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题 李商隐
爱的千转万回——
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
3.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
诗人简介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又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现代学者称之为“朦胧诗人”。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男生,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晚唐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李商隐作诗,爱用冷僻的典故、精准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他的诗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2.读出诗味
读出诗句的节奏 停顿/
读出语调的抑扬 曲调(上扬音↗,下沉音↘) 降调 ↓
读出语速的缓急 缓—
读出语气的轻重 重读,红色字体
云鬓(?bìn) 殷(yīn)勤
为(wèi) 探看(kān)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围绕“别”字展开;
一“难”字奠定全诗基调。
“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
—— 【清】梅成栋
自由朗读诗歌,选择一联进行品析:
从___联中,我读到了________的爱。
从____________(字、词、句)可以读出。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前一个“难”是写相聚的不易;
后一个“难”字则写出别时的难舍难分和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
“东风”点了时节:暮春;
情景交融:以哀景写哀情,将哀情融入哀景中。
艰难悲苦的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向死而生的爱
春蚕 蜡炬: 化抽象为具象
“义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道出一生工夫学问,后人再四摹仿,绝无此奇句。”
———【清】《澹山诗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夜吟”:写作对象突变成对方(对写)
“但愁”、“应觉”:联想别后对方对自己的思念。(联想)
“寒”:既是月光的寒冷,更是心理上的凄冷。(通感)
双重叠加的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青鸟”:无望中的希望,看似希望的无望。(用典)
无望而望的爱
“八句中真是千回万转。”
——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
积累手法
景物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意象叠用:化抽象情思为具象的事物。表意更加委婉、深刻。
对写联想:由己推人,增加情感厚度。
巧妙用典:引用古事古语,精炼委婉,生动典雅。
作业布置:
1.反复诵读并背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试着品读李商隐的《锦瑟》。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