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观图讨论:
1、一共有几种细胞?
2、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3、它们的共同的结构有?
4、举例说明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
5种(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突出了细胞的统一性)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化的结果
结论: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细胞具有多样性。
目
录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结论:
细胞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具有统一性。
目
录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显微镜的重要结构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基础自主梳理
一、观察细胞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1)转动_________使视野明亮。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_____________。
(3)将转换器转到高倍物镜。
(4)观察并用_____________调焦。
反光镜
视野中央
细准焦螺旋
高倍镜的使用
显微镜使用的相关问题
2、放大倍数问题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注: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下视野大小、明暗问题
低倍镜:物象
,数目
,视野
,视野
;
高倍镜:物象
,数目
,视野
,视野
。
小
多
大
亮
大
少
小
暗
②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关系
题型一:一行细胞数量变化→放大倍数(反比)
3、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
;
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
(如图)。
?
?????????????????????????????????
?????????????????????????????????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
,所看到的物象范围越
;
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
,所看到的物象范围越
。
?
5X
10X
16X
10X
40X
100X
4、成像:显微镜下所成的物像是倒立的像,上下左右均颠倒,即是旋转180度
:
【例】
将“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
)
A.b?
B.d
C.q?
D.p
C
5、物象移动与实物的关系
4.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每次仅调
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列各项。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答案]C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细胞的分类
真核细胞:植物细胞
原核细胞:蓝藻细胞
核糖体
拟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核
根据细胞内
,可分为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典型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等
注意: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霉菌是真核生物
典型生物:蓝藻
细菌
放线菌
支原体
衣原体
记忆口诀:蓝
细
线
织毛衣
原核生物的特征(蓝藻为例)
蓝藻
宏观(以细胞群出现时)
微观
(单细胞)
水华(赤潮):水体富营养化
发菜:状如发丝、呈黑色
拟核:由环状的DNA形成,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质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核糖体
颤藻、蓝球藻、项圈藻、念珠藻(发菜)等属于蓝藻
常见的几种蓝藻
念珠藻
颤藻
蓝球藻
水华
赤潮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发菜
大肠杆菌
霍乱弧菌
肺炎球菌
小技巧:
凡是“菌”前面有“杆”、“球”、“螺旋”、“弧”都是细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是细菌。
各种放线菌形态
支原体——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衣原体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较小
较大
无核膜,有裸露的环状DNA,称为拟核
有核膜、有细胞核
无染色体,环状DNA不与
蛋白质结合
有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
具有多种细胞器
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无细胞壁)、衣原体
植物、动物、真菌
等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细胞核
染色体
细胞器
主要生物类群
阅读P10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思考并回答:
二、细胞学说
(一)建立者:主要由
和
建立
施莱登
施旺
(二)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
发育而来,并由
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
细胞
细胞和细胞产物
相对独立的
老细胞
(四)细胞学说建立的大致过程:阅读P10-11
肉眼
死细胞
显微镜
活细胞
植物体
理论思维
科学实验
动物体
细胞通过分裂
修正细
胞学说
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新细胞从老细胞核中长出或在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
人物
过程
方法
维萨里→比夏
尸体解剖
观察
虎克
观察
并命名
观察
列文虎克
观察
施莱登
细胞是
基本单位
和
相结合
施旺
细胞是
基本单位
耐格里→魏
尔肖
产生新细胞
阐明了动植物都以
为基本单位,主要揭示了
和
。
(三)意义
细胞
细胞统一性
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人体皮肤纵切(局部)
角质保护层细胞
上皮组织细胞
皮下结缔组织中多种细胞
叶脉(导管、筛管细胞)
上表皮细胞
叶肉细胞
下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中间为气孔)
1.显微镜的重要结构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2.使用方法
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物像→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3.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
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
0.5cm)停止下降。
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3)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可将光圈由小变大,将反光镜由平
面镜转换为凹面镜以增加视野的亮度,同时慢慢调节细准焦螺
旋,直至找到清晰的物像,使用高倍镜时千万不能调节粗准焦
螺旋。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2)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
1.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模糊不清,此时最好是(
)
B.调节反光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A.移动装片
C.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D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2.观察玻片标本时,或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答案]D
3.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
②进行低倍镜与高倍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
③使用完毕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
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并且要轻拿轻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⑤ D、②③④
[答案]C
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
大的虚像。
(1)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
旋转了
180
度,所以要把左上方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应该把
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即“偏哪移哪”。
(2)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
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
(3)目镜的放大倍数和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头的长度成正比。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A.b
B.d
C.
