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连加连减
学科
数学
学段:小学低段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闫琦云
大红门第一小学
15901382169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行”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是对加减法知识的提升,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联系情节的发展过程,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具体了解其道理,掌握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乐趣。学生已经掌握
10
以内的加减计算,对生活中感兴趣的情节发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教材将连加、连减一并进行教学,有利于连加、连减的对比;还有利于巩固
1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为下一课加减混合计算及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学生在学习此课时,已经有一定的读图分析数学信息能力,对之前所学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2、在实际情景中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流程示意
趣味引入,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多种练习,深化理解
总结收获,积累经验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复习旧知
1、播放歌曲《数鸭子》。
2、根据图片,复习旧知
数学信息:河里有2只小鸭子,岸上有1只,一共有3只小鸭子。
编题
河里有2只小鸭子,岸上有1只小鸭子,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2+1=3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一共有3只小鸭子,上岸1只,河里还有几只鸭子?
3-1=2
为什么用减法解决?
一共有3只小鸭子,河里有2只,岸上有几只?
小结:当我们想把两部分合起来时就用加法解决;当我们知道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想求另一部分时就用减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数鸭子》这首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复习加减法含义,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连加连减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通过动态演示,建立连加数学模型
可爱的小鸭子在河里快乐的游泳,快看看又发生了什么?
1、根据动画,明确数学信息和问题
仔细观察动画,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了?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有2只小鸭子在水里游泳,又游来1只,过了一会又有3只鸭子来游泳。请问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在水里游泳?
2、动手操作,理解连加意义
(1)用喜欢的方式自己尝试解决。
(2)根据算式,理解连加意义
2+1+3=6
为什么这么列式?
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3、掌握连加计算方法
(1)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我们要先算出2+1=3,再计算3+3=6。
(2)2+1=3和2+1+3=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1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2+1+3是把3部分合起来,我们管这样的算式叫连加算式。
(3)再看看,你还能列一个连加算式吗?
小结:看来不仅把两部分合起来能用加法解决,把3部分、4部分、多部分合起来也能用加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态演示和动手操作中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理解运算意义。】
(二)通过动态演示,建立连减数学模型
1、根据动画,明确数学信息和问题
鸭妈妈来叫它的宝宝回家了,快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原来有9只小鸭,有3只上岸了,又走了4只,河里还有几只?
出示连环画,自己说一说。
共有9只小鸭,先走了3只,又走了4只,还剩几只?
2、动手操作,理解连减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用喜欢的方式自己尝试解决,然后和你的同桌讲一讲。
预设:
画:一种符号表示去掉的。
两种符号表示去掉的。
摆
3)列式:9-3-4=2
为什么这么列式?
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得数2是怎么得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连环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连加的学习,让学生依据经验放手学习连减,在交流中理解连减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三)分类比较算式
不知不觉我们就和小鸭子一起完成了这么多题,快借助手势自己说说。
快看看这四道题,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1、想求几部分合起来是多少都用加法解决。总整体里去掉部分用减法解决。
不同:1、原来学习的是两部分合在一起,今天学习的是三部分或者更多部分合在一起。
2、原来是1步算式,现在是2步算式。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意义有了初次的感悟后,通过对4道题的对比,让学生再次整体感受连加连减的意义,体会解决方法的不同。】
三、多种练习,深化理解
1、算一算
5
+
1
+
2
=
9
–
2
–4
=
2、2+2+5=
10-6-4=
4+2+3=
6-3-1=
3、请你从1、2、4、7、10这5个数中任选4个数,列一个连加算式或连减算式。根据算式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四、总结收获,积累经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2
+
1
+
3
=
6
9
–
3
–
4
=
2
3
6
从左到右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看图列式
2、
3、开火车
4、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看图读出数学信息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在本课的设计中侧重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将问题抛给学生,大胆去说,不怕学生出错,这是一个能力积累的过程。
2、对于习题的练习,设计的层次分明,简而精,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具有情景的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巩固所学知识,既能锻炼学生思维、分析、表达能力,又能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连加连减
学科
数学
学段:小学低段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闫琦云
大红门第一小学
15901382169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行”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是对加减法知识的提升,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联系情节的发展过程,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具体了解其道理,掌握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乐趣。学生已经掌握
10
以内的加减计算,对生活中感兴趣的情节发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教材将连加、连减一并进行教学,有利于连加、连减的对比;还有利于巩固
1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为下一课加减混合计算及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学生在学习此课时,已经有一定的读图分析数学信息能力,对之前所学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2、在实际情景中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流程示意
趣味引入,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多种练习,深化理解
总结收获,积累经验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复习旧知
1、播放歌曲《数鸭子》。
2、根据图片,复习旧知
数学信息:河里有2只小鸭子,岸上有1只,一共有3只小鸭子。
编题
河里有2只小鸭子,岸上有1只小鸭子,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2+1=3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一共有3只小鸭子,上岸1只,河里还有几只鸭子?
