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17 11: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单选题
1.下列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B.????????????C.????????????????????D.?
2.下列化学用语①过滤? ②蒸馏? ③丁达尔效应? ④渗析? ⑤电泳? ⑥分液,适用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A.?①②③??????????????????????????????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④⑥???????????????????????D.?全部
3.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A.?分离酒精和水
B.?分离胶体和溶液
C.?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D.?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
4.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 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加热坩埚要垫上石棉网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竖直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硫酸时,应沿器壁缓缓地将水加入浓硫酸中
⑩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再用小刀切一小块,然后将剩下的钠放回原瓶
A.?①④⑦⑩??????????????????B.?①④⑤⑦⑩????????????????????????C.?①④⑤⑦⑧⑩????????????????????????D.?④⑤⑦⑩
5.下列实验装置与实验对应的是(??? )



A蒸馏 B过滤水中的泥沙 C.萃取 D稀释浓硫酸
A.?A??????????????????????????????????????B.?B???????????????????????????????????????C.?C???????????????????????????????????????????D.?D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被加热的混合液中
C.?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D.?使用分液漏斗分液前要先检漏www-2-1-cnjy-com
7.过滤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加入如下试剂(实验操作略),可制得相对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②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③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符合题意的试剂滴加顺序为( ?)
A.?①②③⑤④?????????????????????B.?③②①⑤④???????????????????C.?⑤①③④②????????????????????D.?③⑤②①④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C.?除去NaBr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过量Cl2 , 加热蒸干
D.?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I2:加热升华
二、实验探究题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来源:21cnj*y.co*m】
(1)写出上述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
(2)若利用装置Ⅰ分离乙酸(沸点118 ℃)和乙酸乙酯(沸点77.1 ℃)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实验时仪器②中冷却水的进口为________(填“f”或“g”)。
(3)现需配制250 mL 0.2 mol·L-1 NaCl溶液,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仪器④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
B.使用前必须烘干
C.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的容器
D.热溶液可直接转移到其中???
(5)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版权所有:21教育】
三、综合题
10.现有含有少量NaCl、Na2SO4、Na2CO3等杂质的NaNO3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NaNO3固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③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3)溶液3经过处理可以得到NaNO3固体,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为了除去杂质,可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乙醇是易燃物,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
A. 该图标是腐蚀品标示,A项不符合题意;
B. 该图标是有毒气体标示,B项不符合题意;
C. 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标志,C项符合题意;
D. 该图标是易燃气体标志,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危险品标志是用来表示危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危险程度的标志。它可提醒人们在运输、储存、保管、搬运等活动中引起注意。21·cn·jy·com
2. B
解析:①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
②蒸馏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③丁达尔效应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不用于分离物质;
④渗析用于将胶体与混有的杂质离子或分子分离;
⑤电泳用于检验胶粒的带电情况,不用于物质的分离;
⑥分液用于分离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④⑥用于分离混合物。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操作的含义进行解答即可。21*cnjy*com
3. D
解析: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酒精和水,A不符合题意;
B.胶体粒子、溶液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法分离胶体和溶液,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B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不应在蒸发皿中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要在坩埚中进行,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在小试管,Na2CO3在大使管,大试管直接加热,温度较高,如温度较高的Na2CO3不分解,而受热温度较低的碳酸氢钠分解,可判断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更稳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分液操作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B.过滤操作用来分离溶液中的不溶物质;
C.坩埚可以加热不含水的物质,比如熔化非腐蚀性盐类、灼烧沉淀、碳化或灰化某些复杂试样等;蒸发皿一般用于蒸发溶液;
D.2NaHCO?Na?CO?+H?O+CO?↑。
4. A
解析:①为避免试管内的试剂污染,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或离试管口的1/3处,①符合题意;
②为避免试管内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不符合题意;
③对有毒的气体来说,吸入过多易使人中毒,应该是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③不符合题意;
④固体粉末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再竖立试管,防止粉末粘在试管内壁,故④符合题意;
⑤坩埚可直接加热,加热坩埚不需垫上石棉网,⑤不符合题意;
⑥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容易把烧瓶压破,应该拿在手里,再用力塞紧塞子,⑥不符合题意;
⑦蒸发皿是用来浓缩蒸发溶液的仪器,加热后温度高,移动蒸发皿需要用坩锅钳,防止灼伤,⑦符合题意;
⑧将胶头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容易污染试剂,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的正上方滴加,⑧不符合题意;
⑨稀释浓硫酸应是沿器壁向水中慢慢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水加入浓硫酸会引起液体飞溅,⑨不符合题意;