p
D.q
答案:D
5.在低倍镜下,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的右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 )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答案:B
6.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在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回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完成问题: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2)换高倍镜观察时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产生这种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气泡
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或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水过少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
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①在放大倍数
10×10
的视野中能看到单行排列的细胞是
64
个,转换到放大倍数
10×40
的视野中,就可以看到单行排列
的细胞应为
64÷4=16
个。
②在放大倍数
10×10
的视野中能看到
64
个细胞充满整个
视野,转换到放大倍数
10×40
的视野中,则可以看到的细胞应
为
64÷42=4
个。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8.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B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7.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D
6.低倍物镜观察与高倍物镜观察(清晰时)的比较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远
近
多
小
大
少
明
暗
宽广
狭窄
低倍镜时
高倍镜时
镜头与装片的距离
所看到细胞的数目
所看到细胞的大小
视野的明暗
视野的广度
9.运用下列各物镜和目镜的组合进行观察,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
⑴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
⑵细胞体积最大的是
(
)
⑶视野最明亮的是
(
)
⑷视野最暗的是
(
)
A.目镜16×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40×
C.目镜10×
物镜10×
D.目镜16×
物镜40×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C
D
C
D
10.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每次仅调
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列各项。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答案]C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1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如果载玻片的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A
B
C
D
[答案]D
7.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⑴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和装片。
⑵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分别移动载玻片、物镜和转动目镜,观察污物是否移动,从而判断污物所处的位置。
移动装片
动——在装片上
不动——转动物镜
不可能在反光镜上
动——在物镜上
不动——在目镜上
1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一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换物镜,后移动装片,异物均不动,异物可能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和装片上
[答案]A
13.观察细胞中的核膜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
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
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
调焦观察
[答案]A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14.下列为与显微镜操作相关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C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结论: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细胞具有多样性。
目
录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结论:
细胞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具有细胞膜、细胞
质、细胞核。
细胞具有统一性。
目
录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绝大多数)
细胞
原核
细胞
真核
细胞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
蓝藻、支原体、放线菌
植物、动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两大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细菌
蓝藻
植物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以蓝藻为例说说原核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宏观:以群体
出现
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
发菜:状如发丝、呈蓝黑色
细胞质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仅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微观
无成形的细胞核,有环状拟核——一条环状DNA
目
录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N、P含量多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菌、蓝藻、衣原体、放线菌
有核膜,有成形的细胞核
没有核膜,称为拟核
较小
(1μm~10μm)
较大
(10μm~100μ)
有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植物)等
只有核糖体
动物、植物、真菌等
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目
录
肽聚糖
纤维素、果胶
拟核:大型环状
质粒:小型环状
细胞核:染色体(
DNA和蛋白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细胞核
DNA
细胞器
细胞壁
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的判断
(1)带有“菌”字的不一定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的菌字前面一般有“杆”、“球”、“螺旋”、“弧”等,比如大肠杆菌、链球菌、霍乱弧菌等。
(2)带“藻”字的也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绿藻、褐藻、红藻等都是真核生物,颤藻、念珠藻、发菜等属于蓝藻。
(3)有些原核生物的名称前没有带有“杆”、“球”、“螺旋”、“弧”等,例如:乳酸菌,它属于细菌中的杆菌,但是习惯上不称为乳酸杆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5.下列选项中,若用圆圈表示原核生物(a)、真核生物(b)、乳酸菌(c)、硝化细菌(d)、酵母菌(e)、细菌(f)
,则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
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6.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噬菌体
②颤藻
③酵母菌
④发菜
⑤HIV
⑥变形
虫
A.②④
C.①②④⑤
B.①③④
D.①②③⑥
[答案]A
17.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有明显区别
(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青霉菌
D.蘑菇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答案]B
18.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
A.核糖体和线粒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
[答案]D
19.下列各组生物中,具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是
(
)
A.SARS病毒、颤藻、念珠藻
B.细菌、发菜、蓝球藻
C.鱼的红细胞、植物叶肉细胞
D.人的皮肤上皮细胞、噬菌体
[答案]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这都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但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有拟核,拟核和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DNA,都和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关系密切,这些都体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目
录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细胞学说
主要由19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
要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的《人体构造》
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
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1665年,英国的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荷兰的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观察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登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1838年,施莱登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1839年,施旺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
科学发现的特点
长期性: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合作性: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技术性: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继承性、修正性: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科学发现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细胞学说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细胞学说
)
20.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细胞的多样性和细胞的作用
C.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过程
【答案】C
细胞学说
21.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C
细胞学说
22.关于细胞学说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创立后不需要再进行修正补充
B.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的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
【答案】D