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生: 收集有关资料.
师: 准备收录机配好乐曲及文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路,激趣导入
1.(放乐曲,配简介)同学们,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欣赏一段乐曲 这哀怨凄凉的乐曲,仿佛一支生命的悲歌,演译出一位仰天长叹的孤独英雄.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他直言敢谏,倍受打击;他屡遭排挤,报国无门.因此,独上高台,慷慨悲吟,留下了不朽名篇.(读题目)---他,就是唐代诗人陈子昂.
2.对陈子昂你了解些什么 知道些什么
3.的确,陈子昂不仅是一位大诗人,还是一位有政治主见的有志之士.可他的见解总不被当朝君臣所采纳,并且曾因 “逆党”株连而下监狱,甚至被迫害致死.诗人是不幸的,可却有幸留下了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
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1.请翻开课本128页自由读诗(注意读通顺,读正确).
2.谁愿读读(多人读)
(1)学生简要评价.
(2)教师点评.注意读出古诗的韵味,相机出示古诗,指导用 “/”标出节凑.
(3)试读后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3.初步读懂诗意
那么,全诗要表达什么意思 请结合课后注释,联系收集的资料,各自说说诗句的意思,实在不理解的打上 “ ”.
三.交流点拨,理解诗意
1.谁愿意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
2.教师随后边画词边问其意思:理解 “悠悠\怆然\涕\念”之意.
3.联系课后注释,谁来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答(学生互帮互助).
4.教师相机点拨. “前\后\古\来者\念”, 到此,我们对诗句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能读给我们听听 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1.是啊(揭开插图),诗人陈子昂,寒窗苦读,满腹经纶,怀着一腔报国之心,不但得不到赏识,还受到打击甚至遇到陷害,瞧,他痛苦地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悲愤长叹:
男生读(1.2)句.
2.师述:站在这曾经见证明君贤臣的高台上,他曾经也写过一首诗,读诗(出示)<<燕昭王>>,而且思前想后,他能不悲伤吗 说说他为何而悲,为谁而悲
(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满腔委屈 )
3.创设情境,感同身受.同学们,当你受到委屈打击,受到挫折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想想我们的诗人,看:他站在幽州台上,举目四望,他又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天宇浩瀚,原野辽阔,却知音难觅 )
想想他的人生经历,他还可能有哪些内心的苦楚 (岁月无情,时不待人,生不逢时 )
5.因而他愁绪万千,喷涌而出,所以他--- 齐读最后一句.
五.用情调控,指导诵读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诗人陈子昂,你会用怎样的感情吟诵这首诗呢
(孤独悲愤 )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轮读---全班朗读
2.现在,让我们来当一回大诗人陈子昂.
背全诗,放声吟诵.
六.搭建平台,拓展延伸
1.师: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大千世界,物是人非,然而古诗世界却源远流长.特别是那些千古佳句,更是快炙人口.下面哪些同学愿意向大家吟诵你记忆中的古诗名句
2.太棒了!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这些小诗人再一次回到 “幽州台”去,深切体会大诗人的情怀,铭记这首千古绝唱.请背诵<<登幽州台歌>>.
七.作业设计,水到渠成
1.请你替陈子昂写出自己的心声.
2.搜集并背诵陈子昂其他你喜欢的诗作.
