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
专题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必备知识
(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从近些年的高考卷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试题不多,倒是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试题较多。主要体现在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方面。
1.提炼情感主旨
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
(1)送别抒怀诗
送别抒怀诗是高考命题选取较多的一类诗歌,它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别的悲伤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的《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2)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通常表现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艰。阅读这类诗歌要大体了解诗人的经历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歌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3)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抨击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时代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
(5)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词人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已逝,而那潇洒儒雅、运筹帷幄的周郎,更激起词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作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6)即景感怀诗
即景感怀诗,指的是作者因所见景物而引起某种感触的一类诗歌。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为“景”的触动而生发。这类诗作题材广泛,山水田园诗、送别抒怀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怀乡诗都可能是即景感怀之作,但除了这些类别的诗歌外,还有一些诗歌,它们也是诗人面对眼前之景而生发感慨之作,一般就把这些无法归入以上几类的写景诗,归入即景感怀诗。
(7)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作者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送别抒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怀乡诗等,如果即事感怀,也是“即事感怀诗”。一般就把那些无法归入送别抒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怀乡诗等几类的抒怀诗,归入此类。
(8)咏物抒怀诗
咏物抒怀在中国诗歌中具有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在古代诗歌中,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作者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类诗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绘物象,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一类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
[解题指津]
诗歌常见情感概括
忧国忧民之悲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愤慨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惜别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悠闲
黑暗官场之苦闷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相思之无奈 贬官谪居之愤懑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激愤
解答提炼情感主旨类题的方法:
①抓住诗题,确定诗歌题材,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②抓形象。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③抓抒情方式,领悟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2.理解诗句意义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另一体现是理解诗句意义。解答此类题,要从把握关键字词入手。
[解题指津]
解答理解诗句意义类试题的方法:
(1)准确理解关键字词,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2)结合表达技巧甚至全诗主旨来理解诗句的深层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题规范:
(1)紧扣关键词(含典故的词,含意象的词),由表及里揭示其含意。
(2)把句子放在全篇表达的思想感情中来分析其意义
(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表达出来的自己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以及人生志趣或感悟。它包括:对事物的态度、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
所谓“评价”,即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还须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允许考生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行。在高考试题中,因其难度稍大,对此考点的设题相对少一些,但我们还是要予以重视。
[解题指津]
1.作者在诗歌中所显示的观点、态度与议论文中作者论证观点是不同的:议论文作者是“揭示真理”;诗人是“显示真理”,通过形象或画面来显示。因此,读者对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产生“多解”或者见仁见智的现象,不足为怪,这恰恰是文学语言的“张力”所致。出现个性化的解读,甚至互相对立的答案,是允许的。但大多数中国诗歌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明确的。
2.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诗人所处的时代出发进行分析,切莫用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古人。
3.有古人已对特定诗人和诗歌进行了评价,试题要求我们对古人的评价再作评价时,一定要以原诗作为依据,同时也要历史地看待古代的评价者的评价。
答题规范:
1.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2.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诗歌中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诗句且阐述理由。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作为XX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答题规范:
不论是局部设题,还是全局设题皆可按以下步骤答题——
1.先概括。指出表现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和主旨。如果题干只要求“概括”,就不必有以下的步骤了。
2.联系诗歌内容,摆出之所以是某种思想感情和主旨的依据。这是一个分析过程。
3.如果要求鉴赏评价,可在分析之后进行具体评价。
三、对点专项提升练
【2020·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
苏轼
临水纵横回晚鞚①,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②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注:①鞚,有嚼口的马笼头。②金鱼,宋代高级官员的一种佩饰。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水纵横回晚鞚”,词人骑马奔驰于水滨,很晚才踏上归程。此句凸显了词人豪迈英武的气势。
B.“归来转……闻几弄”,骑马归来,耳闻暮霭中传来笛奏的乐曲,词人情绪发生转变,若有所悟。
C.“尊前舞雪狂歌送”,“舞雪”形容舞姿回旋,这里把物比作人,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D.“美酒……旌旆拥”,饮酒话别,席前歌舞狂欢;词人腰挎金鱼饰,护卫前呼后拥,场面壮观。
2.“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3.此词结语“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结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1.C
2.描绘了一幅秋天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凝冻的画面。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衬托出词人内心的郁闷。
3.“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表达了词人对权势、名利的轻蔑(或“不为外物所惑,始终保有的一种人生认识和精神追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词人追慕英雄,想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年岁将老、生命短暂的感伤。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C项,“这里把物比作人”错误,将回旋的舞姿比作飞舞的雪花,是把人比作物。C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再找出诗中的景物,概括景象的特点。然后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剖析作者的情感。
“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的意思是:秋天的天气阴暗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梅笛烟中闻几弄”,远远听到《梅花落》的笛声吹奏几曲,顿时感到“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霎时涌上心头。此时此地的词人,他闻笛声而感到“秋阴重”,是很真切自然的。十月的北方,气候转冷,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情景交融,衬托出词人内心的郁闷。
