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观察物体 苏教版(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观察物体 苏教版(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2 14:30:04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具准备:玩具2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简述盲人摸象的故事梗概)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猴子“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猴子“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猴子“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猴子“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猴子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猴子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猴子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猴子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4)打开课本90页连一连,解决课件上两个问题。
四、提高巩固:
1、“想想做做”第一题
独立完成,同桌互改
2、“想想做做”第二题
你们学的真棒,他们在干什么呀?细心的小朋友正在观察汽车呢!你能知道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指名说一说,然后连线。
3、“想想做做”第3题的飞机图。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科技活动室,好漂亮的飞机模型!
你看到的飞机模型是什么样子的?小组讨论。
五、
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请各小组拿出矿泉水瓶,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矿泉水瓶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瓶,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六、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请大家回家后,认真观察家里的物品,把你的发现和家人分享,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善思者。《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形象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象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象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根据看到的不同形象正确的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到了多媒体教室上课.这个地方我们不是第一次来了吧?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今天我们就仔细地观察一下这间教室.看一看,教室的前面有些什么?请同学们再转过身体,看一看教室的后面有些什么?
二、观察事物,实践感知
1.观察照片。
(1)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
这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拍的,那这两张照片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揭示课题
师: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的问题——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4)那么你能说出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下面我们从教室的里面来到教室的外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学校的大门.
练习:哪张是从学校外面拍的?哪张是从学校里面拍的?你是从哪看出的?
指名回答。
3.观察实物
(1)????
确定方向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看,它是谁呀?(师拿出小熊)大家欢迎吗?
(2)大家请看一看,我们班有四个小朋友坐在了小熊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请同学们根据要求仔细观察.
1、静静地观察。
2、静静地想一想:
王莹莹坐在小熊的

)面,看到了(
),所以他看到的是哪一张?(摄象头验证)
吕文韬坐在小熊的

)面,看到了( ),所以他看到的是哪一张?(摄象头验证)
孙雪妍坐在小熊的
( )面,看到了(
),所以他看到的是哪一张?(摄象头验证)
吴文骏坐在小熊的
( )面,看到了(
),所以他看到的是哪一张?(摄象头验证)
(3)坐在小熊周围的四个同学分别拍了一张照片,你能说说他们拍的各是哪张照片吗?
(4)总结:师:拍的是同一只小熊,为什么拍出来的模样却不一样?
板书:(位置不同,形状也不同)
(5)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毛绒玩具,将正面对着组长.
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告诉它,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请同学们小声地在小组内说说你坐在玩具的哪一面,你看到了玩具的什么?
请同学们坐正,结合观察要求,仔细观察.
请坐在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毛绒玩具的一个面,要是能让每个人都看到毛绒玩具前后左右那才好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小组内同学商量)
汇报交流:
①转小熊
师:怎么转?谁来试一试?
学生在转动小熊的时候,请学生说说他在小熊的什么位置.
②换位置
请学生上来换一换位置,并说说你在小熊的哪一面,你看到了什么?
三、
巩固深化,课外拓展
师:刚才我们给小熊拍了那么多漂亮的照片,小熊可高兴了,它要请很多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瞧,汽车来了!
1.出示汽车图
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5页,完成书本上的第2题。
2.出示玩具“贝贝”的前后左右四张照片
到小熊家做客的小朋友很多,福娃贝贝就是其中一个,在小熊家,他们玩的可开心了,小熊还帮贝贝拍了几张照片。
师:这四张照片分别是在贝贝的什么位置拍的呢?
第一张照片你看了什么,是在贝贝的什么位置拍的?
第二张照片你看了什么,是在贝贝的什么位置拍的?
第三张照片你看了什么,是在贝贝的什么位置拍的?
第四张照片你看了什么,是在贝贝的什么位置拍的?
3.观察茶壶
大家玩的都累了,小熊拿出茶壶给大家倒水喝,大家觉得茶壶很漂亮,于是给茶壶也拍了几张照片。
你知道上面的几张照片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吗?请你站在相应的位置上。
4、有两个聪明的小朋友,换了一种观察茶壶的方式,大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吗?
淘气是从哪看的,他看到了什么?
小红是从哪看的,他看到了什么?
5、下面即将有一位神秘的人物要登场了,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
好,请大家一起来看照片。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观察物体”,你知道了什么呢?
