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17 11:0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雾、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B.?烧碱、纯碱均为碱
C.?SiO2、CO2 均为酸性氧化物???????????????????????????????D.?氨水、冰水混合物均为纯净物
2.下列关于胶体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B.?难溶物质和水形成的分散系不可能是胶体
C.?氢氧化铁胶体通电后阴极附近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
D.?蔗糖、淀粉、蛋白质的水溶液均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鸡蛋清溶液??????????????????????????????B.?水玻璃??????????????????????????????C.?福尔马林??????????????????????????????D.?氨水
4.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
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
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B.?硫酸和盐酸都属于含氧酸
C.?Na2SiO3和Na2SO4都属于钠盐??????????????????????????D.?Fe2O3和Al2O3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6.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①FeCl2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⑤Fe(OH)3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④???????????????????????????D.?全部
7.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Na2SO4 K2SO4 KCl (NH4)2SO4
B NaCl K2SO4 KCl NH4Cl
C Na2SO4 K2SO4 KCl NH4Cl
D NaCl K2SO4 KCl (NH4)2SO4
A.?A???????????????????????????????????????????B.?B???????????????????????????????????????????C.?C???????????????????????????????????????????D.?D
8.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烧碱 H2SO4 BaCO3 Na2O2 CO2
B Ba (OH)2 HCl NaCl Na2O CO
C 纯碱 CH3COOH CaCl2 Al2O3 SO2
D KOH HClO CaCO3 CaO CO2
A.?A???????????????????????????????????????????B.?B???????????????????????????????????????????C.?C?????????????????????????????????????????D.?D
二、综合题
9.某化学小组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洁净的小烧杯盛适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1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铁胶体中微粒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
(2)检验胶体制备成功的操作是________。
(3)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割破,可用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铁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②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胶体凝固
③氯化铁溶液能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堵住伤口
④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4)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果将1molFeCl3全部制成胶体,胶粒数目________NA(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
(2)乙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
(3)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 21cnjy.com
(4)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1.现有三组物质①MgO、Na2O、CO2、CuO ②HCl、H2O、H2SO4、HNO3 ③NaOH、Na2CO3、KOH、Cu(OH)2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用A、B、C表示,则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O3 , 该反应________(“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1·cn·jy·com
(3)写出物质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12.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下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②③⑥的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学 式 ①HCl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____ ⑦CO2
⑧Na2O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⑦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A.氯化铁溶液是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纯碱不是碱,而是盐,故B不符合题意;
C.SiO2、CO2均为酸性氧化物,故C符合题意;
D.氨水是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碳酸钠俗名纯碱,实际上属于盐。
2. A
解析: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停止加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A符合题意;
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所以难溶物质和水能形成胶体,B不符合题意;
C.胶体不带电,氢氧化铁胶体通电后阴极附近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C不符合题意;
D.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淀粉、蛋白质的水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熟悉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
B.分散系是根据胶粒的直径进行划分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C.带电的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定向移动,这与胶体锁典电荷有关;
D.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www.21-cn-jy.com
3. A
解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水玻璃是硅酸钠溶液,分散质粒子是离子,福尔马林是甲醛溶液,分散质粒子是小分子,氨水的分散质粒子是分子和离子,这三种分散系都属于溶液;鸡蛋清溶液是指高分子蛋白质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分散系,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雾、墨水、涂料、AgI胶体、Ag2S胶体、As2S3胶体、有色玻璃、果冻、鸡蛋清、血液等。
4. D
解析: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 , 故H3PO2为一元酸,故A不符合题意; 2·1·c·n·j·y
