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
圆的画法的掌握
。
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圆规、圆形实物、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辆自行车(课件出示自行车图片),漂亮吗?
师:那就换成椭圆形的吧?
师:圆形总可以了吧?
师:你们还能说出生活中的其他圆形物体吗?
2.揭示课题
师:是啊,生活中的圆形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板书:圆的认识
3.师:通过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导语:希望大家带着这个目标来共同学习。对自己预习情况满意的,画奖牌祝贺自己;认为还可以的画一块圆形奖牌鼓励自己,希望自己继续努力。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学生任意画圆,总结画圆方法
板书:实物画圆法
系绳画圆法
圆规画圆法
2.试用圆规画圆
3.介绍圆规并讲解画圆的方法
板书:定长(半径)
定点(圆心)
旋转一周
4.学生画圆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圆。
(2)(出示错例)这个圆怎么画成这样了?
(3)画圆时应注意什么?
圆心要固定住,两脚间距离不能改变。
5.三种画法的优缺点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出了圆,你认为他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生:实物画圆法方便,但圆的大小不能改变。
生:系绳画圆法麻烦,但可以画小圆,也可以画大圆,尤其在地面画圆更适宜。
生:圆规画圆法,方便、科学,但受纸张大小限制。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也很有道理,其实圆还蕴藏着丰富的规律,有待我们共同去探索。
6.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结合书中内容开展小组研究。
7.展示探究结果
师: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1)圆心半径直径概念及用字母表示(学生板书)然后完成出示习题
(2)圆的特征
圆有无数条半径
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课件出示习题)
8.半径、圆心和圆的关系
9.画指定半径的圆
师:同学们你们真的很伟大,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都被你们发现了。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圆心,同长指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直
径一样长。
师:你的理解很到位。把墨子这句话分析的很透彻。真是
一位小“墨子”
!
师:更何况,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师:我们同学也很聪明,大家理解得很好,说的也不错,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呢?(完成分层测试卡习题)
三、感受美
师:圆中不但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其实它还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出示圆形建筑或标志图片)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了圆的世界,共同探索了圆的奥秘。其实,中国人对圆是情有独钟的,希望电视剧的结局大圆满,中秋节团团圆圆等等。让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五、到室外画圆
反思:
一、预设充分,数学课堂生活化使教学更加有效
《圆的认识》是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节课。这堂课看似平淡,但整堂课无不显示出我预设的轻巧,充满着智慧。教学开始,我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索知识。选择从最最常见的自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新知的探究活动中我时时注意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在学习了画圆之后,让孩子逐步画圆,画大圆,这样既接近了数学与生活间的距离,且培养了数学的亲和力,使学生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感觉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结束后,我又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最后,给学生呈现更多的图片,中国著名的圆形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结,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彰显圆的文化内涵。
二、和谐的实施,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从教学方式来看,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构建了从“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新型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又有用。
从学习方式来看,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和探究的机会,变“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如通过借助圆规、实物拷贝、绳子或木棒来画圆;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圆的特征。寻找圆中的半径,直径的条数、长度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起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
当然,透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我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足:
1.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不足,显得有些生硬。
2.有些局部处理是否可以更加有效,如我的语言还要更加严谨些,板书设计再周密一些等。希望课上再大气一点,定位再高一点。《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55---59页。
【教材简析】
本课信息窗呈现了各种各样的车轮,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进一步引导学生画圆以及研究圆的特征,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研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初步感知圆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什么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板书:圆的认识)
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与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圆。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圆的视频,想不想看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后)
追问:为什么轮子设计成圆形的?想过这个问题吗?你觉得是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和这些图形相比,圆是一个曲线的图形。那么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研究。愿意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围绕“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这一主线展开探究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对“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这个问题的思考,明确这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学习画圆
1.交流画法
提问:我们想要研究轮子,想要研究圆,是不是首先得有个圆?怎样得到一个圆?
学生交流不同的画圆方法。
2.动手实践,尝试用圆规画圆
学生初次尝试用圆规画圆
学生第一次自主尝试用圆规画圆。
交流画圆作品,学生在交流中明确用圆规应注意的问题:固定针尖、固定针尖和笔尖的距离、旋转一周。
3.教师用圆规示范画圆,学生再次尝试用圆规画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制作研究素材。要展开对于圆的研究,需要有圆的素材,因此画圆就是一个制作研究素材的过程。研究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自己,学生经历两次画圆的过程,既自己制作了研究素材,又在画圆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三、合作探索圆的特征
1.自学概念
谈话:关于圆,还有一段小资料,你们能自学吗?
学生自学。
学生到黑板上汇报自学内容。教师板书:圆心
半径
直径
2.
沟通轮子和圆
谈话:车轮是圆形的(出示轮子)轮子的圆心和半径在哪里?