五、拓展练习
下面老师还有一道难题要考考大家。你们想不想做?有没有信心?
从哪个位置可以看到(1)?
从哪个位置可以看到(2)?《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物体的前后左右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合作与实践的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分清左面和右面,体验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件、茶杯、小猴子照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个茶杯),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老师拿的是一个物体,你们看的却不一样呢?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分层观察,多维尝试探究
1、辩一辩,认一认。
出示分别从教室前、后面拍摄的两张照片,让学生辨认出哪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2、找一找,议一议。
将镜头延伸至学生每天上、放学经过的校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照片上还会有那些场景?出示照片全景。找出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议议为什么?
3、出示小猴子
(1)确定位置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谁?小朋友们,喜欢小猴子吗?它可爱吗?愿意和它一起学习吗?
学生自由描述。
师:大家喜欢这只可爱的小猴子吗?瞧!老师特意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只,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小猴子。
师:请小组长快速地把它放在桌子中间吧!面对着讲台进行摆放。(表扬速度最快的小组)
师:这些小猴子将和我们一起进行今天的学习,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吧!(师生一起鼓掌)
(设计意图: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本位观察
师:来,让咱们面对小猴子坐好,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小猴子的哪一边?
小游戏:我说你做。
(1)坐在小猴子左边的小朋友拍手;(2)坐在小猴子前面的小朋友起立;(3)坐在小猴子右边的小朋友举手;(4)坐在小猴子后面的小朋友打招呼“嗨”。(
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后、左、右。)
师: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小猴子,思考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小猴子的什么?)
生独立观察,教师行间巡视,观察好了在小组内说说。
前后观察
师:老师先请坐在小猴子前面的小朋友说一说。(指名说)后面的小朋友看到的和前面小朋友说的一样吗?(指名说)
(老师出示小猴的前后照),有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向全班小朋友说说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老师在小猴哪面拍的?
学生自由发言。
②左右观察
老师现在很好奇坐在小猴子左面和右面的小朋友看到的会是什么样子,先请左边的小朋友说说。(指名说)右边的小朋友,你们观察到的和左边的小朋友说的一样吗?(指名说)
(师出示左右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左边小朋友看到的?哪一张是右边小朋友看到的?两张照片一样吗?哪不一样?(指名说)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归纳总结
根据学生进行描述,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搞不懂了,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小猴子,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小猴子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4.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子,想不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如果让自己看得更清楚、更全面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汇报,根据回答的先后,随机进行教学。
生1:四人换座位。(让学生演示方法。)你真是个小小观察家!
生2:也可以把小猴转一转。
教师说明:(展示小猴子旋转一圈的画面、每个画面稍作定格。)这是在小猴的哪个面拍摄的?学生随着画面的变化一起说。
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
5.游戏: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看清楚老师手拿的小猴的照片是哪一面,就摸一摸自己相对应的部位。
师:这是小猴子的什么面?(师将小猴照片依次贴在对应的方向下面,完善板书)
师:你们真是一群细心又聪明的孩子。你们个个都是反映最快的孩子,真了不起!(教师竖起大拇指)
三、
实践运用,逐步理解内化
活动一:看一看。
有三位小学生他们准备到动物园去,瞧,他们已经来到了汽车旁边,他们分别站在公共汽车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请你看看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指导连线)
他们在动物园玩的可开心了,并且拍了许多动物的照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这是在动物的那边拍的!(生欣赏照片)
这是在老鹰的那面拍摄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动物作为素材,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练习规律,并让学生在观察中发挥想象,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构建活力课堂。)
活动二:找一找
他们回到家也做了个飞机,瞧,他们正在观察做好的飞机,你知道他们分别坐在飞机的哪面呢?(指导学生说一说)
四、总结评价
今天你们开心吗?那些事情让你觉得开心呢?
五、拓展延伸,活用数学思维
师: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4.天文望远镜
外号千里眼,天文爱好者用它来探索宇宙的奥秘!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右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确定在物体前、后、左、右的观察位置。
3.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前、后、左、右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向看到的视图。
教学准备:玩具熊、每桌四张照片、电脑课件、学生四人小组座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到这里干嘛来啦?(上课),在这儿上课和在自己班上课有什么不一样?(小组合作)知道今天学习什么内容吗?(观察物体)怎么知道的?(屏幕上写着)(师:善于观察)相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引入新课(初步感知):
1.每天我们上放学都要经过学校校门,(出示校门照片里外两张)瞧,这两张照片,哪一张是站在学校外面拍的?哪一张是站在学校里面拍的?
