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的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满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需要。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通过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有关的公式定律学会寻找等量关系。
(B)学会运用图示法探寻行程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感受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数量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
二、教育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感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型,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及其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二、教育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从关键词语入手,寻找优惠及行程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根据题意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关键是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定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而且对列方程得出来的解是否是正确答案仍有所怀疑(4)画线段示意图和各条线段的表述有困难。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二:学情分析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对题中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等量关系问题,不知选择哪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或会重复使用一个等量关系分析问题。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7:学生在设计应用题时,可能出现条件不足,或不知从何入手问题 ,故采取小组合作形式。
三:教学策略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以及主动参与的原则
教学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必须先明确根据应用题题意列方程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列方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知晓解题步骤,通过例1可以让学生回顾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并进一步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借助图表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分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只写在草稿上,在写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设未知数,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再把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形式,然后解这个方程,并写出答案,在设未知数时,如有单位,必须让学生写在字母后在本例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出这个相等关系,将其中涉及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数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从而列出方程。在教学中同时让学生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特别是第2步是关键步骤。
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策略
3:针对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可能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以解决,特别是学生抓不准相等关系这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格,图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如例1在分析过程中通过表格让学生明了清楚直观解决列方程的难点。
4:通过图表对比使学生更直观,理解更深刻,同时,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和分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手段)。
5:在课后习题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这主要由于学生刚刚入门,多进行模仿,习惯以后,再做与例题不一样的习题,可以提高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找出共同点,区别或最佳列法,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教学的理论依据
四:教学程序
一起探究
大家谈谈
布置作业
巩固新课
做一做
四:教学程序
四:教学程序
小明和同学去公园春游,公园门票每张5元,如果说购买20人或20人以上的团体票,可按总票价的八折(即按原价的80%)优惠。
探究一
如果小明他们共有19人,那么他们是买19张5元的门票省钱?不是买1张20人的团体票省钱?请说明理由。
一起探究:
四:教学程序
小明和同学去公园春游,公园门票每张5元,如果说购买20人或20人以上的团体票,可按总票价的八折(即按原价的80%)优惠。
探究二
如果小明他们买了1张20人的团体票,比每人买1张5元的门总共少花了10元,你能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小明他们共有多少人吗?
一起探究:
四:教学程序
实际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一元一次方程)
审题、设未知数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等式
数学问题的解
实际问题的解
检验
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
移项
合并
系数化为1
四:教学程序
同学们决定步行去公园,小明因为特殊原因要晚出发半个小时,随后小明在同一地点骑自行车追赶大家,步行和自行车的速度分别是4KM/h和6KM/h,请问小明在出发后多少小时可追上大家?追上大家的地点距出发点有多远?
同学们决定步行去公园,小明因为特殊原因要晚出发半个小时,随后小明在同一地点骑自行车追赶大家,步行和自行车的速度分别是4KM/h和6KM/h,请问小明在出发后多少小时可追上大家?追上的地点距出发点有多远?
四:教学程序
▲
●
●
四:教学程序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很多,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自己设立等量关系,改变已知、未知量,设计一道实际问题吗?
想一想
应如何设计呢?
四:教学程序
1、P21,2题
2、请在同学们设计的两个问题中自选一题。
看谁做得快
四:教学程序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
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注
意事项。
四:教学程序
(1).P21 (3)、(4)
(2).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数量间是存在固定的公式定律的,如工作量、浓度等等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更好地体会列方程解决这类问题的妙处.
(3).小组交换设计问题,讨论可行性.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