生指出轮子的圆心和半径。
小结:你们找到了轮子和圆的联系,真了不起!这个问题解决了?看来圆还有小秘密,我们继续研究!
3.发现圆的特征
(出示课件)谈话:我们一起来看研究要求。谁来大声的读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汇报圆的特征。
梳理总结,适时板书:同一个圆内
半径(直径)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d=2r
4.理解一中同长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圆的这些特征。而且进行了总结,读一读。
一中同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理解:一个中心点,从这个中心点到圆上所有的长度都相等。
提问:那其他的图形就不具备一中同长的特点了吗?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在平面图形里面,只有圆一中同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一个探究、发现、理解圆的特征的过程。首先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发现、探究、验证圆的特征,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最后通过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对比,抽象出圆“一中同长””
的特点。】
四、应用特征,解释问题
1.
猜想
谈话:太了不起了,我们自己通过研究找到了圆的这些特征。我们现在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了呢?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你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吗?试着解释解释。
学生尝试运用圆的特征解释问题。
2.现场教具演示圆形车轮的滚动,验证猜想
谈话:我们在车轴的位置装上一直笔来跟踪一下,车轮滚动起来,车轴运行的轨迹,想一想,车轴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
教师现场演示圆形车轮的运动的滚动,并将圆形车轴的运动轨迹呈现。
提问:为什么会是一条直直的线?
学生理解车轴到地面的距离都相等。
3.演示方形车轮的滚动
谈话:老师这里恰好有一个方形的轮子,我们也在它的中心装上一支笔来跟踪一下它的运动轨迹。想一想,那么它的车轴运动轨迹会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演示方形车轮的滚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用圆的特征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这个问题,也是探究结果的应用。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学具演示——圆形车轮与方形车轮车轴运行轨迹的演示,借助这种视觉的强烈对比,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直观冲击,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自然的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
4.回顾梳理研究过程
谈话:回忆一下今天整个研究过程。你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先干什么?
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小结: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掌握了一些方法。你们有信心接受检验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和梳理这节课整个的研究问题的过程,积累相关数学活动经验。】
五、巩固练习,进一步深化认识
1.找直径和半径
学生辨别直径和半径,并予以说明。
2.填一填
引导学生根据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进行填表。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小结:真了不起,看起来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有信心继续挑战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圆的知识的练习,通过练习考查学生对于直径、半径等的理解和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也是对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4.
创意设计
谈话:如果车轮不是圆形的,而是正方形的,那我们应该有什么办法让车运行平稳呢?
教师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圆的知识的拓展练习,通过学生的创意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于轮子设计成圆的道理的理解。】
六、回顾反思,感受价值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梳理:
知识:学会了画圆、知道了圆的特征,明白了轮子是圆形的道理。
方法:学习了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探究特征的方法。
感受:数学是相通的,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提升学生梳理知识、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折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2.在折圆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圆的特征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圆的特征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通过示范折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小组探究圆的各种特征。
教学准备:
圆纸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用各种平面图形组成的画。
1、让学生找出这幅画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让学生说说在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个图形最特殊,为什么?
3、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探索新知。
(一)感受生活中的圆。
1、举例生活中圆形的物体。
2、出示图片,找到圆的足迹。
3、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1、圆心。
(1)动手折一折,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
(3)小结:
圆中心的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板书:O
)在你的圆中标出圆心。
2、直径。
(1)观察圆内的折痕,并画出圆的直径。
(2)小组讨论:①什么是圆的直径?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多少条?并且所有直径的长度都怎样?
(3)小结:
①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板书:"直径d"。)
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半径。
(1)教师画出半径。
(2)引导学生观察半径,说说半径的含义。
(3)动手量量半径的长度。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4、练习。(多媒体出示)
(三)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量量半径和直径的长度。
2、小组讨论: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即:d=2r
r=d÷2
4、练习:练习十三第2题。
三、练习。
1、判断题。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
)
(4)通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
(5)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
)
(6)半径为3cm的圆和直径为6cm的圆大小相等。(
)
2、选一选。
(1)连接圆心和(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2)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做直径。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
A.
B.2
C.4
四、总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巩固拓展。
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哪里?
作业。
练习十三第1、5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直径(d):无数条、相等
半径(r):无数条、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
d=2r
r=d÷2《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生活中的圆
(2)初步认识圆的形成
1、画距离小红点3分米的点。
2、初步感知这些点形成圆。
二、探索新知。
(1)画圆
①
借助工具画圆。
②用圆规画圆。
定点
定长
旋转
(2)认识圆心。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 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
一、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一:
1、选择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用线段连起来。
2、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说说。然后选一名同学汇报。
小组合作二:
1、选择圆上任意两点,用线段连起来。
2、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说说。然后选一名同学汇报。
二、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交流学习
墨子:“圆,一中同长也。”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A.火眼金睛 找出圆中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
O
位置
无数条
半径
r
大小
同圆或等圆
d=2r
直径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