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1 15: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名言欣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导入新课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识记新朝和东汉的建立,掌握“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
2、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危害,认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突出表现。
3、识记黄巾起义的时间和领导者,理解起义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西汉简介
时间:前202~公元9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早期政策:休养生息
初步繁荣:文景之治
鼎盛时期:汉武帝统治时期
汉高祖刘邦
汉景帝刘启
汉文帝刘恒
汉武帝刘彻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1、王莽夺政


外戚是指皇帝的母族、妻族。
公元8年,
王莽自立为帝,
建立新朝,
西汉灭亡。
王莽钱币拓片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鼎盛时期:
2、东汉建立
公元25
刘秀(汉光武帝)
洛阳
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
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范晔《后汉书·郡国一》
材料展示
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长期的战乱和伴之而来的饥荒疫疾,使得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与此同时,各地农民起义也时伏时起。
问题探究
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修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找出共同点)
光武帝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
3、光武中兴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果:
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陶院落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对比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修养生息”政策
“柔道”治理天下
(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共同原因:
吸取前朝的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
历史作用:
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
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
主要内容: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增加社会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
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
宦官是指在宫中服饰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
皇帝
即位年
卒年
外戚执政情况
推翻外戚的宦官
章帝
19岁
33岁
和帝
10岁
27岁
章帝皇后窦氏临朝,窦宪执政
郑众
殇帝
百日
2岁
和帝皇后邓氏临朝,邓骘执政
李闰、江京
安帝
13岁
32岁
少帝

即位8月卒
安帝皇后阎氏临朝,阎显执政
孙程

顺帝
11岁
30岁
冲帝
2岁
3岁
顺帝皇后梁氏临朝,梁冀执政
单超、唐衡等五人
质帝
8岁
9岁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桓帝皇后窦氏临朝,窦武执政
曹节、王甫
废帝
17岁
在位6月废
灵帝皇后何氏临朝,何进执政
张让、段珪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形成
皇帝早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由太后掌权。
外戚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权利膨胀。
辅政外戚控制朝政,专横跋扈。
皇帝长大后,不满权力被外戚侵夺,便联合亲信宦官灭掉外戚。
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皇帝驾崩,年幼皇帝即位,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有一次,8岁的质帝接见大臣时提到梁冀,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得知后,令人在饼里放毒药,害死了质帝。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影响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这种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思考黄巾起义的原因、爆发时间、领导人、创立的组织分别是什么?




黄巾起义口号:“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
黄巾起义
背景:
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的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张角创立太平道,经过十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众多达数十万。
时间:
地点:
人物:
口号:
性质:
184年
邢台巨鹿
张角等领导太平道信徒
“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场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结果:
遭到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残酷镇压,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影响: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课堂小结
东汉的兴亡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
1.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治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检测目标
B
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检测目标
A
3.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检测目标
C
4.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人民生活贫困
③时局动荡不安
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检测目标
A
5.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
①③
D、
①③④
检测目标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