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打电话-人教版 (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打电话-人教版 (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2 20:26:17

文档简介

《打电话》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
102

103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事例,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并能用符号表示。
2.让学生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六你们在干什么?(生回答)
师:上个星期六大家过得愉快嘛。可老师可没有那么幸运啦,那天老师正在学校值班,突然接了一个电话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由我来通知学校127名老师来召开紧急会议。同学们,我该采用怎样的通讯方式来通知大家老师呢?(生回答)
师:大家得想法真多,有没有一种办法既方便快捷又能让对方准确知道消息的内容。(生回答)
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后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打电话的数学问题。(师板书课题)
师:
当时我
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心想啊,给一个老师打电话要一分钟,127个老师得要多少分钟啊?
(生回答)
师:足足两个多小时,手都要打麻了,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老师吗?(生回答)要想知道老师通知127名老师至少需要多少分钟,这还真是一件麻烦事。那么我们该从什么地方来研究这个难题呢?同学们自主交流。
接下来问学生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生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从老师给3个人打电话来研究。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假设老师给1人打电话需要1分钟,打电话给3个人需要几分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方案填写在记录单上。
请学生读活动要求,生读完后问能清楚活动得要求吗?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讨论。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上来把自己的方案摆在黑板上。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正方形代表老师,圆形代表要通知的人,请学生在黑板上摆,边摆边说,至少要几分钟。(3分钟)叫第一种方案。
如果有不同的在请上来摆。边摆边说,至少要几分钟(2分钟)。叫第二种方案,
师:为什么两种方案得时间不同呢?想一想,学生在小组里讨论。
讨论完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节约时间。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后回答。
生:因为第一种方案在老师给2号同学打电话的时候1号同学闲着,能不能让他闲着呢?不能闲着,得让他打电话,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2分钟通知了几个人?(3个人)2分钟完毕有几个人知道了消息。(4个人)。
师:来我们继续来研究,课件出示第二个活动,
活动要求。
1.假设老师给1人打电话需要1分钟,打电话给7个人需要几分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方案填写在记录单上。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得带领下开始设计。
师:画好得小组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请小组上台汇报。请学生上台汇报后老师出示学生的几种方案。通过比较学生的几种方案后找到最优得方案得3分钟。
并且把最优方案用学具摆出来。(请学生上黑板摆)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给7个人打电话至少需要3分钟,3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几个人?(生回答)3分钟完毕多少个人知道了消息?(生回答)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再通知一分钟第4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生回答)
师: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表一:)
第一分钟○
第二分钟○○
第三分钟○○○○
第四分钟○○○○○○○○
想一想,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根据示意图体现的数据填表
????
第n分钟
1
2
3
4

第n分钟新接到电话的人数
?
?
?
?
?
第n分钟所有接到电话的总人数
?
?
?
?
?
观察数据的变化,发现规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第几分钟
1、2、3、4
接到通知人数
1、2、4、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
通知人数的
2
倍。)按照这个规律,

5
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
6
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
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
分钟一共通知(
7)人
4
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

钟通知的人数=2

2
相乘-1;3
分钟通知的人数=3

2
相乘-1;4

钟通知的人数=4

2
相乘-1;)
5
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
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那么老师刚才要通知的127人至少需要几分钟?(生回答)7分钟
二、应用规律,学以致用。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120名学生参加爬山活动,突遇暴风雨天气,活动时间改期,要求老师尽快通知到一位学生,如果用打电话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打电话方案。(先让学生猜一猜)
(1)第5分钟打的电话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呢?
(2)打了6分钟电话一共通知多少人?
(3)最少打多少分钟电话就能通知到每一位同学?
三、总结学法,延伸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知道了哪些学习和研究方法。
2.还有哪些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探究。)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打电话”有哪些方案,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小组合作设计“打电话”方案,在展示交流中感悟优化思想。 
3.引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4.经历探索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表格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流程:
1、
谈话导入,交流预习
师:星期天,老师接到学校的紧急通知,要我班合唱队队员到校进行排练,老师用什么办法能快速通知到每个队员呢?
生:可以发微信、校讯通、QQ、打电话等等。
师: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打电话。
师: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同学们,如果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通知你本组的同学?你会怎样打电话呢?
生:1、我会一个一个地打电话给同学。
2、我会先打给一个同学,然后我俩一起打。
师:从你们的回答来看,你们真的预习了。看来打电话的方式还真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2、
互助探究,比较优化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生读)老师遇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老师带了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师:谁能帮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同学们把你的预习单拿出来,师友之间交流你的预习方案。
学生交流后,师友汇报方案。
方案一
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打给每个同学
师:想一想,逐个打要几分钟?
方案二
生:可以先打给某某几个同学,这些同学再打给其他同学。
师:分组打又要几分钟呢?
方案三
师:想一想,还有更节省时间的打电话方法吗?
生:每个队员接到通知后马上通知别人,接下来他(她)再继续通知其他人……
师:你们听清楚了他介绍的方法吗?怎样让别人了解得更清楚?(画图、小组内演示)
1.学生上台画示意图。
2.小组上前演示这一方案。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案了?没有了,那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得出了三种方案,都哪三种?(生汇报,师板书)
师:老师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应采用哪种打电话方案?
生:应采用“方案三”,接到通知后马上通知别人。
师:为什么你会选择这种打电话的方案呢?
生:这种方案没有人空闲,而逐个打和分组打都有人空闲。
师:第一个方案我们用了15分钟,第二个
方案分组不同,用的时间不同,有6分钟,有7分钟。第三种方案用了4分钟。可见第三个方案最省事。
师:如果要通知更多的人,用这种演示和画示意图的办法麻烦吗?那怎么办?
师:我们来找一找这种“方案三”有什么规律?
第n分钟
1
2
3
4
5
6
7

