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所呈现的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叙述与制作,将自己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不同的行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列举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
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职业。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行业的区别,每个人都应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本课的设置,旨在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不同职业的人和劳动工种,理解劳动最光荣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各行各业不同人物的基本工作特征和身体结构特点,运用黏土捏制形态各异的泥人劳动者形象,运用揉、搓、捏、刻、接、插等塑形方法,逐步掌握泥塑人物造型的制作步骤,动脑、动手设计出自己身边常见的、熟悉的、有趣的动态人物造型。并且自如地运用适当且巧妙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合理的装饰,大胆刻画出人物丰富的表情、性格、职业、动态等方面的特征,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发展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审美素养的提高。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浓浓的职场氛围,准备多种职业工具,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使师生在互动中了解知识、掌握技能、拓宽视野。
学生情况:
学生在前面“画劳动者”的基础上,将视线转到运用“泥工制作劳动者”的人物形象上,不仅要表现“人物的动态造型、面部表情、服饰”等,还要表现出“劳动工具”,不乏一定的难度,但多种表现方法的选择,也易于产生生动有趣的捏制纹理效果。另外,学生在心理上对泥工制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能够以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表现的劳动者人物进行独立或合作表现。同时,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动脑动手的学习过程,深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和感受,从而理解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善良,来激励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方式、手段:
新课标提倡教师的启发引导,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地讨论和探究,提倡知识的综合性。本课拟采用情境教学法、分层探究法、组织讨论法、互动交流法、综合演示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开展师生间、组员间、同伴间互助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1. 关注该课的生成性及其研究内容和方向。
2. 就教与学的重点、难点和易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提出科学智慧的解决之道,并概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
3. 关注教学的趣味性和游戏性,结合教学内容,提示在该课何时巧妙运用各种手段(如“抛包袱”“提问”“设疑”“抢答”“辩论”等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有价值、有意义、有效率的思维活动。
4. 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某些方式方法的提示。
合理而适度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关注美术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双基)的培养尺度以及在课中“量”“时”“度”的把握。
5. 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示范时机、示范内容和示范要求,注意教师示范的良性生成性。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范作、示范用具、学生作业用黏土及工具、学生作业展柜等。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紫砂泥、泥工常用工具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并熟悉泥塑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圆雕的手法,用黏土创作劳动者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组织欣赏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泥塑作品,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间讨论交流、共同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泥塑手捏成型及雕刻知识,了解技法与制作步骤,并通过自己的探索逐步领会并运用于实践创作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泥塑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使学生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意识和对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行业人物的基本特征,运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出人物的工作动态以及使用的劳动工具。 教学难点:依据特定的情境,创作设计出多种造型丰富、动态有趣的泥人形象,熟悉并掌握人物细节表现及泥工雕刻的技法。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课前检查预习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一、激趣导入
1.师组织欣赏。
同学们,这节课呀,先请跟随着老师一起参观博物馆。参观时,注意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看到的动态人物都在做着什么?”;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动态的人物造型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参观博物馆,欣赏古今中外大师作品,了解动态人物的造型特点和制作的材质”,为解决本课重难点做铺垫。
生:欣赏、观看“幻灯显示的图片”并思考问题。
2. 师:刚刚我们一同走进博物馆,欣赏了古今中外的“人物动态形象”,谁来回答老师的提问?
(生回答提问。)
我们看到了博物馆展出的古代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是用泥塑雕刻而成的;有的人在洗菜、有的人在做饭、有的人在弹琴、有的人在腌鱼、有的人在演杂技、还有的人骑在马上去送信,马背上还坐着一只小狗;这些人物造型都是用泥塑成型的。
3. 师:评价小结。
这两位同学欣赏得真认真,看得也十分仔细,他们不仅观察到了各种人物正在做什么事,而且还注意到这些人物是运用“泥塑成型”制作而成的。真好!的确,这些古代的陶俑,出自于古代劳动人民之手,他们呈现给我们的是古代劳动者的形象,不同职业的人们表情各异,形态制作得很逼真,而且还精心制作了他们手中或身边的劳动工具。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代劳动人民真了不起,古代艺术家真可谓心灵手巧!
设计意图:及时评价学生们的发言,并表扬鼓励;及时小结,一方面总结欣赏作品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们热爱古代劳动人民及古代艺术家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点出“古代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赞美之词,同时点题,承上启下。
4. 师引出课题
这节课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运用泥塑成型的方法来学习。
师板书课题:第2课 三百六十行(二)。
二、分层新授
1. 师组织讨论。
师:同学们,请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说一说你所熟悉的职业或行当都有哪些?这些职业的劳动者有哪些特点?他们的劳动工具是怎样的?过一会儿,请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是活跃课堂、生生互动的需要,是解决本课重难点的需要,也是新课标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在本课中应有所体现。学生间充分的讨论交流,可以唤起他们对不同职业的认知和了解,为后面的技能学习打下基础。
2. 组内讨论交流(略)。
(师巡视观察、参与学生讨论。)
生:(举手并交流发言)我所了解的职业是“修车”,修车师傅戴着老花镜,穿着很普通,身上系着围裙,带着袖套,他们工作很辛苦,帮人们修车。他们身边有打气筒、旧车胎、胶水、抹布等劳动工具;我所了解的职业是“老师”,老师很和蔼,笑容满面,也有的老师戴着眼镜,老师的衣着很整洁,有的男老师还打着领带,他们身边经常有书籍、教棒、黑板擦、粉笔等等;我所了解的职业有医生、快递员……
3. 师听取发言并小结。
大家不仅讨论得很激烈,而且,几位同学的发言也非常精彩,他们将自己熟悉的职业进行了描述,而且还指出了不同职业劳动者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劳动工具,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几件艺术作品,仔细观察,看看这几件作品中劳动者的外形有哪些具体特征,他们身边的劳动工具又是怎样的?塑造这些劳动者形象用到了哪些制作方法?
