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I、历史纲要导引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II、学科素养对接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一)古罗马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急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被后人称为“罗马法”,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二)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法律的统一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法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
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4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
(三)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岀的资产阶级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旨法权。
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二、宗教伦理与教化
(一)宗教改革前
日耳曼人国家为了取得罗马人和教会的支持,逐渐都接受了基督教。基督教影响了中世纪欧洲人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教士们宣讲教义,开办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讲授宗教内容。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二)宗教改革后
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圣经》,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读书认字,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新教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新教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激发了人们追求发财致富的热情。
III、学习目标初呈现
学术引领
一、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夏征农主编的《大辞海·法学卷》(12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认为,广义的“法律制度”指一国的立法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总称,广义的“法律制度”是最狭义的“法制”的全称。
曹成旭在《浅析西方法律制度发展史》(载《理论前沿》2014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西方法律制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两大主流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为英国法和美国法。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为法国法和德国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1.“渊源”界定
张芳芳在(试论近代西欧法律制度的形成)(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近代西欧法律史是资产阶级法律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从时间上看它始于161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20世纪初,近代西欧法律制度是在中世纪封建制法律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第一,中世纪后期出现的城市法和商法是西欧封建制法律向资本主义法律过渡的桥梁,第二,罗马法复兴为西欧资本主义法律的产生提供了现成的法律模式,第三,中世纪后期王室法令的大量颁布及其适用范围的推广,是建立西欧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第四,以古典自然法为理论基础的资产阶级法律启蒙思想对建立西欧资产阶级法律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美国学者ME秦格等在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3(纪现译,7一8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一书中指出,资产阶级在18世纪为其本身设计的法律体制,主要是根据和承袭六个不同的法律体系,第一,罗马法:它以各种形式再兴,仍在遗留有其帝国军事扩张痕迹的整个西方世界具有古老文明的权威性,罗马法律思想曾产生种种法律关系形式,用以适应和促进与帝国各地通商,第二,封建法,或称封建领主法:是规定臣服、统领、利用和保护等特殊关系的法规,这些关系是以领主和其臣属之间的封建人身约束为特征的,第三,公教法:是西罗马天主教会的法规,教会认为它对世俗贸易的控制可以变化,但控制力始终很大,第四,王室法:是推动建立早期现代国家者为求巩固势力而制订的法规,资产阶级则是这些立国君主的早期同盟,尽管这种同盟不牢固,第五,商人法:是由罗马法衍生、但数百年来为适合专业商人需要而修订过的法规,在封建时代为某种身份的人制订一套专用法规的思想不像现代那么不稳定;因此中世纪商人争取一种由他们自己制订,为他们在城镇和各
