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牛和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 、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感受“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感受“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大家认识这两种是什么动物吗?大家对它们又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回答)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牛是勤劳憨厚的,而鹅是美丽高贵的。那么作者眼中的牛和鹅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叫作《牛和鹅》的课文。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翘舌音“甚、捶、摔”、后鼻音“凭”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摸、捶、脱、昏、握、摔”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脖”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跪、甚、顽、掐、凭”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形近字歌示例:
甚:技艺真精湛,堪称世典范。事事细斟酌,甚得世人赞。
顽:领回顽皮狗,家人心烦忧。须要细照顾,脾气才顺溜。
凭:依靠凭单,恁地大胆。租赁房屋,任重道远。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跪”的“危”竖撇往左下伸,竖弯钩不宜过大。
“甚”的“其”字不宜过宽。
“锤”的“垂”撇末端在竖中线上,末横短。
“顽”的“元”竖弯钩要变成竖提。
“脖”的“月”中两横略靠上。
“概”结构紧凑,末笔竖弯钩不要写得过大。
“昏”上部斜钩宜伸展,下部“日”要居中。
“凭”上下比例匀称,横折弯钩圆润有力。
易错提示:
“脖”的右上部不要写成“士”。
(3)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
莫:摸(抚摸)—模(模样)—膜(隔膜)
危:跪(下跪)—脆(脆弱)—诡(诡辩)
垂:捶(捶打)—唾(唾液)—锤(铁锤)
既:概(大概)—慨(感慨)—溉(灌溉)
臽:掐(掐断)—馅(馅饼)
(4)多音字。
臂
挣
(5)重点词语释义。
根本:从头到尾,始终,全然。
衣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助威:帮助增加声势。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无缘无故:毫无原因,平白无故。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主要写了“我”原来十分怕鹅,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我”再也不怕鹅了。
2.根据刚才概括出的主要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明确:“我”为什么怕鹅?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我”怎样怕鹅?
3.尝试解决“我”为什么怕鹅的问题。
明确: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4.“我们”是怎样怕牛,又是怎样不怕鹅的?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明确: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5.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4):写由于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做法也不同——不怕牛、怕鹅。 第二部分(5~12):写“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第三部分(13~15):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是一个不怕牛而怕鹅的人。那么“我”后来又怎么变得不怕鹅了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抚摸 甚至 下跪 捶打 围绕 顽固 脖子 脱衣 大概 招惹 昏倒 把握 摔跤 凭借 掐断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谁能按照“先写……再写……最后写……”的结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再写在回家路上,“我”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跑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那么,“我们”从不怕牛,害怕鹅,到不怕鹅,也不敢欺负牛,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今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下这篇课文。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写出人们对牛和鹅的认识,为下文写“我们”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做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我们”对牛是怎样的态度?对鹅又是怎样的态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从“拍、摸、触、扳、骑”等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我们”对牛一点儿也不畏惧。从“完全两样”“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等语句可以看出“我们”很怕鹅。
2.学习第二部分。
(1)第5自然段是怎样描写鹅的?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出了鹅的傲慢和嚣张,为下文写“我”被鹅追赶欺负做好铺垫。
(2)“我”和鹅相遇后,人和鹅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
明确:“我”的表现:“腿也软了”,被鹅“赶上了”,被咬住衣襟,拉住不放,“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吓得“又哭又叫”。面对鹅的进攻,“我”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鹅的表现:“跑了过来”“赶上了我”“一口就咬住”“拉住我不放”“拖我”“啄我”“扑打我”“大叫着助威”。面对胆怯的“我”,鹅显得凶狠且不可一世。
(3)“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此句是插叙,为下文金奎叔“制服”鹅做铺垫。
(4)金奎叔是怎样“制服”鹅的?表现了什么?
明确: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表现了金奎叔力气很大,而且一点儿也不怕鹅。
(5)金奎叔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金奎叔的话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他教育了“我”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3.学习第三部分。
怎样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句话?
明确:这句话表现了金奎叔意味深长的一番话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矛盾。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牛和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