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1840
1949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历史时段的划分
170万年前
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课程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中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你
知
道
吗?
1459年,世界航海图,现存最大的中世纪航海图
塞力斯
契丹
东西的对望
清朝时期的疆域地图
在清朝官员眼里,那些来中国的外国人,商人就是来经商的,官员就是来上贡的。中国人对英国的确不太清楚,我们只见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但从来没见过英国人。虽然在明朝的时候利玛窦已经把世界地图带到了中国,也有一部分中国人知道了一点西方地理学知识,但是到了清朝,中国人对于世界的感知又发生了倒退。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随着18世纪19世纪工业快速增长,资产阶级深刻地认识到海外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对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连年对外用兵,争夺世界霸权,在亚洲,征服了中国的近邻印度,在欧洲国际新秩序中,英国坐上了头把交椅。
——高国俊《关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断想》
中国体系
天下体系(朝贡体系)用文化的,一种以德服人的方式,让周边国家来仰慕我的文化,然后向我进贡“我”是中心,并不知道周边有多远,你来朝贡,是你仰慕我,你不来,随你的便。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世界体系
18世纪以来,形成一种“输出型”的体系,不断把这个体系向外扩张,把他所遇到的能殖民的就殖民,不能殖民的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中:内缩
英:输出
1.不成功的外交使命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8世纪末,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借着向中国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来华,对华开始了较正式的外交攻势,他们是来和中国人谈判通商的。
天朝抚有四海,···奇珍异宝,无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本国国民常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益。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外交
双方能否达成一致?
乔治三世的表文中方译文
乾隆致乔治三世的敕谕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英国工业革命后纺织厂
中国传统纺织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史前时代
生产力坐标
时代坐标
在农业社会中,欧洲社会生产力每700年才能增长一倍,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1%。工业化初期1780~1800年间,该数字增加到1.8%;工业化全面深入的1801~1831年间,该数字增长到2.7%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编》
工业革命
农业革命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不成功的外交使命
2.不“愉快”的贸易往来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早年来华的英国商船,运输的白银常常占90%以上,货物不到10%。
如1730年,东印度公司有5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2112两,货物只值13711两,白银占了97%。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
外交
贸易
中国
英国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瓷器
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情况
(严重滞销)
(很畅销)
在中英正常贸易结果:
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英国是如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的呢?
鸦片
英国的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对华贸易商人A·马塞松
问:“你是否认为英国商人经营鸦片贸易能使英国对中国贸易的局面全面打开?”
答:“我确信如此。英国工业产品进入中国东面海岸时,只能售出极小部分。如果装载棉制品的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
问:“照此看来,现在鸦片可以成为对华大规模贸易先驱者?”
答:“的确如此。我认为如果没有鸦片的贸易,棉制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继续棉制品贸易的费用是承担不起的。”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目的: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不成功的外交使命
2.不“愉快”的贸易往来
3.不道德的鸦片走私
当时的中国,生活着一个优裕的等闲阶层。他们处在抹杀一切生机,扼杀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异族统治下,可能是个原因。在整个19世纪,并且延至20世纪,鸦片给这些逃避现实的文人骚士一种消愁剂,提供了一大解脱。另一方面,吸食鸦片也成了普通人的爱好,并显示其社会地位。
——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
罂粟花
罂粟果
鸦
片
外交
贸易
走私
东印度公司
鸦片走私船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中国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以1805年的情况为例
印度鸦片产地:每箱160卢比
加尔各答拍卖:每箱988卢比
广州走私贩卖:每箱3500卢比
eg:鸦片贩子有时甚至贩卖一箱鸦片,即可赚取1000银元,牟取高额利润。
鸦片来袭
烟馆遍地
大清王朝男女烟民吞云吐雾
18世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可换纹银一两,19世纪初银钱比价也保持在1000文左右。但随后不断上涨,1817年涨至1216.6文,1827年又涨至1340.8文,1838年更涨至1637.8文。
—《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此也。
—《林则徐集·奏稿》
结合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生髑髅dú
lóu,生髑髅,眶陷颐缩如猕猴,
痰声来,嗽声续,黔到指头疲到足,
汗渍眉心泪注目,
逆气辘轳lù
lu转心腹,
溺泄便溏沾被褥,
明明有鬼如钳梏。
——林纾shū《间中新乐府》
晚清民间吸食鸦片
危害2.严重摧残官员、士兵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结合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yì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中》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不成功的外交使命
2.不“愉快”的贸易往来
3.不道德的鸦片走私
4.林则徐禁烟
“就海滩高处,周围树栅,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沸腾,不爨cuàn自燃,夕启涵洞,随潮出海。”
虎门销烟:1839年
虎门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结果:
从6
月3
日,到6
月23
日,总共销毁鸦片19179
箱又2119
袋。
《林则徐、邓廷桢、怡良奏虎门硝烟一律完竣奏折》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等人将销烟过程上奏道光皇帝,道光帝在奏后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事。”