⑩钠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取用金属钠时,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剩余的钠放回到原试剂瓶中,⑩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⑦⑩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夹持位置在离试管口的1/3处;
②试管内液体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
③闻气体时应该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
④固体粉末加入试管,先使试管倾斜,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⑤坩埚可直接加热,加热坩埚不需垫上石棉网;
⑥烧瓶加塞方法,手拿烧瓶,用力塞紧塞子;
⑦加热后的蒸发皿坩锅钳来移动;
⑧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的正上方滴加;
⑨稀释浓硫酸应是: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
⑩钠用完后,剩余的钠放回到原试剂瓶中。
5. A
解析:A.图示装置为蒸馏装置,可以制备蒸馏水,A符合题意;
B.图示装置为分液,不是过滤装置,B不符合题意;
C.图示装置为过滤,不是萃取分液装置,C不符合题意;
D.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装置图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为蒸馏装置;B为分液装置;C为过滤装置;D为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解,长久盛放溶液。
6. B
解析:A.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不符合题意;
B.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符合题意;
C.过滤需要引流,用玻璃棒引流,故C不符合题意;
D.分液漏斗有活塞,为防止漏液,使用分液漏斗前要先检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分液是一种将互不溶解的两种液体分离的操作;
B.蒸馏操作是一种将互相溶解的液体分离的操作,为了使得到的馏分更精确,因此应该将温度水银球计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过滤是一种将互不溶解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
D.具有活塞的玻璃仪器在使用之前都要进行检漏操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 C
解析:欲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符合题意操作顺序应为:①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42- , 溶液中引入了少量的杂质Ba2+;⑤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 , 部分Ca2+ , 溶液中引入了杂质OH-;③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2+、Ba2+溶液中引入了CO32-杂质;④过滤,除去BaSO4、BaCO3、CaCO3、Mg(OH)2、Ca(OH)2等沉淀;②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除去引入的CO32-、OH-;所以本题的符合题意顺序为:⑤①③④②; 2-1-c-n-j-y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除杂要求,除去杂质,不能增加新杂质。根据离子SO42-、Ca2+、Mg2+的沉淀顺序选择所加的试剂。21*cnjy*com
8. D
解析: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洗气, 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21教育网
B.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故B不符合题意;
C.除去NaBr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过量Cl2 , 置换出了溴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I2 , 加热,单质碘易升华,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二、实验探究题
9. (1)蒸馏烧瓶;冷凝管;容量瓶
(2)温度计;蒸馏;g
(3)未用玻璃棒引流;未使用250 mL容量瓶
(4)A,C
(5)D 21cnjy.com
解析:⑴①是蒸馏烧瓶;②是冷凝管;④是容量瓶;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容量瓶;⑵若利用装置I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测定馏分温度的温度计。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分离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蒸馏。为了使冷凝效果更好,在实验时仪器②中冷却水的进口为g。2·1·c·n·j·y
故答案为温度计;蒸馏;g;⑶根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可知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容量瓶规格不对,不应是100ml,要用250ml的容量瓶以及未用玻璃棒引流溶液。
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未使用250 mL容量瓶;⑷下列关于仪器④的使用方法中,
A.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故A正确;
B.使用前不需要一定烘干,因为有少量蒸馏水,后面定容时少加蒸馏水,故B错误;
C.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的容器,故C正确;
D.热溶液要冷却到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C。⑸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故A错误;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故B错误;
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由于溶液的体积偏大,使溶液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使溶液的浓度偏高,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分析:(2)由于蒸馏操作需要准确得出馏分馏出的温度,因此应该适应温度计;将互溶的液体之间分离的操作叫做蒸馏;
(3)在移液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并且需要使用250ml的容量瓶;
(4)容量瓶是永磊配制精确浓度溶液的仪器,所以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除了配制溶液外,不能做其他的功能用;
(5)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会使溶质的浓度偏低,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会使溶质的浓度偏低,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大,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会使溶液的浓度偏低,导致溶液的浓度偏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综合题
10. (1)BaSO4;BaCO3
(2)除去过量的Ba(NO3)2(或BaCl2)和AgNO3
(3)Na2CO3;HNO3
解析:由实验流程可知,加入过量的Ba(NO3)2 , 生成BaSO4、BaCO3沉淀,然后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 , 使Cl-全部转化为AgCl沉淀,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 , 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最后所得溶液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 , 最后进行蒸发操作可得固体NaNO3。
(1)加入过量的Ba(NO3)2 , Na2SO4、Na2CO3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BaCO3沉淀,故答案为:BaSO4;BaCO3;(2)滤液中含有Ag+、Ba2+ , 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 , 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Ba(NO3)2(或BaCl2)和AgNO3;
(3)溶液3为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HNO3 , 可除去Na2CO3 , 最后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硝酸钠,故答案为:Na2CO3;HNO3。
分析:(1)与硝酸钡反应的物质是硫酸钠和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
(2)除杂过程中加入的试剂一般都是过量的,过量的碳酸钠可除去过量的硝酸钡;
(3)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是需要加入过量的硝酸,硝酸可加热挥发出去。21·世纪*教育网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