4. 生继续欣赏图片中的劳动者,思考老师的进一步提问(略)。
5.师:听取学生回答,及时评价及小结。
这几位同学回答得很棒!你们观察到了人物在劳动时身体的姿态变化、身体的比例变化、动作的变化以及不同职业劳动者的面部特征和表情、衣着变化等等,还发现了他们手中劳动工具的不同,很好!你们还特别分析了制作这些劳动者的“塑形方法”,有的说“用手捏”、有的说“用工具刻、挖、刮”、还有的提到了“接插和拼装”。这些方法都很好,都是我们可以用来制作“不同职业劳动者”的最佳方法,但是要运用得巧妙,更要制作得牢固,否则,人物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都会“散架”的。
6. 师板书。
制作方法:捏、刻、挖、刮、接插、拼装。
强调:接插、拼装要“牢固”。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提问,引发学生们的深入思考,在“人物特征”和“塑形方法”两方面寻找突破口。并通过板书,使学生们加深印象。
三、教师示范
1.师课堂示范。
我打算重点选择“手捏成型法”做“养鹅的一家人”,其中有爷爷、奶奶和他们的小孙子,当然还有他们家的两只大鹅咯。
师演示制作步骤:
①取几块黏土,分别大体捏出爷爷、奶奶、小孩的身体构造;
②采用刻挖、切割、添加、插接、拼装的方法制作人物的面部、服饰,强调细节;
③根据鹅的习性和特点捏制两只高仰起头的大鹅;
④添加周围的环境和他们手中的道具。
同学们,只一会儿功夫,老师的范作就完成了,你们是不是也很想动手制作了?
2. “养鹅的一家人”,师提问。
请问老师塑造的是什么职业的人?我用到了哪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老师塑造的是“养鹅的一家人”,有爷爷、奶奶和小孙子。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长相、不同服饰和特征的人。从他们的表情看,他们都很开心,笑容满面,爷爷的脸上有皱纹,也有胡须,手中拿着赶鹅的工具,奶奶张开嘴巴,伸着双臂,在唤着两只鹅……老师用到了方法主要有“手捏成型和刻挖” 等。看了老师的作品,我想到了我可以做“种瓜的爷爷”“洗衣服的妈妈”“做菜的阿婆”等等。
3. 师评价并小结。
嗯,说得不错!看来呀,同学们已经想跃跃欲试了,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其他小作者的作品,然后就该轮到我们自己来构思并且制作了。
设计意图: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准备带领学生进入实践操作环节。
4. 师组织欣赏。
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3-5件:略。
四、学生练习
1. 师布置课堂作业;
2. 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展评
1. 师将学生们的完成作品通过高低展柜向全班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们相互学习。
师:请同学们一同来欣赏一下,通过大家的努力,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你认为哪些作品从“选材、构思到制作、细节表现、方法运用”等方面做得较好的,请指出来,说一说哪些方面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你认为哪件作品还需要作何调整和改动也可以提出来。
生:表达各自的观点(略)。
2. 师评价并小结。
好的,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老师也很同意他们的观点。的确,这几件作品从创意到制作、从道具到细节处理得都非常好,把今天课堂上学到的几种制作方法全都运用到了,而且除了手捏成型,还适当地运用了制作工具协助完成,也相当牢固,予以表扬!(全班掌声鼓励。)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的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这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
六、教学拓展
1. 师组织欣赏。
欣赏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陕西的凤翔泥塑等民间艺术作品。
2. 师小结全课。
同学们,泥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新石器时期,从古到今我们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一直将泥塑艺术流传下来,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陕西的凤翔泥塑,都是我国很有名的泥塑艺术品,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将泥塑艺术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收拾好工具。课后及时洗手!
铃响下课,师生再见!
作业要求
独立或合作选择喜欢表现的劳动人物,用黏土做出人物的身体特征、服饰特点和劳动工具,突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情。 注意点:捏制精巧、插接牢固、合理利用工具。
教与学的评价
在对学生的“作业”和“学习过程”评价时可分为:(1)学生自我评价;(2)同学间的相互评价;(3)教师的评价。这些评价可以先从好的方面开始,目的是给学生自尊、自信,然后从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面说一说。这样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科学、全面、有意义。
反思和总结
1. 教师在课前应充分筹备泥材、工具、范作,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作表现用品; 2. 根据学生实际,可以考虑独立或同伴合作完成作业,准备高低展柜展出学生作品;
3. 经过教学实践,教学目标预设较为合理、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比较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