一
2.导入新课:本课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的顺序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一些区别,因此,要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主题,还需要我们将本课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疏通这篇课文的意思,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
二、 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纠正读音和朗读节奏。
(2)课件呈现本课的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
(3)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预习情况,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本课的内容。
(4)小组汇报成果,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明确:尝,曾经;诸,许多;游,玩耍;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走,跑;唯,只有;信然,的确如此。
(5)根据“尝”“走”字拓展古今异义词现象。
明确:古今异义词是指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6)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文言文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并积累。(学生自由回答)
古今异义词示例:
去:众皆弃去。(《司马光》)意思为“离开”,今义为“到;往”。
(7)小组汇报:将课文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他学生补充,针对有异议的地方进行讨论和引导。
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2.课文理解。
(1)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和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本课讲述了王戎和小伙伴玩耍时,看到路边果实累累的李树,判断李子是苦的,其他人摘取果实一尝,确实是这样。
(2)思考:看到道旁多子折枝的李树,王戎和小朋友们各是怎么做的?
明确: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朗读“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并思考王戎做出这个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如果李子是甜的,又在路边,早被路人摘掉,怎会留下这么多果实?所以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
(4)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和指导口语表达)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课文讲述了王戎通过对路边李树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得出李子很苦的结论,并得到证实的故事,说明乐于思考,善于动脑筋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要多观察,善思考,并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世说新语》中有很多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章,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王戎不取道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