登幽州台歌
学情分析: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诗人那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情怀对于一群未经风霜,不喑世事的小学五年级孩子而言是难以感同身受的。尤其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如今迵然不同,与现在相距甚远,更增加了学生对诗意理解的难度。因而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考虑教程、教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想、思,读、诵、吟,解诗意、悟诗情。
教材分析: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最负盛名的作品。该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时所作。由于武攸宜的轻率和无能,致使东征军全军陷没。陈了昂直言进谏,结果反受打击排挤,后又遭遇陷害。孤独悲愤,登楼(幽州台)感叹,流涕而歌: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纵是天宇浩瀚,原野辽阔;却依然是知音难觅,壮志难酬。诗人怀才不遇,追古伤今,感叹着沧凉与孤独,怎能不潸然泪下。
全诗突如其来,似山洪暴发;戛然而止,如大河大海。诗人立足于幽州台,眼观天地,虽然没有提到什么具体环境,却创造了一种辽阔幽远,空旷苍茫的意境。因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实为教学中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过程调控”。
鉴于教学《登幽州台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恰到好处地运用课堂调控。所以,在课前预习时便从学生实际出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抓住要点,为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做铺垫。此环节重在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体现了教师调控的前置作用。开课时用一首衰怨悲愁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一种悲情落寞之境,再配上动情的人物简介,解说之中便不知不觉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其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用心用情地投入到对诗人的认识、对诗歌的理解中来。随着课程的推进,采用不同层次的读,教师适时插入一些精美扇情的过渡语,兼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得“师生”、“生本”、“生生”互动有条不紊,使得教学渐入佳境,同时也显示了教师语言调控的极大魅力。特别是多种教法的恰当运用:如配音解说,插图解文,既创设了学习古诗的古韵之情,又渲染了现场的衰愁之气。于是学生便自然地走近了诗人,走进了文本,自觉地在读、想、思、吟中解诗意,悟诗情,逐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而且在指导诵读之后设计了拓展延伸的平台,让学生在抢答、抢背、吟诵古诗名句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阔了视野。这一拓展性的调控措施有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即便是作业设计也与学文照应,在调控中使学生主动地向课外延伸,更加深了学生对诗人和诗句的理解,达到水到渠成之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4、全班交流。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四、总结全文:
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
a、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
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读一读陈子昂其他的诗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2. 背诵这首诗。
说明: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诗作,读经典就要读出经典中的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任务。唐朝是悠悠历史中一座奇峰,唐诗是诗歌王国的奇葩。读唐诗,品唐朝之气象,会滋润我们年轻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
《登幽州台歌》是体现陈子昂诗歌主张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齐梁浮艳、织弱诗风的影响已一扫而空,盛唐诗歌创作的新潮即将涌现。韩愈《荐士》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指出了他对唐诗的开启作用。读《登幽州台歌》不仅要读出陈子昂的怀才不遇的悲慨,还应该读出盛唐的端倪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
2. 难点: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说明:诗歌是情绪的抒发,读诗的重点首先是读出诗人的情绪情感。当然,诗无达诂,教师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另外,为了更好的读懂诗歌,也应该注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盛唐气象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但是,从初唐诗歌中读出这点来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教师适当讲解,让学生有初浅的感受也就可以了,不必急于求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怀。 范读,或者放录音;指导齐读。 在听读中感受;在朗读中沉浸。 带动学生积极的主体体验,更好、更快地走进文本。
描述诗人形象 提问:用几句话描述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提示:外貌、动作、语言等。) 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想象。朗读。朗读。 诗歌是形象的,也是个性化的;读诗首先也应该是感性的,想象是读诗不可缺少的环节。
理解诗人的悲慨。 补充注释与背景资料,更好读懂全诗。(①幽州:郡名,唐属河北道,治蓟,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幽州台:即蓟丘、燕台。因燕昭王置金于台延天下士,又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②者:古音“诈”,与“下”押韵。③涕:眼泪。)(背景资料略) 理解诗句的内涵。背诵。(作者以北方苍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抒发天地之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的情感,感喟岁月无情时不我待。全诗呈现出苍凉悲壮的气氛。) 知人论世;推敲词句;仔细品味。
初识盛唐气象 借助前人评论,感受诗歌的阔大的境界,雄浑的格调。(韩愈:“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柳宗元:“张说工著述,张九龄善比兴,兼备者子昂而已”;马端临:“惟诗语高妙,其他文则不脱偶俪卑弱之体”;胡应麟:“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胡城亨:“大泽一呼,为众雄驱先。”) 理解评论。回忆境界宏大的唐诗。背诵本诗。 读出文化,读出经典的价值。
思路点拨
1. 朗读全诗,感受、沉浸;
2. 画出诗人登临幽州台的情景,或者将诗歌改写为一个故事、一篇散文。
3. 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4. 找朋友:从登高抒怀、怀才不遇、陈子昂的诗作等不同角度为《登幽州台歌》找“朋友”。
5. 加深体验,强化感受。
练习举隅
1. 默写《登幽州台歌》。
2. 划出朗读时的停顿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3.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是《登幽州台歌》的同时之作,诗中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了无限钦羡。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燕昭王还接受郭隗建议,筑黄金台以延请天下奇士。未几,招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国势骤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诗前有序,序中写道:“丁酉岁(697),吾北征。出自蓟门,乃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登幽州台歌》主旨的理解。
4. 有人说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可以引导我们从哲理的高度来思索人生的奥秘,从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宇宙的伟大与永恒。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