地每年每季集市上专用的法律,第六,自然法:资产阶级的主张虽已早露端倪,但到17世纪才充分发展,它认为,最能为自由贸易服务的那一套法规,是水远正确,符合上帝旨意,也然是明智的,这六类法律反映出各种现实权力格局。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越车特征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总体转标
意大利学者G萨堆尔在(西方法律的九个要素正(贺卫方译,数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4期)一文中,描述四方法律制度的历中及其现代均向如F,(1)历要传统,各种形式的西方法律均具有您久而手高的历史传统,它们或直接渊源于罗马法,或一直受到罗马法的实质性影响,(2)职业的专门化,四方法律很早便发展并一直保持着或者说不断强化看种很高程度的法律职业专门化,不回部门的法律专家在西方各法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存在着
很大差异,英格三普通法具有强调法官和开业律师作用的特征,而罗马法系则更注重大学里评注者和教师的作用,(3学说自治,西方法律展现出高度的学说自治,无论对于法律有效性的终极渊源,其逻辑决定因素,价值因素以及社会学上的决定因素持何种观点,法律的实际发展都一直受到法律专家对法律的分类及概念的深刻影响,(4)正规化组织,西方由职业活动所推进的法律发展过程一直有助于产生程度较高的正规组织体系,组织之外,这种制度还追求原理,定义以及发展规则概念的某种一致和匀称,当然,匀称的程度因国别与时代不同,内容有很大差异,(5)社会需求,法律的专业系统化趋向时时都要遇到特定时代解决社会问题的特殊经验的抵制,这类经验来自于法律职业界与广大社会之间的互动作用或更具体地受到委托人对法律职业者及其体系所提出的要求的抵制,不论这种委托人是政府,个人抑或社会组织,(6)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西方法律被作为西方社会中的一个涵盖广泛的因素;也就是说,在西方,通过法律面不是通过其他社会力量对社会控制的程度一直很高,这是10和20世纪西方社会的一个特别显著的特色,(7)法律的渊源。在技术表现方面,西方的法律一直倾向于汇聚成一个这样的混合体:其中包括法典或部分性法典,异质的专门法规以及汇编的司法判决,后者以自己的术语或通过专业的和学术的法律评注者的处理来丰富和发展基本的法律。在19世纪,曾出现了一种可能性,即从前的罗马法系与英精兰普请法系在这方面要彻底分道扬镇,前者几乎完全依赖于由大学教师以及评注者们所发展出的一般性法典,而后者恰好相反、几乎全部依托源于司法判决并以司法判决为发展动力的非制定法型普通法,这种差异仍存在于两大法系的背景之中,不过,由于英格兰普通法系国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部分法典编纂,而罗马法系国家则对司法判决加以汇编并求助于这种判决,另外,二者都制定了大量的专门立法,因此,法律渊源上的趋同已经发生,(8)该的理论,西方法律发展出了有关法律的性质、组织、权威以及社会关系的各种理论学说这所理论极为丰富和股杂,尤其是在19和20世纪过程中是如此,首先是立法至上学说:其次法律实证论;再次,正义观念最后,社会学理论以及调查技术的影响。(D作为社会实质要素的法律,在任何时候,西方法律在西方社会中一直具有被接受和受尊重的特征,这里包含者某种自相矛盾、因为法律家作为个人或一种职业类型,通常被认为是极端非大众化的,在发生革命时,法律家每每首先受到冲击。
美国学者哈罗德,1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9-13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03)一书中,把西方法律传统的主要特征初步概括如F(1)在法律制度与其他类型制度之间有较为鲜明的区分,(2)在西方法律传统中,法律活动专职化(3)法律职业者,无论是像在英国或美国那样具有特色地称作律师,还是像在大多数其他欧洲国家那样称作法学家,都经受过专业训练,(D法律不仅包括法律制度、法律命令和法律判决等,还包括法律学者对法律制度、法律命令和法律判决所做的闹述,(5)在西方法律传统中,法律被设想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一个融为一体的系统,一个“实体”,这个实体被设想为在时间上是经过了数代和数个世纪的发展,(6)法律实体成体系的概念,其活力取决于对法律不断发展特征即它世代代发展能力的信念,这是一种在西方所独有的信念,法律实体只有因为它包含一种有机变化的内在机制才能生存下来,()法律的发展被认为具有一种内在逻辑,变化不仅是旧对新的适应,而且也是一种变化形式的一部分,(8)法律的历史性是与法律具
有高于政治权成的至高性这一概念相联系的,虽然直到美国革命时才贡献了“宪政”一词,但自12世纪起,所有西方国家,甚至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法律高于政治这种思想一直被广泛讲述和经常得到承认,(9)西方法律传统最突出的特征可能是在同一社会内部各种司法管辖权和各种法律体系的共存和竞争,正是这种司法管辖权和法律体系的多元性使法律的最高权威性成为必要和变得可能,(10)两方法律传统在理想与现实动性与稳定性、超越性与内在性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导致了革命对法律系周期性的暴烈推翻。不过,这种法律传统却存活了下来,甚至由这些革命所更新,这种法律传统是比构成它的任何法律体系都要大的东西。
二、宗教伦理与西方社会
杨明在《宗教与伦理》(108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一书中指出,基督教伦理是指为实现人类的救赎与得救,以上帝为信仰对象,以耶稣的伦理教导为基础,以《圣经)、教会传统与教会训导为理论来源,基督徒在处理与基督徒、非基督徒、神以及圣界的关系时所形成的诫命、教义、教规以及德目的总称。
(三)基督教伦理与近代西方社会
