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件27页+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件27页+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11 14:13: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
通过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典型事例分析,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化学就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化学的意义,初步建立化学学科的价值观。
通过介绍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为学生形成物质观、微粒观和元素观做有效渗透。
1.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类认识化学的过程:发现和利用火→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冶铁、造纸、火药、瓷器、酿酒、印染→原子论、分子学说→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元素周期律、
纳米、绿色化学。
3.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
发现的。
探究一:感知化学的趣味性和作用,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
①利用化学生产
,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②利用化学合成
,以抵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③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得出结论:化学是在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
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探究二:化学的过去和现在,并展望化学的未来:阅读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归纳化学的简单发展史,讨论并填写下列四个问题。
古代: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没有建立这门学科。
近代: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869年,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
并编制出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现代:正在探索利用的技术,标志着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组成
B.物质性质
C.物质变化
D.无人机制造
2.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C.矿产资源和地域分布
D.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和功能
3.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球境污染
4.研究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5.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绿色化学的提出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绘制元素周期表火的发现和利用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
B.
C.
D.
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医药等方面中,任选4个方面,简要写出化学的用途。
;(2)

(3)
;(4)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演练
现代
外延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的收获
物质的
与变化规律
绿色化学
的开发、
的研制、
环境治理等
火的发现和使用

的创立
化学发展史
内涵
化学研究
的范畴
古代
近代
正在探索利用的
技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导入新课
谁能呼风唤雨
人工降雨
谁能给人类丰衣足食,
健康长寿
谁能保家卫国
中国国防武器
谁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烟花
化学——另一门自然科学。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2.
通过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分析,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1.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自主学习
1.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类认识化学的过程:发现和利用火→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冶铁、造纸、火药、瓷器、酿酒、印染→原子论、分子学说→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元素周期律、
、纳米、绿色化学。
3.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
发现的。
性质、组成、结构
元素
元素周期表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门捷列夫
直击中考
直击中考
中考考点
1
化学的定义
例(2017?淄博)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中心科学,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体的运动和作用力
D.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C
合作探究
探究一:感知化学的趣味性和作用,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
①利用化学生产
,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②利用化学合成
,以抵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③利用化学开发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④利用化学综合应用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得出结论:化学是在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
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农药和化肥
药物
新能源
新材料
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
原子
分子
合作探究
【问题】化学与人类社会存在哪些关系?
化学与工业
化学与科技
卫星发射
化工产业
合作探究
化学与环境
沙尘污染
化学与生活
衣食住行
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化学与农业
合作探究
化肥
农药
地膜
合作探究
化学与国防
歼-31战斗机
11式轮式装甲
突击车
东风-21中程地地
战略导弹
合作探究
探究二:化学的过去和现在,并展望化学的未来:阅读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归纳化学的简单发展史,讨论并填写下列四个问题。
(1)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没有建立这门学科。
(2)近代: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869年,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
并编制出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原子论
分子学说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化学发展史
合作探究
门捷列夫
手绘元素周期表
古代化学
1
造纸
瓷器
火药
2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3
绿色化学




合作探究
火是人类接触的最早的化学反应,发现和利用火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合作探究
“蔡侯纸”的发明者—蔡伦
火药:万户飞天模型
中国精美的瓷器




合作探究
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近代原子学说
分子概念
道尔顿
阿伏伽德罗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
合作探究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合作探究




化学家们还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将人类原本无法观察到的粒子呈现在我们面前,并对其进行操作。
足球烯C60分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纳米铜
新材料的研制




合作探究
仿生荷叶
棚膜结构
具有不易燃、防紫外线、抗风化、自洁性和高反射性等特点。
不沾油和水
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3000万种……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合作探究




天空变得更蓝!
环境更优美!
食物更丰富!
交通更便捷!
直击中考
中考考点
2
化学发展史(近代化学成就)
例1(2018·邵阳)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C
课堂演练
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组成
B.物质性质
C.物质变化
D.无人机制造
2.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C.矿产资源和地域分布
D.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和功能
3.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球境污染
4.研究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D
B
C
B
5.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绿色化学的提出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绘制元素周期表火的发现和利用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
A.
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④①③⑤②
D.④①⑤③②
课堂演练
C
6.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医药等方面中,任选4个方面,简要写出化学的用途。
(1)

(2)

(3)

(4)

课堂演练
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生产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7.
李阳与他的同学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并进行探索。
(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__________。
(3)其中可以食用的是
__________。
课堂演练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②⑥

我的收获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研究
的范畴
化学发展史
绿色化学
内涵
外延
物质的
与变化
规律
的开发、
的研制、环境治理等
古代
近代
现代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