这一伟大行动,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少年来被贪污卑劣的管理所给予中国的耻辱。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
民族英雄林则徐
鸦片战争博物馆
虎门销烟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外交
贸易
走私
战争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1年
第一阶段
陷定海
逼天津
攻广州
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
1841年---1842年
第二阶段
占香港岛
进吴淞
到南京
广州·关天培
吴淞·陈化成
第一次鸦片战争主要战役中英双方伤亡情况
时间
地点
英军
兵力
死
伤
清军
兵力
死
伤
1840.7
第一次定海
3000
0
0
1540
13
14
1841.1
虎门沙角大角炮台
1500
0
38
1000
283
462
1841.2
虎门六大炮台
2000
14
50
6000
501
1000
1841.2
乌涌之战
1500
1
9
1500
466
--
1841.8
厦门之战
2519
1
16
5680
70
37
1841.10
第二次定海之战
2000
2
27
5600
200
1000
1841.10
镇海之战
2475
16
10
4000
100
500
1842.3
浙东之战
2210
1
10
2800
540
200
1842.5
乍浦之战
2210
10
54
7000
679
1000
1842.6
吴淞之战
2000
2
25
4700
81
200
1842.7
镇江之战
7000
39
130
4300
239
264
合
计
约15场
20000
121
539
91680
3872
6177
广东新会崖门炮台遗留清军火炮
火炮种类
英国加农炮
(镇海口海防博物馆)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炮弹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清代球星爆炸弹形状
鸦片战争前后英军的定装球形实心炮弹
“打不着、打不准、打不死、兵力少”
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
兵丁使用的鸟枪用铁制成
枪身长2.01米
射程约100米,
射速为每分钟1~2发;
铅弹丸重1钱,装填火药3钱,
系伤力比较小
英军使用布伦威克式枪,
枪身长1.42米,
射程300米,
射速为每分钟3~4发
弹丸重53克,杀伤力比较大
皇朝火绳枪,俗称鸟铳chòng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清朝米艇兵船
船坚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英国74炮战列舰
清军的船舰,官设水师米艇,每艘官价四千,已仅洋艘五分之一。层层扣蚀到工又不及一半。
—摘编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军队性质
军事力量
军官素养
低下
武器
装备
废弛
武举体制
装备管理
制度
平时驻防
战时抽调
分散驻防
交通通讯
军政体制弊端
不是消除了某些陋习,振作纲纪就能解决问题,不是撤换了某些不力人士、起用一批能人就能解决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近代化。—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如果我们也船坚炮利,鸦片战争局势会扭转吗?
失败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
走私
外交
贸易
战争
条约
条款
内容
割地
赔款
开埠通商
协定关税
走私
外交
贸易
战争
条约
条款
内容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开埠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原文】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侵犯了中国主权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2.赔款2100万银元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烟价
赔款问题在《南京条约中》居然占了四款,在四五六七款中对此有明确规定: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商欠
战费
·六、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第二条:“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3.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洋商入内地执半税之运照,连樯满载,卡闸惠于放行,而华商候关卡之稽查,倒匣翻箱,负累不堪言状。
——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纪行·论洋货入内地免厘》
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英国商民既在各处通商,难保无与内地民人交涉狱讼之事···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
甚属重要,应另缮一单,附粘本约。
中·耆qí英
英·璞鼎查
领事裁判权
1844年,美国总统泰勒派遣顾盛以特使及全权公使的名义来华。顾盛到达澳门,同来的有三艘美国炮舰模仿英国的经验,向耆英提出两点:
第一,要北上进京,亲自见皇帝,把总统要求呈献给大皇帝御览。
第二,如若不让,英国公使璞鼎查旧样也可模仿,则中国人民就会再次遭遇兵灾。
泰勒
顾盛
1844年
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扩大侵略权益。
1.鸦片战争
为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林则徐虎门销烟
战争爆发:
3.经过:
两个阶段:
4.结果:
1840年
1.爆发根本
原因:
2.导火线:
课堂小结
1842年《南京条约》、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
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失败根本原因)
抗英英雄:关天培、陈化成
①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③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
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影响
练一练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半封建
形式上:独立的国家
政治上:领土、主权不完整
经济上:封建经济受冲击
思想启蒙
《海国图志》是晚清思想家魏源于1842年在《四洲志》基础上编著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综合性图书。该书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他钟爱的配偶”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主持编译世界地理著作《四洲志》
1.鸦片战争
为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林则徐虎门销烟
战争爆发:
3.经过:
两个阶段:
4.结果:
1840年
1.爆发根本
原因:
2.导火线:
课堂小结
1842年《南京条约》、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
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失败根本原因)
抗英英雄:关天培、陈化成
5.影响:①
②
③
→
思想启蒙:魏源、林则徐
《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
君主制被废除
在清末,住在香港岛的渔民原来每年都向清政府交纳税收,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与这种转变有关的事件是(
)
练一练
A
《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
五口通商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割香港岛
D.
英国拥有领事裁判权
练一练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