1.基督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王晓德在(天主教伦理与拉丁美洲不发达的文化根源》(载(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天主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一文中梳理了欧美学者对天主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系的认识。他指出:意大利学者阿明托雷,范范尼在(天主教、新教和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出的基本命题是,天主教不符合资本主义精神,“任何试图准确地理解天主教和资本主义主张的人,不可能不惊奇地发现两种思想是相互对立的,一种思想的阐释者与另一种思想的阐释者竭力争夺对社会的支配地位,我们这里只是再次强调,天主教的精神气质是反资本主义的,天主教一直反对资本主又的建立”1903年,美国学者迈克尔,诺瓦克出版《天主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第3章的标题就是“反资本主义的天主教徒”。在西方学术界,探讨天主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尽管学者们对天主教伦理的评判褒贬不一,但天主教伦理观与资本主义精神在历史上长期不合拍显然是其中很多人的共识。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康乐、简惠美译,23-221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一书中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生成关系,认为新教伦理滋生于西方民族的宗教改革,且是近代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根源所在。韦伯指出,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伦理道德,是一种内在的气质。在追逐金钱、物质的时候,这种内在的气质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路德教派的“职业观念”,即“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产方式,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实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这可以算是他的天职。”这不仅是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而且也构成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有特质的精神理念,除了路德教的”职业观念”之外,还有加尔文宗、虔信派、通道派和浸礼宗诸派这四种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此时的禁欲主义已经从修道院转移到尘世中,它们一起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本质的伦理道德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之间存在亲和性,资本主义所倡导的理性也正是新教伦理要求其信徒严格恪守的。在尘世中理性的追求利润、合理的增加资本,这已经不仅仅是功利主义的体现,更是人生的目的和道义的责任,这已经上升为一种独特的经济伦理观念,也就是新教伦理。世俗化的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人们信仰新教其实就是在信仰资本主义。新教伦理赞扬劳动,“完全依照主的意旨生活,唯有辛勤劳作而非闲适享乐才不失为一名上帝真正的信徒”,新教伦理主张合理的追求财富,“能否博取上帝的青睐即是衡量一项职业是否有用度的标准,但道德标准则是更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它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来作为衡量尺度”,合理地进行消费,新教伦理提倡的世俗的禁欲主义对消费也存在着限制,那些强加在消费上的种种限制则促成资本被用于生产性质的投资,进而增加财富的总量”,这些都是在促使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新教伦理还培养了批资产阶级的经济人,他们以新教伦理作为思想上的指导,以理性作为行动的方向,他们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存在亲和性,这才促使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西方因为有了宗教改革以及在这之后所发展而来的新教,这才是资本主义在这里迅速壮大起来。
2.基督教伦理与文它复兴
美国学者成利斯铁,次尔克在(基能教会史(孙善身等译,的页,其京,中国社科学出版社、1991)一书中指出,文艺复兴包含有一种从本质上着全新的世界说,强调现世生活、美和满足一强调作为人的人一两不是强调来世的天京和地玩,也不强调作为标数成舍京对象的人,设成这种变化的课介是重新对古代经典作品中,无其是伟大的文学书著中表现出的精神作了重新评价,文艺复兴对教会的态度是很冷铁的,它使异教说点普画复共,并不分善思地道求古代生活的再现,到列类那多、达、芬奇、拉要尔和米开圆其罗时期,绘面艺术达到顶峰,题刻也得到很大的推动,这些伟大艺术家的大多数作品,不管主题的动机是多么古典,作品本身都是为教会原务的,到了是古拉五世(1423一1445年在位)当教坚时,文艺复兴运动才第一次得到有权势的教会首领的赞助,梦马于是成为它的主要基地,下一任教集卡利克斯斯三故(1445-1458年在位)不支持人文主义,接着,就护三世0s-16年在位)作为一位人文主义作家而声望点著,他以后直到宗教改革运动其起前的历任教皇,都是文学、艺术和大建筑的保护人,他们把里马修饰一新,深受文艺复兴的推动.