3-1=2
为什么用减法解决?
一共有3只小鸭子,河里有2只,岸上有几只?
小结:当我们想把两部分合起来时就用加法解决;当我们知道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想求另一部分时就用减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数鸭子》这首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复习加减法含义,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连加连减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通过动态演示,建立连加数学模型
可爱的小鸭子在河里快乐的游泳,快看看又发生了什么?
1、根据动画,明确数学信息和问题
仔细观察动画,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了?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有2只小鸭子在水里游泳,又游来1只,过了一会又有3只鸭子来游泳。请问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在水里游泳?
2、动手操作,理解连加意义
(1)用喜欢的方式自己尝试解决。
(2)根据算式,理解连加意义
2+1+3=6
为什么这么列式?
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3、掌握连加计算方法
(1)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我们要先算出2+1=3,再计算3+3=6。
(2)2+1=3和2+1+3=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1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2+1+3是把3部分合起来,我们管这样的算式叫连加算式。
(3)再看看,你还能列一个连加算式吗?
小结:看来不仅把两部分合起来能用加法解决,把3部分、4部分、多部分合起来也能用加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态演示和动手操作中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理解运算意义。】
(二)通过动态演示,建立连减数学模型
1、根据动画,明确数学信息和问题
鸭妈妈来叫它的宝宝回家了,快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原来有9只小鸭,有3只上岸了,又走了4只,河里还有几只?
出示连环画,自己说一说。
共有9只小鸭,先走了3只,又走了4只,还剩几只?
2、动手操作,理解连减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用喜欢的方式自己尝试解决,然后和你的同桌讲一讲。
预设:
画:一种符号表示去掉的。
两种符号表示去掉的。
摆
3)列式:9-3-4=2
为什么这么列式?
算式中各数的含义?
得数2是怎么得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连环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连加的学习,让学生依据经验放手学习连减,在交流中理解连减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三)分类比较算式
不知不觉我们就和小鸭子一起完成了这么多题,快借助手势自己说说。
快看看这四道题,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1、想求几部分合起来是多少都用加法解决。总整体里去掉部分用减法解决。
不同:1、原来学习的是两部分合在一起,今天学习的是三部分或者更多部分合在一起。
2、原来是1步算式,现在是2步算式。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连加连减的意义有了初次的感悟后,通过对4道题的对比,让学生再次整体感受连加连减的意义,体会解决方法的不同。】
三、多种练习,深化理解
1、算一算
5
+
1
+
2
=
9
–
2
–4
=
2、2+2+5=
10-6-4=
4+2+3=
6-3-1=
3、请你从1、2、4、7、10这5个数中任选4个数,列一个连加算式或连减算式。根据算式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四、总结收获,积累经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2
+
1
+
3
=
6
9
–
3
–
4
=
2
3
6
从左到右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看图列式
2、
3、开火车
4、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看图读出数学信息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在本课的设计中侧重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将问题抛给学生,大胆去说,不怕学生出错,这是一个能力积累的过程。
2、对于习题的练习,设计的层次分明,简而精,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具有情景的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巩固所学知识,既能锻炼学生思维、分析、表达能力,又能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纯粹从推理计算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想到用画图架起直观与抽象思维之间的一座桥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与训练。它既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求整体、求部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后面灵活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拓展与延伸,也是将来学习复杂排队问题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设计】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考问题的模型。
2、通过边听边记、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
4、通过画图清晰地建立起数量关系,体验用画图解决问题简洁、直观的优势。
教学重点:
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采用画图的方法边听边记录信息,与题目中的信息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展开,构建方法
课件展示“动物王国”全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刘老师要带你们到动物王国去逛一逛?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让我们赶紧排好整齐的队出发吧!