生:(右边一张)。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校名是面对着外面的,只有站在外面才能看到。
小结:同样都是这个校门,站在里面和站在外面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课件出示教室照片)师:这两张照片,拍的我们的?(教室)仔细观察,那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指名回答)(学生如说错,教师可让学生观察现在的教室,提问: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能拍的教室的哪儿?)
追问:那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里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小结:同样一间教室,站在前面和后面拍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三、观察小熊(深入体验)
1.(师出示小熊)瞧,我把谁请到课堂来了。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只小熊,看到的会是什么样子呢?
2.请小组长拿出小熊,把它放在两张桌子正中间,小熊的脸朝自己放好。请同学们悄悄告诉小熊,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师巡视指导)
3.咱们一起给小熊拍张照,大家把”小手相机”准备好,(师示范)身体坐正,对准小熊,开始拍。
4.师:请组长从信封中拿出拍好的照片,大家找出自己拍的那一张。
5.老师已经将大家拍的照片传到大屏幕上了,看大屏幕。
(1)师指第一张照片,请拍到这一张照片的同学起立,你们都拍到了小熊的(眼睛、鼻子…)也就是小熊的前面。我们都是从小熊的前面拍的。
(2)师指第二张照片,请拍到这一张照片的同学起立,你们都拍到了小熊的(后面)。都是从小熊的后面拍的。
(3)师指第三张照片,请拍到这一张照片的同学起立。
预设:有同学站错。师:有点不自信,谁来帮他?
全都站对。指名提问:你是从那一面观察小熊的?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
(4)师:剩下的一张照片是谁拍的?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5)独立出示第三、四张照片,你知道这两张照片不同在哪里?(方向相反)
6.刚才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给小熊拍了照,想不想换个位置给小熊拍照?
(1)师:听清楚要求:请小组4个同学商量一下怎么到其他同学的位置给小熊拍照。
(2)拍照时看清楚小熊的样子,拍完再想一想是哪张照片。
(3)开始(小组活动)
(4)师:如果我随便拿一张小熊照片,你能说出是在那个位置拍的吗?(指名回答)
小结:同一个小熊,我们从它的前后左右观察,看到的图像也是不同的。
四、巩固练习
1.师:(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4个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为一只小猴拍了照片,仔细观察他们所在的位置,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1)指名到前面连线。
(2)提问:你是怎么判断这两张照片的?
2.想想做做第2、3题。
(1)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一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2)四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飞机模型,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指名到前面说。
3.师:学到这儿,咱们休息一下,欣赏一段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的阅兵画面。(播放视频)
(1)提问:看完视频有什么想说的?
(2)引导得出:自豪感。
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画面不同。
五、质疑启思
师:是不是从不同位置观察所有的物体,形状都不相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现正方体)引导观察想象,从它的前后左右观察,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老师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也多能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像今天这样积极地开动脑筋,相信你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
毛绒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录像----《盲人摸象》
2.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盲人之所以摸得不对,摸到大象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3.小结揭题: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去看,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活动感知
1.找个学习认真的小朋友发奖品,并拍照留念。(指生站在讲台前)
站在前面,老师这样拍,会拍到他的哪一面?小朋友,你们在他的哪一边?看到他的脸朝哪边?老师站在这里,你猜,老师看到他的脸朝哪边?为什么是相反的?
(老师当堂拍出照片,在投影展示。)看,是不是跟小朋友想的一样。
2.学生分组活动。拿出每组观察的物体,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并在组内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指一组上台向全班汇报
3.学习例题
小猴也喜欢拍照,4个小摄影师帮他拍了照片。你能看出下面这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学生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谁的位置看小猴和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谁看到的是反的?)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汽车图(学生说说)
2.飞机图:猜,这是什么?这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判断谁看到的哪一幅图?为什么?
3.看长方体
4.刚才我们看的是静止的物体。运动中的物体看起来也有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
5.指四名学生上台,看杯子,找相应的图片。
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判断观察物体的位置时你有什么小窍门?
2.老师总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物体要全面,不能像“盲人摸象”那样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