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基础知识
1.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化合态
2.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3.金属的特性:
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1)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的金属是Ag
(2)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Au
4.钠、铝的物理性质:
钠:银白色金属、有金属光泽、柔软、比水轻、熔点低。
铝:银白色金属、较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
展性,具有很强抗腐蚀性。
思考与交流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交流:
(1)与非金属反应:
(2)与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3)与盐反应:
Fe
+
CuCl2
====
FeCl2
+
Cu
思考与交流
2.下图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指出它们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标出还原剂。
交流:
(1)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常温下,表面很快变暗。这是由于钠很活泼,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Na2O(O为-2价)固体。
化学方程式:4Na
+
O2
====
2Na2O
现象:加热时,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了淡黄色的Na2O2(O为-1价)。
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
①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可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②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的氧气来源。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铝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铝并不滴落。
原因: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熔点2050℃)保护了铝(Al熔点660℃)。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铝仍不滴落。
原因:磨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又很快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保护了铝。
3.铁与氧气的反应
加热或缓慢氧化:4Fe
+
3O2
===
2Fe2O3
燃烧:3Fe
+
2O2
===
Fe3O4
二、金属与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完全消失;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原因:钠的密度比小,熔点低,性质活泼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产生气体并生成可熔性碱。
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
思考与交流
①实验室里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出现什么情况?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三、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实验3—4
铝分别与HCl、NaOH溶液的反应
现象:在两支试管均产生大量气体,最后铝片完全溶解。
化学方程式:
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
+
2NaOH
+
2H2O
===2
NaAlO2
+
3H2↑
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相同
D、酸根离子中一定不含金属原子
B
课堂练习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钠的强还原性
C
课堂练习
3.将11.5g钠、9g铝、28g铁分别放入200mL
2mol/L的盐酸中,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
B、铝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
C、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钠多
D、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
A
课堂练习
4.常温下,镁和铝都有抗腐蚀性的性能,这是因为(
)
A、镁、铝的密度都较小
B、镁、铝都不是活泼金属
C、镁、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不易失去
D、镁、铝表面都易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
D
课堂练习
5.课本p53习题2、3、4
、5、6、7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
2Na
+
2H2O
===
2NaOH
+
H2↑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2
2
1
扩大NA倍
2×
NA
:
2×
NA
:
2×
NA
:
1×
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2mol
2mol
1mol
例1:课本p52[例]
例2:在500mL
1mol/L的CuSO4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片刻后,取出铁片,经洗涤、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增加了0.2g。求:
(1)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有多少?
(2)铁片上附着的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设铁所置换出的铜全部附着在铁片上)
(3)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0mL,则溶液中CuSO4和Fe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Fe)、铁片上附着的铜的质量为m(Cu)、反应消耗的CuSO4的物质的量为n(CuSO4),生成的FeSO4的物质的量为n(FeSO4)。
则
Fe
+
CuSO4
====
FeSO4
+
Cu
△m
56g
1mol
1mol
64g
8g
m(Fe)
n(CuSO4)
n(FeSO4)
m(Cu)
0.2g
(1)m(Fe)
=
=
1.4g
(2)m(Cu)
=
=
1.6g
n(Cu)
=
=
0.025mol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Fe)、铁片上附着的铜的质量为m(Cu)、反应消耗的CuSO4的物质的量为n(CuSO4),生成的FeSO4的物质的量为n(FeSO4)。
则
Fe
+
CuSO4
====
FeSO4
+
Cu
△m
56g
1mol
1mol
64g
8g
m(Fe)
n(CuSO4)
n(FeSO4)
m(Cu)
0.2g
(1)m(Fe)
=
=
1.4g
(2)m(Cu)
=
=
1.6g
n(Cu)
=
=
0.025mol
(3)n(CuSO4)
=
=
0.025mol
溶液中剩余的CuSO4的物质的量为:
0.5L×1mol/L-0.025mol
=
0.475mol
故
c(CuSO4)
=
=
0.95mol/L
n(FeSO4)
=
=
0.025mol
c(FeSO4)
=
=
0.05mol/L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