3.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渔家傲》中“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旌旆拥”,词人独自身着庄重的朝廷命服,与送行人饮酒话别,席中有佳丽妙女为之歌唱狂舞,自己腰挎金鱼佩饰,有齐整的旌旗卫队前呼后拥,情景显得十分威严壮观。然而,到结语,词情却突然转向滑落:“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而与首句的“临水纵横回晚鞋”形成强烈反差。这些威严和排场又有什么用呢?在词人看来,只能是妆点他的世间虚浮无定的梦境罢了。词人当时沉重异常,心情十分沮丧,还有一生中坎坷挫折经历的深刻教训,时时笼罩着他的头脑,心潮起伏,慨叹人生,理所当然。“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表达了词人不为外物所惑,始终保有的一种人生认识和精神追求
《念奴娇·赤壁怀古》结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消极感伤的情调,产生着极不健康的影响,读时值得注意。同时也应该看到: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迫使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被磨折、被损害的心灵的结果,无疑的,多少隐含着对现实不满的感情在内。“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词人追慕英雄,想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年岁将老、生命短暂的感伤。
【2020·江苏省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4.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5.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4.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5.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解析】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5.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诗歌后两联提到的“话此”,要联系上文来看。“劳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忽逢佳士得朱轮”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好消息”,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迎;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负百姓的盼望,这是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惆怅”写出作者在提到常州时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此前在常州,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后句“最忆荆溪两岸春”,想到常州的美景,表达了对常州的难舍和怀念之情。
【2020·海南省海口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①,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②?
仲宣楼头春色深③,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注)①豫章:两种乔木。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②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③仲宣: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王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B.“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是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苍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诗人借此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
C.诗人劝说王郎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乘船西下去见西蜀诸侯。
D.“仲宣”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待王郎此次西行能受到重用。
7.周振甫先生评价此诗“一悲一喜,转变无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
6.B
7.同意。(1)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悲;但是诗人劝他“莫哀”,因为他可以替王郎推荐,说“我能拔尔”,一喜。(2)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又一喜;但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一悲。(3)“我能拔尔”,又“青眼”相望,杜甫用钦佩的眼光对王郎寄予厚望,可喜;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转悲。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B项,“‘豫章’二句运用比拟”中“比拟”一说错误,“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意思是“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这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赞誉王郎,以豫、章之树和说鲸鱼来比喻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周振甫先生评价此诗‘一悲一喜,转变无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然后要表明观点,即“同意”或“不同意”,一般是“同意”,这就需要结合题干中前人的评价到诗中找依据,如题干中说“一悲一喜,转变无穷”,考生就要到诗歌中找到“悲”和“喜”的内容,并分析二者是如何转换的。如“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前一句中“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而后一句中,作者劝他“莫哀”,因为“我能拔尔”,这里由悲到喜;三四句“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是以生动的比喻来写王郎的才华,“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但接着作者又说“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欲”说明这“何门”还没有定下来,这又是由喜到悲;诗人说“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
【2020·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零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谪仙怨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①落日初低,落日孤舟解携②。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 ①晴川:晴朗的江面。②携:分离。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8.简要赏析“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两句的表达效果。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8.对比。用飞鸟凌空展翅、自由飞翔与人受名利束缚、随人俯仰构成鲜明对比,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酸楚之事,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宦海沉浮、不能自已的悲愤之情。
9.①与友人梁耿离别之后深深的思念之情;②对志同道合的友人无辜遭贬的遗憾;③自己与梁耿同遭贬谪,怀才不遇的痛苦。
【解析】
8.本题题目是“简要赏析‘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两句的表达效果。”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要先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两句的意思是: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将人与鸟相比,用飞鸟凌空展翅、自由飞翔与人受名利束缚、随人俯仰构成鲜明对比,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酸楚之事,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宦海沉浮、不能自已的悲愤之情。
9.本题题目是“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下片意思是: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这是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
【2020·白城市第四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11.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答案】
10.D
11.①颈联是心理描写,具体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多病的身躯让诗人想归隐田园,但想到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又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触动了他匡世济民之心,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
②颈联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尾联直抒胸臆……”错误,尾联以景结情,“西楼望月”,借月光来传递互相关照之情,盼望对方来访;“几回圆”,寄托盼望朋友团圆的拳拳之心。故选D。
1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从思想性着眼,赞美的韦应物的思想品格。诗人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