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
?
?
?
?
?
?
?

到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总数
?
?
?
?
?
?
?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上表: 
1.思考: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 
3.小结: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即知道消息的人数是成倍增加的。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三、互助巩固、共同提高
师:观察上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1:按每分钟通知1人计算,要通知32名同学最少要几分钟?50人呢? 
生2:按每分钟通知1人计算,第6分钟时共通知了多少人? 
四、师友合作、互助提高
1、小鸭子想开一个游泳会,如果通知一只鸭子要1分钟,你能帮他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到60只鸭子来参加游泳会吗?
2、一颗奇妙的树,原来只有1个树枝,第一年长出1个树枝,第二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1个新枝,第三年每个树枝又都分别长出1个树枝,照这样计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树枝?
3、小东是一个业务员。有一天,他帮老板谈成了一批业务,让公司赚了200万元,老板很高兴,要奖励小东,让他提个要求。小东说:“我的要求不高,您只要从现在起第一个月给我1000元的奖金,第二个月2000元,第三个月4000元,如此递增下去,连续奖我10个月就行。”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呢?(师友交流汇报)
3、
总结归纳
1、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
3、评出最佳师友
五、作业
印度的一个小村里有一个叫婵德拉聪明的小姑娘,她看到每年老百姓种的粮食都被印度王公运走了,感到很气愤。
有一次,她帮助王公治好了大象的病。王公要给她报酬,婵德拉不要金子,也不要银子,她对印度王公提出了要米,印度王公问她要多少?婵德拉说: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就行了。(印度象棋棋盘是正方形,横纵各8排,有64个方格,棋子放在格子中间。其中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黑白格各32个,交错排列。)
印度王公一听很简单,就答应了,可是当仆人在象棋盘里装米时,开始一粒一粒放,后来一勺一勺放,很快就一车一车推……米越来越多,婵德拉能够拿走王公多少米呢?
婵德拉说:“假如算到棋盘最后一格,全印度的土地都会被这些米埋到膝盖那么深。”是这样吗?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同学们,聪明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所以平时你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发现问题的模式,得出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运筹与优化思想的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辨析各种方案,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并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1、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洗菜5分钟,煮菜10分钟,淘米2分钟,煮饭15分钟,下面两种方案,你认为妈妈会选择哪种?
(1)
淘米-----------煮饭----------------------洗菜-----------------煮菜
2分钟
1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2)淘米------------------------------------
煮饭
2分钟
15分钟
洗菜
煮菜
小结:能同时进行的事,我们同时进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2、介绍统筹与优化
第一步:从整体考虑,创造多种解决方案。
第二步:选择最佳方案,节省资源或时间。
2、
探究方案,发现问题的模式
师:生活中哪里有这样的统筹与优化的问题呢。看大屏幕:打电话。打过电话吗?以前没有发现这里面隐藏着的数学问题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吧。
学校电子摆拼兴趣小组,周末要进行一次紧急训练,老师需要通知王涛、李军、陈明三位同学到校,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每分钟通知1人,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通知?
读完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1)动笔把自己的方法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来,最好能让人很容易明白你的思路。
①老师
1
王涛
2
李军
3
陈明
1
王涛
②老师
2
李军
3
陈明
2
李军
③老师
1
王涛
3
陈明
1
王涛
2
李军
④老师
2
陈明
巡视,搜集方案,展示方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通知的。寻找在线上标注时间的方案,引导学生明白为了更清楚知道用了几分钟,可以在线上标上时间。
寻找用符号代替文字的表示方法。这样用符号代替文字更简洁明了。
(2)课件展示
把大家的方案呈现到大屏上,这些方案,你们会选择哪种?为什么?请看这种方案,线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圆圈中的数字又表示什么?
2、如果通知7人,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通知用时最少?请设计一个打电话通知的方案,设计好后同桌交流设计方案。
读完题,你认为哪些字眼很重要?就是要大家设计一个最节省时间的方案。
(1)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方案一
1
2
3
4
2
3
4
方案二
2
3
1
3
2
3
3
以上2种方案,你会选择哪一种?说说理由。
①为什么方案一比方案二用的时间多1分钟。问题出在第几分钟?对比这两种方案中的第3分钟,你觉得这两种方案在第3分钟有什么不同?(第三分钟,老师和同学都闲着,并没有去通知其他人。)
②为什么方案二节省时间?(知道消息的同学“不闲着”,都和老师在同时打电话)
(2)通知7人,最少用3分钟。(课件演示)
3分钟打电话方案中,所有知道消息的同学不闲着,都和老师同时打电话,所以用的时间最少。