3.基背教传理与西方宪政
陈语顺在西方完政民主理论来源探析(载(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西方完政民主的理论来源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誓教文化,三是近代自然法派的权利政治现,基督教文化被管为西方立无上又的政治文化母体,近年来国内外政治者国烧先政民主与基售教文化相互关系的探计日南趋热,且也有不少成果回优,其中较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弗里能里希在分析先政论的起源时,认为“它根植于西方基售教的信化体系及其表述世俗铁序意义的政治思想中,“首先,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对于西方政治文化最大面献,就在于它的原罪说包含着曲暗意识,所谓南暗意识就是认为人有与生俱来的罪影和匝落性,由暗意识经过增变,后来发展成为政治哲学和伦理学中人性自私与权力恶性的理念,并进一步演化为权力设防的制约逻辑,其次,以南暗意识的理念为基础,基督教所体现的个人主义和权力悲观主义成为西方完政产生与存在的重要基础,瑞十神学教授布售内尔认为,基督教伦理学是作为神的行为兴起的,使宪政具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再次权力悲观主义造成基督教国家重视法律制度的法治主义政治文化传统,可见,对人性南暗与权力思性的反想作为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切权力都表示了深的优虑,这种忧虑化为政治制度设计,就是权力的设置和使用必须设防,制度设防是权力文明的重要体现,制度设防意识构成西方完政文化的重要前提,我国有学者是从三元政治观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来解析基售教文化与先政民主之间关系的,中世纪”国家一教会”分离的元政治及其观念是中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的现实,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西方社会走上了世信化的道路,这样一来,基督教所坚持的二元对立在世俗化进程中渐趋消解,一种新的二元政治观浮出水面,这就是近代自由主义的二元政治观,在政治领城,自由主义坚持在人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私域与公域、公民社会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自由与权威,个人权利与国家(或政府)权力之间的二元分离和对立,这种元分裂与张力,是近代自由主又的精制.
4.基管教伦理与自然科学
在讨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时,英国学者约翰·H.布鲁克在(科学与宗教)(苏贤贵译,5、35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一书中指出,科学和宗教之间在过去存在异常丰富和复杂的关系,基督教的教会人士并非全部都是蒙昧主义者,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曾公开宣称接受宗教信仰,即使他们的神学时常是可疑的,所谓科学与宗教间的冲突,结果可能是相互竞争的科学利益之间的冲突,或者相反,是相互竞争的神学派别之间的冲突。政治力量、社会声望以及理智的权威不断地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敌对派所书写的历史反映了他们自己的先人之见,达尔文的斗士T·H·赫胥黎以牺牲神职人员在文化教育上的领导地位为代价力宣扬迅速专业化的科学共同体的形象,因此,他发现冲突的模型很合心意,他宣称,每一门科学的摇篮旁边都躺着被消灭的神学家基督教伦理与现代西方社会底燕在倦国性云功价体制甲的基督教伦理》(载(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当代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及其作为体制伦理的经济秩序伦理,是多重社会势力之间与多重伦理要素之间平衡的产物,也融和了较浓重的基督教伦理成分,它以基督教对人的认识与人的尊严为基础,遵循保证人的自由、独特性及社会秩序的三原则,即人格原则、辅助性原则和团结原则,突出自由与责任、竞争与社会公平这两对价值,并在新的国内与国际情势下,又增加了可持续性原则和公众幸福原则。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奠基者之一阿尔弗雷德·穆勒阿尔马克指出,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四大思想阵营“保持相互的平衡或妥协:天主教、新教、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作为新教教徒的弗莱堡学派多位代表人物将新教中的自由、责任、劳动、公众幸福等价值融入了社会市场经济的方案中,而19世纪末以来在德国经济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几位著名的新教学者对形成和发展经济秩序伦理颇有影响,也值得重视。天主教思想家从社会伦理角度研究德国的经济与社会现实,影响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政策。天主教社会伦理思想家、经济学家奥斯瓦尔德·内尔一布罗伊宁不断对社会市场经济提出批评性意见,特别强调在市场经济中要有社会的再分配政策,保证