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 , 故H3PO2为一元酸,故B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 , 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5. C
解析:A.烧碱是NaOH,是碱,而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是含氧酸,而盐酸是无氧酸,故B不符合题意;
C.Na2SiO3和Na2SO4电离时,均生成金属钠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钠盐,故C符合题意;
D.Al2O3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纯碱属于盐,而不是碱,因其溶液显碱性所以得纯碱之名;
B.含氧酸指的是酸根离子中含有氧原子的酸,盐酸属于无氧酸;
C.钠盐是指有钠离子和酸根离子化合而成的盐类;
D.碱性氧化物指的是可以和酸反应得到盐和水的氧化物。21教育网
6. D
解析:①氯化铁和铁化合反应生成氯化亚铁。②三氧化硫和水化合反应生成硫酸。③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④氯气和氢气化合反应生成氯化氢。⑤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所以选D。
分析:化合反应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题目中所有的物质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物质发生化合反应而得到。 ?www-2-1-cnjy-com
7. C
解析:A、(NH4)2SO4不是盐酸盐,不符合题意;
B、 NaCl不是硫酸盐,不符合题意;
C、物质分类符合题意;
D、NaCl不是硫酸盐,(NH4)2SO4不是盐酸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分类是指根据对象的性质、特征等对其进行分类。物质分类的方法有三种: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2-1-c-n-j-y
8. D
解析:A、Na2O2是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Al2O3是两性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各物质都符合分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例如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铜等。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例如 Al2O3 。21*cnjy*com
二、综合题
9. (1)1~100nm
(2)用一束光照射,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3)②
(4)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小于 【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1)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分散系中的一种,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00nm;
故答案是:1nm~100nm;(2)胶体区别于溶液的关键在于: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nm~100nm,即溶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线照射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版权所有:21教育】
故答案是:用一束光线照射,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3)血液属于胶体,氯化铁溶液属于电解质溶液,加入电解质溶液(FeCl3溶液)可使胶粒聚沉,血液凝聚达到止血效果;
故答案为:②;(4)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的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由于胶体是大量粒子的集合体,因此如果将1molFeCl3全部制成胶体,胶粒数目小于NA;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答案是: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小于。
分析:(1)胶体离子的分散质离子直径在1~100nm 之间;
(2)可以用丁达尔原理来验证是否制备胶体成功;
(3)胶体在遇到电解质之后会发生聚沉现象;
(4)胶体是大量粒子的集合体,因此如果将1molFeCl3全部制成胶体,胶粒数目小于NA。
10. (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21*cnjy*com
解析:因为胶体是介稳体系,易发生聚沉,其制备方法通常较为特殊。(1)甲同学操作正确;(2)乙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易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错误;(3)丙煮沸时间过长,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错误。(4)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即氯化铁发生水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根据氢氧化铁的制备原理与方法进行分析;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遵循原子守恒、质量守恒,标注反应条件。
11. (1)CO2;H2O;Na2CO3
(2)不是;Na2CO3+ CO2+ H2O=2 NaHCO3
(3)CO2+2OH-= CO32-+ H2O
解析:(1)A.MgO、Na2O、CuO均是金属氧化物,而CO2为非金属氧化物;B.HCl、H2SO4、HNO3均属于酸,H2O不属于酸;C.NaOH、KOH、Cu(OH)2均是碱,而Na2CO3是含氧酸盐;故答案为:CO2;?H2O;Na2CO3;(2)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NaHCO3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 反应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不是;Na2CO3+CO2+H2O=2NaHCO3; (3)二氧化碳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 CO32-+ H2O,故答案为:CO2+2OH-= CO32-+ H2O。
分析:
(1)A.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判断;
B.酸的定义
C.碱的定义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方程式为CO2+2NaOH= Na2CO3+ H2O,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时注意CO2和 H2O?保留化学式
12. (1)树状分类法
(2)H2SO4(或HNO3);NaOH(或KOH);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
(3)2NaOH+CO2=Na2CO3+H2O
(4)盐酸;碳酸钙;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即可说明是CO2
解析:解:(1)常见的分类法有两种: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由图可知为树状分类法。
(2)酸可填写H2S、H2SO4、HNO3、H2CO3等,碱可填写KOH、NaOH等,盐可填写K2SO4、K2CO3、NH4NO3等。
(3)CO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4)CaCO3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分析:(1)根据化学物质的交叉分类法和树形分类法等进行判断;
(2)根据酸碱盐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3)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
(4)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反应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检验进行回答即可.【来源:21cnj*y.co*m】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