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马说
韩
愈
你知道中国古代十大名马吗?
1、赤
兔
本名“赤菟”,即红色的,像老虎一样的烈马,据说为汗血宝马。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据《三国演义》记载,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赏赐给关羽;关羽被杀之后,赤兔马因思念旧主,绝食而死。
2、的
卢
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其奔跑速度飞快。刘备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不过,这匹马却背负刘备跳过阔达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乌
骓
项羽所骑战马名骓,后人称乌骓。此马在项羽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骏马。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如黑缎子一般,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传说,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后,忠于主人的乌骓也投江而死。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4、飒
露
紫
李世民昭陵六骏之一的“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深得李世民喜爱。
5、特
勒
骠
“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李世民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特勒骠”表现勇猛,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战绩。
6、绝
影
绝影,顾名思义,跑起来快得连影子都跟不上。绝影无终,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坐骑。
7、爪
黄
飞
电
曹操的爱驹,身形高大威武,体态庄严,名字与众不同,气势磅礴,似乎唯有曹操这样的枭雄才配得上这匹骏马。
8、黄
骠
马
骠字的含义是“黄马带白点”。黄骠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另有别名“透骨龙”,是难得一遇的宝马良驹。据记载,唐初名将秦琼的坐骑即为黄骠马。
9、照
夜
玉
狮
子
通体上下一色雪白,没有半根杂色,传说能日行千里,产于西域,是马中极品中的极品。三国中的赵云,白铠银枪,骑一匹白马,即为“照夜玉狮子”。
10、盗
骊
古代名驹,乃关外名马,体格健壮,千里绝群,脾气暴烈,极难驯服,后泛指良马。古代传说盗骊为周穆王八骏之一,颈细,色浅黑。
马
说
韩
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倡导者、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夸文风。“唐宋八大家”之首。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
,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
家,
尤其著名,有“
”的美誉,与
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为“
”,是“__
”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
》里。
退之
文学
散文
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
昌黎先生集
韩柳
考考你
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朝:“韩柳”:
韩愈、柳宗元
宋朝“三苏”:苏洵、苏辙、苏轼
王安石
、曾巩、欧阳修
口诀:
唐“韩柳”
宋“三苏”和王曾欧
說
文体介绍
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
说》
《爱
莲
说》
我们学过“说”这种文体的课文吗?
《马说》解题: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相当于杂文。
《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
背景链接
看谁一马当先!
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朗读听读
挑战第一关:
朗读正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null
zhǐ
lì
pián
朗读正音: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null
sì
shí
sù
xiàn
shí
sì
朗读正音: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null
sì
yé
挑战第二关:
读懂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看我快马加鞭!
千万不要马马虎虎
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疏通文意。(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
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null
本名孙阳
,春秋时人,善于相马
但是
世间先有伯乐(那样擅长相马的人),然后才能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
疏通文意
马说
石首市桃花山镇中学
李传方
伯乐相马的故事
你听过吗?
故
虽有名马,
祇
辱于
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null
即使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埋没在那些奴仆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里,不能以(凭借)千里马而著称。
因此
只、仅
受侮辱
奴仆
并列
马槽
分析文段一: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
一食
或尽
粟
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null
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根据他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日行千里的马
吃
有时
小米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同“饲”喂养
同“饲”喂养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null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这
虽然
吃
美好的素质
同“现”,表现
犹,尚且
相同
怎么
能够
分析文段二: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写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分析文段二: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3、策之
不
以其
道,
食之不
能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null
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用马鞭驱赶
按照
正确的方法
通“饲”,喂养
同“才”才能、才干
却
竭尽
执策
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null
手里拿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却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啊!”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懂千里马啊!
鞭子
面对
唉,表惊叹
表加强诘问语气,难道
表推测,恐怕
语气词,同“耶”,吗
分析文段三: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挑战第三关:
读出情感:体会情感和写法
不要走马观花!
请勾画出表达韩愈情感的语句?
请试读出来
作者为什么有如此情感?
合作探究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寓意
千里马
有才能的人(人才)
借伯乐相马故事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以及对于慧眼识才者的热切期盼。
马说
伯乐
能识人才的人——统治者(贤明的君主)
食马者、策马者
不识人才的人——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让我们再次在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马
说
提出论点
托物寓意
以马喻人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分析问题
埋没原因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谴责)
归纳中心
痛斥无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
结构梳理
拓展思考
一、用人才论解说下面的句子
null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先有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领导者,然后才会有人才出现。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人才常有,而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领导者却不常有。
null
3.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虽有人才,却埋没在昏庸的领导者手下,不被人称为人才。
null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对人才,应当“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应当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如实验室、图书资料和科研经费等,提供远高于普通人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
5.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有的领导者不懂得以上道理,也没有提供以上条件。
null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人才甚至可能连普通人也不如,怎能要求他发挥巨大作用呢?
让爱因斯坦去种田,可能不如没文化的农民;让陈景润到工厂抡大锤,他不如文盲的打工仔。
null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领导者不用管理人才的方法管理人才,不落实对人才的应有待遇,对人才的呼声也不理解,甚至还认为这些人才有不合理的要求,对他们有厌恶情绪,却面对着人才说:“我这里没有人才!”
null
?8.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是真的没有人才吗?恐怕是不懂人才,不理解人才,也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吧。
我争论,我快乐
二、对于作者在文章中一味强调人才被埋没,是因为世上缺少像伯乐这样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你有不同的看法吗?请说一说?
我争论!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苏秦
悬梁刺股终成材
C.诸葛亮
蛰伏隆中待明主
D.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
E.苏轼
举杯邀月品人生
F.李白
扁舟一叶醉江湖
G.毛遂
大胆自荐求重用
H.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
见仁见智
A、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B、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日行千里的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点明全文论点,揭示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食马者浅薄无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随堂检测
5.揭示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如何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借鉴文中的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照应开头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随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通“饲”,喂养
怎么
有时
中考试题选
用马鞭驱赶
填带“马”的成语
( )马加鞭 ( )马功劳
( )马行空 ( )马识途
( )梅竹马 ( )猿意马
( )马看花 ( )马之劳
( )兵买马 ( )鹿为马
( )马当先 ( )马齐暗
null
快
天
青
走
招
一
汗
老
心
犬
指
万
拓展延伸
( )马奔腾 ( )枪匹马
( )驴非马 ( )群之马
( )马厉兵 ( )翁失马
( )丝马迹
( )人瞎马
( )困马乏 ( )戈铁马
( )马找马 ( )水马龙
( )仰马翻 ( )崖勒马
( )荒马乱
null
万
非
秣
蛛
人
骑
人
兵
单
害
塞
盲
金
车
悬
马的风姿——诗词中的马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null
你身边还有哪些“马”
?
快马
黑马
野马
天马
害群之马
识途老马
老骥(伏枥)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
身边寻“马”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以说话就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了缺点错误,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从现在起,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勤奋学习,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相信大家今后都能成为千里马,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
老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