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内容 15、有生命的石头 科 目 美 术
一.教学目标: 我的修改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石雕艺术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石文化,学习用水粉绘制石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石头的形状、肌理和色彩,因石想象,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设计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造型。 2、通过欣赏六朝陵墓石刻图片,感受石头雕刻的艺术特色,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运用颜料在石头上创作因石想象联想绘画作品。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PPT、作品范图、毛笔、颜料、石头等示范工具 学生:毛笔、水粉颜料、石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石绘作品欣赏
PPT出示意大利艺术家的石绘作品(石头的画动物)
师:这些图片上都是什么?这些动物都画怎么样?(栩栩如生的动物)
师:有没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其中的奥秘了,这些动物是画在什么东西上的?(石头)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吧,这些动物,都被画在了石头上,艺术家运用神奇的画笔,使石头变得栩栩如生。
【板书:石头】
2、初步感知
师:大家桌子上都有一块石头,请同学们拿起来思考一下,如果让你对手中的石头进行联想,你会把它变成什么呢?你是如何考虑的?同桌讨论。
(学生说说如何构思)
师:结合石头本身的形状、肌理、色彩,从各个角度对石头进行观察和联想,你就能找到最佳的点子。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也遵循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师:看,这是一组孩子们大胆联想后,创作完成的作品!
师: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范画,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学生发言,引导:外形、肌理、色彩)
图一:这两块石头,巧妙的利用了外型特点,塑造了人物的头像。
图二:瞧,这几个娃娃有不同的表情和姿态,多可爱啊。
图三:这是什么?(生:鱼)对,它的色彩明快,线条丰富。
图四:这幅画有山、有水、有房、有小溪,意境非常好。
图五:这是一只鞋子,作者利用几个色块形象的表现了鞋子的各个部位,线条流畅。
【设计意图:创设欣赏石头范画的这一情境,其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石头画”的奇妙世界,诱发了学生潜在意识的创作兴趣,为他们下一环节制作石头画进行铺垫。这些精美独特的图片把学生的眼神深深地吸引了过来,学生从图片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石头画的知识,并从中感受到一颗普通的石头经过绘画会变成一幅幅精美的、神奇的石头画。】
教师示范因石联想
同学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看了这么多图片,老师都有些跃跃欲试了。
①对石头的各个角度进行观察,找到最满意的角度
②用铅笔把自己的构思草草地勾勒出来
③示范用水粉颜料画石头,特别强调笔中水要挤干,颜料要厚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使用水粉颜料较少,水分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增强了直观效果,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4、学生尝试练习
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回马良,点石成画。
这只神笔,要奖励给大胆想象,勇于创造的同学。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对你的石头进行观察、联想,寻找最满意的角度
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着色,注意控制笔上的水分
发挥无穷的想象力,作品力求新颖、奇特
创作限时15分钟
学生作品点评
从作品的造型、色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挑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颁发最佳创意奖。
【设计意图:在展示作品过程中,同学们互相欣赏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不由自主地说出自己心里真实的感受,内心情感得以升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从学生们争先恐后展示作品的激情中,教师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情感。】
二、
大自然中有很多奇石,千姿百态,令人遐想万千,赏心悦目。
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霍去病墓石雕群。
霍去病墓中的石雕作品,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
(播放霍去病墓石雕群视频)
视频配音文字:
西汉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这批作品构思超凡,题材多样,富于大自然的山野情调,意象博大深沉。特别在表现各种动物的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皆蕴含着饱满的生机,或腾跃或宁息,生态万般,无不各具其妍,韵致宛若。质朴而有灵趣,力雄风雷,气势浑厚磅礴,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石刻表现手法洗练,雕凿勾勒并用,以意运斤,精微入化。相石拟形之构思,有石破天擎,神全意足,浑若天成之妙,乃我国古代雕刻艺术,以写实象生与写意并重之优秀范例。作品风格凝重刚健,恢宏含蓄,是一批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雄厚气质的艺术瑰宝。
①伏虎
雕刻家利用一块波浪起伏不规则的石料,把凶猛桀骜的“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量,一蹴而发。虎尾倒卷于背上,虎身斑纹不雕而现,异常生动。
②跃马
霜天晓角,嘶风惊跃,奋然腾起之势,在这件石刻作品上,表现得韵味十足。有动感,有力度,给人以壮美,刚健雄豪的振兴激情。跃马表现了闻惊而动,将要奔腾而尚未完全跃起的霎时间瞬息动作姿态。由静而动,如箭在弦上,发则风驰电掣,势不可挡的冲劲,这正是骏马雄烈气概的最佳艺术表现。
跃马石刻最精彩生动的部分是马的颈项,弧度与筋肉紧绷的质感,似乎在调动全身的气力,昂扬摆拔,突出了整体之动势。由项到背,由背到后肢。把尚在贴地的后蹄,表现得富于弹性,积畜着一蹬即腾的爆发猛势。
③马踏匈奴(立马)
这件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汉代大型雕刻艺术杰作。它凝重、庄严、蕴含着高昂饱满的刚毅气概,以卓然屹立的神情意态,散放出强劲的艺术感染力。这匹战马形象被赋予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威武有力的人格象征,使观者感到振奋、壮美,仿佛是对年轻将领的气魄之写照。
马下仰卧的人象,也雕刻得生动逼真,刻画了被制降者一付无可奈何的样子,其面部表情细致入微,毛发森森,走刀犀利流畅,仍是汉石刻浑宏奔放的风格,线条疏朗而概括力强。
作品表现了被制降者倒而未宁的帖服前之一刹间状态,就特别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含畜力。
看完这段视频,你对霍去病墓石雕有什么了解?
学生回答
小结:这些石刻形体硕大,气势恢弘,造型古朴,富有丰富的想像力,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
师:看完这些石雕作品,在赞叹创作者精致的设计、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智慧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何人们要在死后的场所花费这么多心思,这其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人们的智慧和才艺?
是啊,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怀念,是对封建威严的一种呈现,同时,也是对生命永恒的一种向往!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我国石文化了解不是太多和太深入,本课通过大量的石雕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石雕艺术的雄劲、简练、精美、圆润的不同风格的美,感受蕴涵于石雕艺术中的中华民族进取、顽强的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米开朗基罗说的好:雕塑就是解放囚禁在石头中的生命。如果你是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感悟的人,你一定会发现,在这些无声的、静默的世界中,有另一种生命的存在!
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块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头,通过人们的奇思妙想使他变得趣意盎然,富有生机。
其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却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便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看!凡是人类生存、繁衍过的地方,总有他们的影子。(做视频,恢弘的配乐)
①埃及法老的金字塔
②英国史前巨石阵
③意大利罗马斗兽场
④墨西哥玛雅石柱
⑤希腊雅典卫城神庙
⑥中国敦煌莫高窟
⑦中国长城
……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震撼)
这些辉耀寰宇的世界奇迹,无不是用石头造就。
在人类的手中,石头获得了新的生命。
板书【有生命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失去记忆,那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对于我们整个世界来说,如果失去记忆,那将是整个人类的不幸。
其实这些记载着历史的石刻,如今的生存状况有的并不乐观。(播放幻灯)
水患;酸雨;人为破坏;冻融;
师:看了这些你在担心什么?你有哪些想法?
师:今天的我们多么幸运,石头再一次牵回了我们的记忆,一同体味到石头中生命的精彩,依稀感受到多年前,那些久远的时代!
同学们,依然是这块石头,依然没有声响;依然没有温暖;依然没有气息……但,让我们用心凝视,用心感觉,我们仍然能感受它的呼唤。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六.板书设计:
有生命的 石头 因石联想
七.作业设计:
1、对你的石头进行观察、联想,寻找最满意的角度 2、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着色,注意控制笔上的水分
3、发挥无穷的想象力,作品力求新颖、奇特
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