社会所有成员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元素辅助性原则和共决制就是内尔一布罗伊宁倡导而成。科隆地区总主教约瑟夫·霍夫纳为福利政策的制定和社会保险的扩大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总体看,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一系列伦理价值的基础上,正是由于受到基督教伦理深刻影响,对人的认识以及有助于建立平衡秩序与相互制约的价值保持一致,这些文化核心和深层构成部分不随意变更,且经济学原理和重视社会平衡的宗教伦理传统有机结合,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才会保持连贯性,同时,围绕这些核心原则不断灵活调整具体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IV、核心素养共涵育
主题:审判国王
材料一
将国王交付审列的决定充生看拒他来用过去那种除算不得用心的是生的?军队确实讨论过是采用“最悄无声意的”毒药还是采用“已有众多志黑者按到特命”的暗杀方式,也曾有人提议在赫斯特城堡曲折的台阶上制造一个历史性事的,或在查理一世企图逃走时击毙他。其实还有一种简单而完全合法的替代方案可供军事委员会选择:作为敌军司令,国王可以被交付军事法庭,立即枪毙。
一但关键是军队并不想以这些方式草草了结。军队选择了审判的方式,且选择的不是军事法庭,而是根据传统的抗辩程序在民众面前公开审判。法庭将适用普通法,并允许查理世在民众面前为他的行为辩护,检察官也必须证明他是有罪的。这对查理一世来说是再仁慈不过的了,因为在法庭上他仍有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
克伦威尔等下院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的程序,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狱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134页,徐璇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议会军战胜王党军,俘获国王;议会军希望通过公开审判来证明其事业的正义性,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材料二
在那个轻信的年代,人们还相信皮肤病能够通过君主的触摸而被治愈,因为国王是上帝在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的代表。要是保皇党人重新掌权,审判国王的人都会被处以死刑,甚至没等到那个时候,(负责起诉的检察官)库克就已成为他们刺杀的目标,城市里到处埋伏着被共和国剥夺了荣誉但仍拥有武器的保皇党。
除了这些人身危险之外,还隐现出一个专业上的难题:那时的法律思维根本找不到根据来起诉国王,“国王即法律”,一个“国王审判国王”的案件在定义上是自相矛盾的。另外,(大宪章》保证每个辩护人都有一个由同体组成的陪审团来审查,但国王怎么能有同济呢?
谁来审判国王呢?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一所有的法官和大多数的律师都这么说。他们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一逃离律师公会,逃离这个致命的矛盾,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秋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133-134页,徐玻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年
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原本支持议会和军队的律师纷纷脱离?
审判国王史无前例且面临法律难题;浓厚的君权神授思想;君主统治的历史传统;来自保皇党的威胁:
英国政局走向的不确定性。
材料四
当查理一世进场的时候,他还带着某种威严,没有带领链,没有明显的枝构铺的遗象。他的举止表现出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犯人拄在王室家族的银尖拐杖上休息,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法官,以拒绝脱帽来表示他对法庭的藐视,在那片刻间,他仍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国王。
--------形彪:《西方对国王的两次大审判一一英国查理一世案与法国路易十六案的比较》,
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2期
材料五
接下来轮到副总检察长约翰·库克出场了。他站起身,展开录有公诉词的半皮卷,开口道:“尊敬的主席…”就在这时候他感到肩膀被国王的手杖重重地黻了一下,“等等!”查理命令道,又数了库克一下,库克不理会他,继续向布拉德肖说:“尊敬的主席,本人受本高等法庭之命为完成…”此时,他又挨了国王的第三次杖击,由于用力过猛,杖上的银尖头脱落了。国王示意库克把它捡起来,库克没理会,他深吸了一口气,面无表情地看了国王一眼,掷地有声地宣告法律意义上的审判正式开始:“我代表英国人民并且以他们的名义,向法庭控诉我身旁所坐的英国国王查理·斯图亚特构成严重叛国罪及其他严重罪行,大厅里肃穆寂静,国王在他数千名“臣民”惊诧的日光中,俯下身,从库克脚边的地板上检起了手杖的银尖头。当时的主流媒体是这样报道的:“他弯下腰捡起来,迅速塞进口袋,这认为是个不样的预兆。”
一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进:《狱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15页,徐璇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
根据材料四、材料五指出,为什么媒体认为查理一世弯腰检起银尖头是个“不祥的预兆”?
