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
复习回顾
光的传播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速:在真空中光速为__________m/s
现象: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
3×108
复习回顾
光的反射
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传播现象
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
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_
两侧
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
等于
分类:镜面反射和______反射
漫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复习回顾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原理:
光的反射
成像特点
应用:
成像、扩大视野空间、改变光路
球面镜:
像与物大小_______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_
垂直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
相等
平面镜成_____像
虚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扩大视野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复习回顾
光的折射
定义:
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__,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________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角_____入射角
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现象:
钢笔错位、筷子弯折、海市蜃楼、池子变浅等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随入射角的减小而________
同一平面内
两侧
小于
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_____入射角
大于
增大
减小
复习回顾
物体的颜色
光的色散:实质是光的折射
光的三原色:红、_______、蓝
绿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够______的色光决定
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______的色光决定
反射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太阳穿过森林在地上形成“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中国古代,人们使用“日晷”判断时间,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D.当太阳倾斜照射时,背对太阳光站立,用喷雾器将水喷成雾状,在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中,请在图中画出该光线在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大致光路。
空气
玻璃
界面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从纸板前的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 AO 的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反射.
漫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2)图甲中,E、F 在同一平面上,让光沿纸板 E 上的AO 射向镜面,则在纸板 F 上得到沿OB 的反射光线,测得AO、OB 与法线的夹角均为 40°,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理
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在
不能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______(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薄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2)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 5cm 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 A 以 5cm/s 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 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 B 与 A 相距_____cm 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
30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不能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乙),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_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偏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