(课件)瞧,动物王国里真热闹,小动物都来欢迎我们了。
快来看啊,小动物们正在进行队列比赛呢!
1、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课件形式呈现问题情境:首先,熊猫队出场了,熊猫队长说:“我在队伍的第1个,我后面有5个运动员,求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
第1遍:听老师读题,请同学们认真听,看看哪组听得最认真。(只出熊猫队长,不出文字信息。)
我在队伍的第1个,我后面有5个运动员,求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
第2遍:老师再读,这一次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录。(找2名同学黑板上做记录。)
第3遍:带文字出幻灯片,学生齐读,教师将信息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用你们记录的和前面的信息核对一下,看看有没有记全,记正确。(3条)
我在队伍的第1个(贴板书:我在队伍的第1个,)
我后面有5个运动员(贴板书:我后面有5个运动员,)
求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
(贴板书:求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
组内交流一下都是怎么记录的。
全班学生交流。
师:你们能读懂他的意思吗?你们同意他记录的方法吗?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解读。
(图和题里信息一条一条核对一下,一一对应的连线。注意把方向也表示出来。)
幻灯片展示用文字的,画熊猫的,用数学符号的……
师:你们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为什么?
师:如果需要你快速完成记录,你又会选择哪一种?(熊猫多,你也这么画出来吗?)
总结:其实你们画熊猫也能记录这道题,写文字也能表达这道题,只不过在同样表达清楚意思的情况下,我们选择越简单的记录方式越好,你们同意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题目中的信息,培养学生听题、记录信息、验证信息一一对应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初步培养学生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的优越性。
2、列式解答,构建方法
(1)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呢?
列式是:1+5=6
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决呢?
求一共有有多少个运动员是整体,熊猫队长是其中的一部分,后面的5个运动员是另一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所以要用加法计算。(结合学生黑板上的图,用图圈画出整体、部分。让学生去体会加法的意义。)
3、回顾反思,提升方法
回顾刚才这道题的解决过程,谁能说说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做了什么?
回顾:读题(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边听边记录信息,画图(把数学信息转化成好理解的直观图),分享交流大家画图的作品(在分享中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列式解答(用数学符号表达自己的思考)、找到用加法的道理(用数量关系说明这样解决问题的道理)。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解析交流不同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题意,掌握解答方法。注重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促进学生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建立“漏数加上”的模型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画图的方法又快又全的记录了信息,特别棒,你们能利用这种方式继续来解决问题吗?请同学们认真听题,边听边做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发挥学生自主创造性,借助画图建立直观形象,帮助理解题意。
看,兔子队出场了。
动画展示:兔子队长出现,然后前面出现4只兔子,后面出现6只兔子。
(学生边听边做记录。)
师: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10只。
预设:11只。
师生共同交流:6有了,4有了,就哪个没有呢?再读。把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正确表示出来,启发学生用个不同的符号。
预设:用图表示关系。
预设:用算式4+1+6=11解决问题。
由学生介绍图或者算式表达的意思。重点追问以下问题:
题目中没有1,为什么要加1呢?用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小结: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有很多的方法,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便于解决问题。
、总结,畅谈收获
回忆今天的学习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啊?
【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的教学以“动物排队”为情境,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之前,学生们还不太会用抽象的符号来表达题目的意思。比如在处理第一道题时,课件形式呈现问题情境:首先,熊猫队出场了,熊猫队长说:“我在队伍的第1个,我后面有5个运动员,求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们画得惟妙惟肖,连熊猫手里的竹子都没有省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够运用更简洁的画图方法去解决排队中的问题。同时也更加确定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可以帮助理解题意,又能为选择用加法计算还是用减法计算提供依据。学生画图的过程,是对于信息加工创作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出不同的示意图,再通过不同作品的不断交流分享,逐步感悟示意图由繁到简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不同作品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用画图的方法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清晰明朗,便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从文字中找关键词,从事件中找到数量关系,明确要解决的是部分还是整体,最终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学习,学生们能够见到题目就想到画图,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总之,画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成就一种行为,这应当贯穿学生学习数学的全过程。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