(3)刚才有同学设计的方案中用了更多的时间,说明有人是空闲的,如果老师用课件演示,你们能发现吗?如果发现有人空闲,请喊停。
(4)最节省时间的方案中,我们可以用相同的颜色来表示同一分钟通知的人,还可以把同一分钟通知的人移到一起,就更容易区分了。
3、
探索规律,应用规律
1.
探索规律:
(1)如果再增加去1分钟,第4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4分钟最多有多少人知道消息?
(2)运用表格记录结果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
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老师)
(3)为什么这么快就填出来?
小结:下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上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
(4)进一步探索时间与被通知人数间的关系.
第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2人,第二分钟是4人,我们知道第二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第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第2分钟知道信息的总人数可以写成4=2×2,第3分钟知道信息的总人数8=2×2×2,……,第几分钟知道信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
2、应用规律
10分钟老师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1)生辩论1024与1023哪个正确?
(2)通知1024人需要几分钟?1025人?1026人?
(3)短短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通知1023人,你有什么想说的?
3、短短10分钟打电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什么?
在实际打电话过程中,要事先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确定谁打给谁,不重复,才能打到节省时间的目的。真正生活中,我们不大可能这样做。但我们从今天的研究中,发现了规律。
4、
拓展延伸
1、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由于业绩突出,董事长准备奖励他一笔奖金,有2种奖励方案,方案一一次性奖励30万元,第二种方案第一个月奖励100元,第二个月奖励200元,以后每个月奖励的钱数是前一个月的2倍,连续奖励12个月。如果你是王经理,你会选择哪种方案?(提醒学生连续奖励12个月是什么意思?)
课件展示发现方案二中总金额达到100+200+400+……204800=409500(元)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规律的应用呢?
(细胞分裂、浮萍生长、)
3、点子图
五、回顾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打电话
教学目标:
1、从体验倍增中寻找到“打电话”形式的最优方案,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通过画图、表格等方式,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推理、优化等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讨最优化的方案。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P:同一份工作,假如有两种工资的发放形式:
A:一个月给你30万元。
B:按天发放,第一天给你一分钱,后一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
问:你会选择A,还是选择B?
T:这就是倍增的力量,看来不能小看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倍增。
二、展开新课
1、感受倍增
P:孙悟空有72变,非常厉害,它的毫毛更厉害,每一根都能变出一个孙悟空。假如它每次只能拔一根毫毛变成替身,每个替身也能每次拔出一根毫毛再变个替身,每次变化需要的时间是1秒钟。变出15个替身,最短需要多少时间?
提示:用符号或图形来表示孙悟空和替身,可以试着动手画画图。
(展示学生图作,规范画法,一起完成表格)
第1秒
第2秒
第3秒
第4秒
新增替身数
替身总数
T:现在再来求一求每1秒过后,一共有多少孙悟空?第5秒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2、探索规律
T: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集体反馈)
3、运用规律
P:一个合唱队共有63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只能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通知,每次通话需要1分钟,最少要花多少时间呢?
T:怎样才能保证用时最少?(接到通知的队员继续通知后面的队员,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都不空闲)
T:打电话和刚才的孙悟空变替身一样不一样?哪里一样?这个时候谁是刚才的孙悟空?谁是替身?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T:通过刚才的探究,相互转告的方式能提高效率,缩短通知的时间,但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做一些准备,比如打电话前要制定示意图,明确知道按照什么顺序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重复和遗漏通知。
三、巩固练习
1、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一根树枝,第一年长出一根新树枝,第二年每根树枝又长出一根新树枝,第三年每根树枝又长出一根新树枝……照这样计算,第8年这棵书上一共有几根新树枝?
2、九十年代时,某市发生了一次地震,那时候网络并不普及,邻市的中心医院值班领导打电话紧急通知103名正在休假的医护人员回医院参加救护工作,每个电话需要0.5分钟,那通知完所有人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3、将第二题的0.5分钟改成2分钟。
T: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蕴含着打电话发现的规律。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传十,十传百”,还有细胞分裂、浮萍生长等现象,希望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T:今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用时最少:不空闲
第N分钟,替身和孙悟空总数2?n,替身总数2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