国王弯腰,几乎匍匐在检察官脚下,且在整个过程中,法律程序完全不受国王干扰地继续进行着,表明国王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法律颐指气使。从法律与王权的角度看,它向世人宣告:这是一场对国王的真正审判,在法律面前,国王没有任何特权,从而真正诠释了“不管你有多高在上,法律在你之上”的格言
材料六
辩节录
国王查理一世,我想知道你们凭什么把我带到这里…“记住,我是你们国王,是法定的国王,仔细想想,你们会固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那形啊,记住,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家列官,我说在你们犯下更大的影形之前你们其该再加心想想……况且,我的权方是上帝所托付的,立是古老的合法的世条积力,我她不会度常这项托什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做出回应,这透常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们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法官有拉侧关,……法莫现在以美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是美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
国王查理一世,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选举制的王国,国王是世多,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们得告诉我你们传我来究竟有何依据,比起在座的审列我的所请的法官,我更名正言所地代表我的国家的人民的自由,
法官有拉德月,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同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室等就意味着频约的开始展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来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光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少一区就好像一条组带,组等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原尽的服从又务,先生,一里这条组带使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摘编自(关)杰形里,罗伯面:《航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151--188页,
徐原译,北京,新星出版在,2009年
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论双方思想观念的激烈冲突之处,
国王张君权神授思想,法官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
材料七
本法庭宣判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本国手
敌,应被处以身首异处的死刑。
一《国家审判4),第1017/1028页。转引自(英)杰弗里·罗伯逊:《狱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89页,徐璇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年
材料八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后世的历史学家们认识到:在那个时代,为了权利和正义,他不得不死。作为被告,查理·斯图亚特是因为其犯下的罪行而被判处死刑,而不是因为权力政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判决的必然性:这就是法律的效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一无论有什么样的财富、权力或是地位,也不能阻挠法律正义的实现。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狱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206页,徐玻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
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审判国王的伟大意义。
意义:人权和法治的伟大胜利。
材料九
约翰·库克的头颅在此期间一直挂在威斯敏斯特大厅那儿,狼鸟撕扯着他涂着防腐剂的面颊,在他的脑壳上撒下鸟黄,从远处看,就像一顶律师在法庭上戴着的假发;他的嘴张着,仿佛仍在继续演讲……在2000年BC“大不列颠”系列节目中,可以看出英国人对弑君者所持有的心理障碍有多强。这个节目邀请公众来选出英国十大英雄人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克伦威尔的支持者一位历史教授一一都不认为对国王的审判是正当的(“哦,老天,老天……大令人震惊了,太令人震惊了”),所以,和那些“伟大”的英国人一一约
翰·列侬、戴安娜王妃、伊萨巴德·布鲁内尔比起来,克伦威尔被排在最后一点也不奇怪。
------(英)杰弗里·罗伯逊:《狱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356-358页,
徐璇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
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审判者的历史命运,并分析其原因。
命运: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审判者被以“弑君”罪名处决;至今,审判者及其历史贡献没有得到普通民众的公正评判。
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君主立宪政体的长期推行,至今“统而不治”的君主依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