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8-12 10: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同步训练
1、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B.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C.地势西高东低
D.大江大河多滚滚东流
2、下列各组省级行政中心,冬季温差最大的一组是(???

A.重庆?
武汉????
B.济南?
石家庄
C.海口?
哈尔滨
D.南京?
福州
3、有关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B、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
C、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冬季风
D、漠河镇是我国冬、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4、下列城市中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北京?
???
B.哈尔滨??????
C.上海????
D.广州
5、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
A、曾母暗沙????
B、海南岛
?????
C、漠河
??????D、吐鲁番
6、下列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
7、?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南向北增加
C.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增加??????????
D.从西向东递减
读图完成8~9题。
8、一月A地区平均气温大致是(????
)
A.﹣16
??????
B.﹣4????????
?
C.4????
????D.16
9、下列说法与B地区不符的是(????
)
A.属于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
B.属于亚热带、湿润区
C.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D.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10、山东省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
A.暖温带、湿润地区
B.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亚热带、湿润地区
11、我国跨四种干湿地区和四种温带带的省区是(????

A、甘肃??
?????B、四川???
????C、西藏????
????D、陕西
12、下列叙述中,不是我国气候主要特征的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雨热同期
C.气候复杂多样
D.海洋性湿润气候显著
13、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1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的影响??
②纬度位置的影响
??③冬季风的影响?
?④海陆位置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条件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C.南北温差大
D.温度带多
16、青藏地区气候的特点是:
(??
?)
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B.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少雨
C.冬冷夏热、降水丰富
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17、我国下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8、关于我国夏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寒冷干燥????????
B.来自亚欧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C.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温暖湿润???????
D.来自亚欧大陆内部,温暖湿润
19、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限确定的主导因素(  )
A.受降水影响??
?B.受地形影响??
?????C.受夏季风影响????
D.受纬度影响 
20、有关我国季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
B.受冬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C.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印度洋
D.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
2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22、夏季风不能到达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被青藏高原挡住了??
???
B.距海远,盆地周围高山环绕严密
C.纬度高,冬季风阻挡了夏季风深入??D.海拔太低,夏季风被山岭层层阻挡
23、我国下列地区中,受冬季风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
?
D.黄土高原
24、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是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的名词佳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景象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应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
D.“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应了我国冬季南北冬季温差大
如图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量月分配图”,完成25~27题.
25、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26、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27、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
A.雨热同期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雨夏干???
?D.全年低温少雨
读图,回答28~30题。
28、上图所示省区是(  )
A.陕西省
B.西藏自治区
C.云南省
D.内蒙古自治区
29、图中自东向西方向,植被分布的大致变化规律是(  )
A.草原→森林→荒漠
B.荒漠→森林→草原
C.森林→草原→荒漠
D.森林→荒漠→草原
30、由图中植被变化规律推断出该省区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大致规律是(  )
A.由西向东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各地降水均匀
D.由南向北递减
31、填图:
(1)气温
I.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________。气温自南向北逐渐________,1月0
℃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__一线延伸。
II.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________。________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III.温度带的划分。
温度带:从北向南依次是E________、D________、C________、B________、A________
和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F______________。
(2)降水
I.分布特点。
①空间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间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_月。各地雨季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________,北方雨季________。
③降水年际变化_______。
II.干湿地区。
一个地区年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干湿地区的分布:我国东南部以________区、________区为主,西北部以________区、________区为主。
降水量
植被
A
D
B
C
(3)气候
I.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在图中填注我国的5种气候类型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因素
I.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II.冬季风和夏季风。
源地
风向
特点
影响
冬季风
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北风
________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夏季风
________和________
偏南风
________
我国大部分地区________;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越来越少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D
7、A
8、B
9、A
10、B
11、A
12、D
13、C
14、B
15、B
16、D
17、D
18、C
19、C
20、B
21、C
22、B
23、A
24、C
25、A??
26、D???
27、A
28、D
29、C
30、B
31、(1)I.大
降低
秦岭-淮河
II.高温
青藏
III.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青藏高原区
(2)I.①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5~9

短③大
II.降水量
蒸发量
湿润
半湿润
干旱
半干旱
降水量
植被
A湿润区
>800mm
森林
D半湿润区
400~800mm
森林、草原
B半干旱区
200~400mm
草原
C干旱区
<200mm
荒漠
(3)I.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II.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E高原山地气候
(4)I.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II.
源地
风向
特点
影响
冬季风
___亚欧大陆内部__
偏北风
__寒冷干燥__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夏季风
_太平洋_和__印度洋_
偏南风
_温暖湿润_
我国大部分地区_雨热同期__;自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越来越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